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损益的道路 2
三、损主观,益客观。 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人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行动才可能成功;如果主观与客观不符合,则认识错误,办事必然招致失败。如果不顾客观规律地一味蛮干,这就是主观主义。打仗如果主观蛮干,其结果往往就碰在敌人的钉子上,练太极拳如果主观蛮干,再好的功夫也用不上,再好的纯功也用不灵。王宗岳《拳谱》云:“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解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这就是不据客观情况地粘走相生,而一味主观蛮干地造成“双重”则滞所致。主观蛮干的人,是学不好太极拳的。 四、损贪多,益专一。 人们往往有贪多求快的习惯,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学习太极拳没有多少天,便拳架练完,刀、枪、剑、棍样样皆会,更有甚者,陈、杨、吴、武、孙甚至内外家拳术,无所不及,美其名为“十八般武义,样样皆精。”其实不然,练武术同做学问一样艺无止境。真正精通者常是“得其一,万事毕”。不贪多,不求快,而求专一,精益求精。拿练太极拳而言,拳架精深了,会触类旁通,推手、散手、刀、枪、剑术等都是一理。初学者表面看来样样都通,其实内在的劲道不是那么回事,一样也没通。《阴符经》曰:“盲人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寄语聪明的学者,学太极拳还是应“绝利一源”,走由博返精之路。 五、损有为,益无为。 练习太极拳,起初必然是有力的,跟师习练,一步一趋,如照猫画虎,略得其形,手、眼、身、腿、步等,远远不够自然。进一步,随着练功日久,拳理理解的深入,则“拳练千遍,身法自然”,会渐渐损其有为的成份,而增益其无为自然的成份,使练拳者如行云流水,风吹杨柳那样般的自然、和谐、优美,有为中寓无为,无为中寓有为,有无相生,相反相存,互为根纽,去增益太极拳无为活动的内容。 让我们重新回到《老子》中的论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就是说,求道(技艺之道等)的方法与做学问的方法在外表上似乎恰恰相反:做学问是一天天损去不合理的东西,去增益合理的内核,一句话是在“精”上下功夫。我们透过这种相反现象,也可看到二者在本质上也有类通之处:如做学问也未必不日精(损),练功等技艺之道也未必不从内容上而日益。理论;。故练习太极拳者,有损有益,损之又损,则益无为,益之又益,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郑州陈氏太极拳馆 政六街馆www.tjczl.com 转(文章仅供参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