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冰水 发表于 2016-1-4 15:54:06

太极技击之走—学习王宗岳【太极拳论】之三


      原作者:祝大彤走,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善于研究拳理的人,都能说出一二三。太极“由着熟渐悟懂劲”,懂劲就是身上明白太极拳之道理,理论与身上的实践结合,方可明白懂得人刚我柔谓之走的深奥拳理。要去悟,悟更深一层拳理。
    “走”,怎样走,哪里走?躲闪、走动、逃走、避开……我们在公园里常见二人推手一来一往,如果不是生推硬搡气喘吁吁,甚是好看。攻方掤来,防方侧身将攻方来手化出去,自己转危为安。旁观者清,此过程攻得清楚,走得明白,这也是走。是外形的走,有形有象的走,看得见摸得着的走。这种走是本能的,是先天自然之能加上后天的着法。拳论说的走,不是这般容易的走,否则为什么写进《太极拳论》,拳论说的“走”,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走。

      拳论中的走是微观拳艺,对方以刚攻来,防方以柔化解来势的刚。这一来一化是在双方接触点上进行的较量,旁观者很难看出破绽。这是具有太极内功的高手较技,不是外形的较量,而是内功阴阳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极其微小的,太极拳悟道不深者难以理解。因为较技双方没有外形上的动作,而是在双方接触点上的微小变化。笔者《太极解秘十三篇》一书中的“太微拳学修炼篇”专题论述太极点,在观摩太极高手推手较技时,只能看技艺,不是看热闹。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在接触点上“走”开,不经过刻苦修炼,千万遍盘架子,“由着熟渐悟懂劲”,着熟仅仅完成功夫的一半,还有一半,也许是重要的一半,“渐悟懂劲”功夫在“晤”字上。真正提高太极拳技艺,不是练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练是功夫的基础,悟是功夫的大成,要经过磨难。如何艰苦磨练,吴图南先生有一句名言:“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脱胎换骨的精神。”拳师常讲的“三明三昧”,指拳艺在糊涂与明白、明白与糊涂之间提高。没有高深太极功夫,就不能完成在接触点上化解对方的攻击,不是有形有象的走。有一位拳师说得极对:“有形有象皆是假。”而以无形无象以柔化解攻来的刚,这才是太极深层功夫的“走”。


      那么“我顺人背谓之粘”,又是怎么理解呢?顺、背有没有互换?
       这句也是说攻防双方的辩证法,我顺对方背。攻防双方在接手之前,跟下象棋一样楚河为界,各自有各自的“领土、领空”,而在楚河界上接手,双方开始了攻防。所谓“楚河为界”,是双方面对面站好位,双方伸出手,手背接触手背,立体直到脚下,有 一条看不见的线就是“楚河”。攻防一方,都想占领对方的“领土、领空”。就是拳人说的“抢位”或“抢中”,怎幺抢法,在说清楚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什么是太极拳的打法。

   太极拳是武术,武术有什么打法,太极拳理应有什么打法。但是太极拳还有它的特殊性,它的理论基础源于《易经》,太极拳理注意并十分重视运用阴阳。太极推手不是太极拳的打法,或者说不是太极拳惟一的打法。推手是太极拳教学的一种方法,以推手训练人的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法,以及练拳人手上触觉神经的审敌听劲以及沾粘连随的太极功夫。那么,什么是太极拳的打法?太极拳的打法是:

       1.以心行意,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以气运身,用意不用拙力;
       2.以静制动,无形无象,上下相随,后发先制:
       3.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以点制面,化中有打:
       4.以小胜大,以弱制强,引动四两拨千斤。

      太极本无法,动就是法,太极打法也不是四种,仅仅归纳而已。每种打法都是太极功夫的综合应用,我们明白了太极拳的打法,那么,怎样方可“我顺人背呢”?双方接触以“楚河为界”,双方在接触前谁也没威胁谁,在双方接手的一刹间,功夫深的一方,周身松功较好,在接触前,已经或早已在神、意、气“吃”上对方,使对方精神、呼吸、身体均感不适。拳论《身灵》中曰:“彼劲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或者通过接触点侵入对方的“领空、领土”,这是高层次功法。武术有一句俚语.“脚踏中门裆里钻”,这句话是有形有象的动势。太极功夫高明之处,同样是脚踏中门裆里钻。但是它没有任何形或行动去“迈腿”、“脚踏”的动作,而是以意念通过接触点,“吃”进对方的来势。也就是化解对方接手时的意或劲,自己的意渗入到对方的腰使对方不适,也就是“背”。这就是我们说的“抢位”,抢对方的“中”位,使对方失重,谓之“以小胜大,以弱制强、引动四两拨千斤”。这个“中”应该是腰,也是重心、双方较技,站住自己的中,打对方的中,可得胜标。


    “中”是什么?中是中‘心,也是我们的重心,有经验的拳师在双方较技时,先打对方的中 心,也就是抢中,破坏了对方的中心,动摇他下盘的重心,对方就垮了。相反,在打对方的中心之时,也是自身暴露中心之时。在打对方中心的时候,要隐藏自己的中心。即拳家常说的“藏中”。棋经有一句名言:“己病不除不可强攻”,拳人要牢记。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应”,在处理上,凡懂劲的拳人都明白,太极拳很少主动进攻。双方接手,先是审敌听劲,不管对方攻来是急是缓,以阴柔吃掉攻方 的力和劲,采取后发先制之战术,提前到达攻击目标。这种应变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去体验,在双人训练中运用。在运用中松柔,在松柔训练中追求松空、松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技击之走—学习王宗岳【太极拳论】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