太极国旅 发表于 2014-12-19 14:02:56

精研力践,顿悟圆通,做合格传承人——缅怀一代宗师马虹先生

本帖最后由 太极国旅 于 2014-12-19 14:11 编辑

精研力践,顿悟圆通,做合格传承人——缅怀一代宗师马虹先生        北京马虹陈氏太极拳教研培训班                                                                       ——吴俊保
  精研力践,顿悟圆通。这是我师爷马虹大师亲自为我提的赠言。时光飞逝,师爷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印在我的脑海。我跟随恩师梁翠平学习陈式太极拳已经三年有余,每一小小进步都流淌着我恩师梁翠平付出的汗水。师父对我恩情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只能用我的行动好练拳,练中学,深专研,细琢磨,悟拳理,练中悟,悟中教,教中学。在此我把三年学拳、练拳、感悟向恩师做已简述汇报,以缅怀我们敬爱的师爷马虹先生仙逝一周年。


  经过三年学习基本掌握这套拳动作要领以及一些简单用法从无知,懵懂,见悟。感谢恩师给我一个自我改拳机会,让我做了几个月的助教。恩师对我的要求高,想当好助教,就必须自己先明白太极拳的每一招的用法,技击含义,以及从身法、步法、手法、眼法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努力的学习研究马虹师爷写下《陈式太极拳图体解及技击含义》,通过几个月努力学习,我逐步明了此套拳在胸向的定位,眼神看对方的远近,手法的顺逆缠丝劲,脚的埋桩位置,慢慢的明白了很多,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是一种提高,当助教进步快的主要原因:一是恩师要求严,若出错会唉师父批评;二是教别人有一种责任感在身,自己做的不到位,不光自己脸上无光,更重要的是给师爷、恩师丢脸,不是一个合格的承传人,会造成无人之弟的后果。

  内功方面。一直遵循恩师教诲每天必须站桩。因为总想成为太极高手。时刻不忘师父赠言“功夫缘于细节的积累。”所以在平时练功认真揣摩每一个气息走法丹田命门的配合。时刻检查是否立身中正。也就是拳论说的“意是君来,骨肉臣。”每一次蠕动都是以意带之。


  为了更好掌握拳理提高练拳兴趣师父教了各种器械包括长剑,单刀,双刀。自己还自修了春秋大刀。经过一年多练习由原来好玩渐渐体悟出初处此式由那个式子演变而来,感受到器械是身体的延伸。

  有幸师父厚爱,当我能够初步做到松腰落胯、立身中正的时候,能够体会到气沉丹田的时候,能够体会到气沉丹田带来的周身松沉的时候,当太极球体能够上身的时候,在学推手,你对推手会有全新的认识。感受如下:

  常听恩师讲打拳三个圆,推手三个球,重心中心就在丹田,拳架的运转是丹田腰胯运转的结果。推手时身体会像水里冲小船一样的自动流淌,虚实的转换在流淌中自动分辨,当对方出力攻击的时候,身体会自动的找到对方虚的地方,有一种不用反应的本能力,可以说是人的一种先天的本能反应。坚持推手不用力量,练的是沾连粘随,练的是内劲,听劲。全身像练拳一样的放松,并要求松透。


  恩师常说:想练好推手,还要坚持刻苦训练拳架,每天最少要打两遍一路拳,拳架搭好了,拳打好了,路子走对,练推手自然就不怕练不好,慢慢来,不着急,必须坚持打好拳架。拳打明白啦,有句话叫开悟,当你明白了一些关键点,很多东西会自然而然的豁然开朗。总之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只有多练、多思、多看、多问、多悟才能不断超越自己也就是把太极拳套路的每一招练熟了,出手就有招,在“招熟”的基础上,太极拳逐渐练到“劲点、劲道、劲法”等。这是所谓的“劲点、劲道、劲法”,不光指太极拳中的棚,挤,捋,按,採、挒、肘、靠诸劲,而且要通过练太极推手掌握听劲,化劲,黏劲,发劲,整体劲。加之阴阳,刚柔,虚实,动静,开合,进退,黏走,蓄发,曲直,屈伸等一系列对立关系弄明白啦;渐至从心所欲。谈的不对敬请师兄、师弟,拳友来信来电指教。慌忙之中做了简单汇报,自身文化水平所限不妥之处,敬请恩师谅解!以我自身所能争取做个合格传承人,用我一生精力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太极拳文化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一颗明珠,我们一定要好好守护这颗明珠,因为它是来之不易的财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研力践,顿悟圆通,做合格传承人——缅怀一代宗师马虹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