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如霆 发表于 2005-11-9 16:22:00

致峨嵋菊石 :一篇老文章《对太极拳的一点见解》上

<P><STRONG> 致峨嵋菊石 :一篇老文章《对太极拳的一点见解》上</STRONG></P><br /><P><STRONG>&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作者:太极散人<BR><BR></STRONG>几年前得师父恩允。进得师门。习练了陈氏太极拳老架。才真正知道了传统太极拳和现代太极拳的差别.自己认为对太极拳有些了解了。应一个网友的嘱托。 <BR>写了一点心得。现在连自己看了也觉得汗颜。那个时间真的对太极拳的理解是太肤浅了。现在拿该师弟看看.请指正。&lt;当时这篇文章发在太极拳爱好者的留言版里曾经引起一些人的好评.实际上我不过是说了一些人想说没有说出来的话.或者说了一些人没有敢说的话&gt;.好多人习练太极拳是和我有一样的甘苦的.我简单的归纳了一下.轻信____迷信____痴迷_____迷茫____茫然不知所措.最后在迷茫中知道放弃的时候.人生的三分之一二十年已经就这么被浪费掉了........<BR>以后我想把近年来学拳的见闻.体会和感受也写出来。看能否对后学同好有些许帮助。<BR><BR><BR><BR><BR>&gt; <BR>&gt; <BR>&gt;&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对太极拳的一点见解<BR>&gt; <BR>&gt; <BR>&gt; 好多年没有提笔写字了。真是不知该怎么说。非常感谢阿闲姑娘把我带进<BR>&gt; 这样一个神奇的天地。近两个月来徜徉在聊天室和留言板之间。尤其是看<BR>&gt; 到一些象“混沌初开”“太极俊才”这样的有志青年。在迷茫中寻觅。不<BR>&gt; 由想起我自己习练太极拳的前前后后。心中感慨万千。十几年前一个不练拳<BR>&gt; 的朋友送给我一本古谱,便也是和今天的心情一样。不敢隐匿。自己用<BR>&gt; 钢板刻字。油印了几十份送于同好。<BR>&gt;&nbsp; &nbsp;今天想就阿闲姑娘这块宝地。把自己多年来的一些感受和感慨写出来。<BR>&gt; 请诸位同好看看。如能使大家稍有收益。吾愿足矣!<BR>&gt;&nbsp; &nbsp;&nbsp; &nbsp;<BR>&gt;&nbsp; &nbsp;&nbsp; &nbsp;一。对太极拳的总体认识。<BR>&gt; <BR>&gt;&nbsp; &nbsp; 太极拳是由他的几个基本组成部分所形成的。<BR>&gt;&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1)艺术性。<BR>&gt;&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2)健身性。<BR>&gt;&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3)技击含义。<BR>&gt;&nbsp; &nbsp;1艺术性的自我感觉。一个习练太极拳的人首先是要自己对此拳有一定的认识<BR>&gt; 。不能只把太极拳作为一个一般的武术项目去看待。习练者在练拳的时候不可<BR>&gt; 忽略他的艺术价值。别人在看你演练时候的第一感觉就是要觉得在欣赏一种艺<BR>&gt; 术。给人一种心旷神怡。心驰神往的感觉。好象觉得是在高山之巅。悬瀑之旁<BR>&gt; 仿佛是松涛阵阵。流水潺潺。又要使人觉得是在朔望之日看海,一浪接一浪,<BR>&gt; 连绵不断。又要使人似在钱塘江边观潮。只觉得气势恢弘。不可阻挡。<BR>&gt; 总之太极拳给人的感觉应是王者风范。而不是霸气十足。<BR>&gt;&nbsp; &nbsp;2健身性的自我感觉。本人曾在二十六岁时候被中国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北京<BR>&gt; 日坛东路。使馆街的那个医院。当时的国内医学界的权威机构 )宣判过死刑。<BR>&gt; 后来将养了两年后。便开始习练陈式太极拳。尽管工作繁忙。可是二十余载寒暑<BR>&gt; 不辍。倒也是不能不说太极拳在健身上有很大的用途。最起码我也是个受益者吧。<BR>&gt; 黄庭经曰:“外方内圆神在中<BR>&gt;&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血脉通理五脏丰”<BR>&gt; 太极拳是不是暗合此理。就不得而知喽 !&nbsp; &nbsp;<BR>&gt;&nbsp; &nbsp; 技击含义的自我感觉<BR>&gt; 尽管技击在太极拳里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可是对一般习练者的吸引力确实是很大的。本人年轻的时候也是<BR><BR>为了此道。几乎跑遍了长江以北的各个有太极名家的省份<BR>&gt; 倒也应了“自当从良师。又宜访高朋”。话说回来,又有几人知晓其中甘苦。几多辛酸。几多回味。就这样<BR><BR>不知不觉中,时光已是滑过了近二十个年头。<BR>&gt; 废话已是太多。大家本无意看这些感慨。就让我们切入正题吧。然而需要说明的不是要大家一定习练这么多<BR><BR>年。也不是象一些人说的。什么“太极十年不出门”啊。<BR>&gt; 如果得遇明师(绝非名师)。也就是一两年便可达到我现在的水平。或许还要高一些的。奈何本人天资愚钝<BR><BR>。!现在我总觉得如果两三年不出成绩。一定是教。学之间有问题。关键是明理啊。理精法密。明白了道理。<BR><BR>对体用只是个理性到感性的转变过程。拳谱说三年一小成。是颇有道理的。这个“一小成”足以对付什么散手<BR><BR>拳击之流的。并非要十几,或几十年为之奋斗。这个是单指技击讲的。<BR>&gt; <BR>&gt;&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二。太极十三势。<BR>&gt;&nbsp; &nbsp;<BR>&gt;&nbsp; &nbsp;从生理上讲:是五脏六腑,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加上阴阳二气。(一呼一吸)<BR>&gt;&nbsp; &nbsp;从功理上讲:是八个劲别。及两种步法。两种眼法。一种身法。<BR>&gt; 原取意于,八卦。五行。合为太极十三势。并非是一些人说的八门。五步<BR>&gt; 也不是象现在某些人说的陈式老架前面的十三个式子(到第三金刚捣碓)。<BR>&gt;&nbsp; &nbsp;&nbsp; &nbsp; <BR>&gt;&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三。关于放松。<BR>&gt;&nbsp; &nbsp; <BR>&gt;&nbsp; &nbsp; 一般教练太极拳者大多特别强调以松柔为主。其实大都忽略了太极的另<BR>&gt; 一个方面。刚劲。指在运动中肢体外显的弹性发力或者是意劲聚于一点的<BR>&gt; 隐于内的发劲,刚劲必须保持静重。且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变化不速。用<BR>&gt; 柔不可无钢。无刚催逼不捷。<BR>&gt; 放松是对各个关节部位的强调。而不是说要把肌肉松到没有,所以一些习练<BR>&gt; 了一两年的太极拳爱好者十分迷惘,把肌肉放松的一点劲力也没有了,也没<BR>&gt; 有力量了。还不如一般的不习练武术的人有力量了。因此对太极拳产生了<BR>&gt; 迷惑的感觉,觉得自己到底练的对不对?还是老师教的对不对啊等等。这是<BR>&gt; 第一次迷惑。<BR>&gt;&nbsp; &nbsp; 外家的训练,笼统的说是肌肉群(块)与肌肉群之间磨擦产生的力量。太<BR>&gt; 极拳则不然。他是通过缠丝法在身体的运作中。肌肉丝与丝之间绞拉产生的<BR>&gt; 弹性的劲力。所以光是一味的强调松柔,而没有缠法就不能达到太极拳所需<BR>&gt; 要的劲别。和打击力度。可以这么说太极拳的劲别是靠缠法走出来的。既是<BR>&gt; 平时说的缠丝劲。陈鑫说:“太极拳,缠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BR>&gt; <BR>&gt;&nbsp; &nbsp;&nbsp; &nbsp; 四。松柔圆匀<BR>&gt;&nbsp; &nbsp; <BR>&gt;&nbsp; &nbsp; 松是指的关节的展开度。即松是对各个关节部位的要求,通过训练使关节<BR>&gt; 之间的间隙加大。<BR>&gt;&nbsp; &nbsp;柔是表现的肢体的柔韧度。即肢体关节放松后产生的弹性效果。<BR>&gt;&nbsp; &nbsp;圆是周身的捧劲及运行轨迹的展现。即是对外型及活变的运作轨迹的要求。<BR>&gt;&nbsp; &nbsp;匀是单位距离单位时间内某个招势的运作速度。(而不是说一趟拳一个速度)<BR>&gt;&nbsp; &nbsp;&nbsp; &nbsp;<BR>&gt;&nbsp; &nbsp;&nbsp; &nbsp; 五。松肩沉肘<BR>&gt;&nbsp; &nbsp;<BR>&gt;&nbsp; &nbsp;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几乎都是松肩沉肘的。为什么太极拳又特别强调松肩沉肘<BR>&gt; 哪。根据我在习练太极拳陈式老架的过程中(一孔之见啊)太极是阴阳对立统<BR>&gt; 一的矛盾的组合体。也就是说在某个单位时间内有过起肩架肘的过程。但是在<BR>&gt; 定式的时候一定要松沉下来啊。希望这次"混沌初开"回去之后能证实这个起肩<BR>&gt; 架肘在实际运用中的妙用啊。起肩架肘和松肩沉肘正好是一对矛盾。<BR>&gt;&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转自《天下武林论坛》<BR></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峨嵋菊石 :一篇老文章《对太极拳的一点见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