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zh0126 发表于 2006-12-6 23:53:00

<p>偶尔在站桩时体会到了抓地的感觉。</p><p>也许,真的是有抓地的。</p><p>粘是松而泄了。</p><p>抓地可能是松而不懈。</p>

太极清风 发表于 2006-12-7 08:22:00

<p>呵呵,不同境界不同理解,也许楼上拳友境界更高些。</p><p>关于腰为主宰,不言而喻,老论说得明明白白,不宜再论。</p><p>事实上,若腰没有松的话,脚上能有抽丝吗?</p><p>喜欢NBA的朋友,可能会记得有一次记者采访火箭某发挥极好的球员时,这名球员说发挥的好是因为感觉今天的篮筐像大海一样的宽阔。如果哪天感觉自己的脚像大海一样的宽阔、大地一样沉稳,大概也就稳静了。</p><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7.gif" /><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7 8:26:29编辑过]</font></div>

太极清风 发表于 2006-12-7 09:33:00

<p>没有问过。呵呵</p><p>不过,你问也是问。我只要进入太极状态,口中便有甜液。甚至一看前辈的录像,也会有此感觉。非独练拳。</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7 9:38:52编辑过]</font></div>

哼哼哈哈 发表于 2006-12-7 12:36:00

<p>初练时,我们不懂太极拳。感觉口中有津液是对的。以后,若还有这个感觉,就不对了。</p>

逍遥侠客 发表于 2006-12-7 14:36:00

<p>“若能在脚上找出太极特有的抽丝来,上下相随的问题大概也就解决了百分之八九十”和“主宰于腰是否矛盾?“根在脚”不是表明基本在脚,基本应是腰?。</p><p>提出上述问题无意争论,也不反对‘用脚练拳’的提法,旨在理解表述。</p><p>脚上的抽丝只是结果的表现。既然如此,腰练好,是否自然就有抽丝呢?若真如此,用脚练拳含义何在?当然练时不可能只练此不练彼,而是当紧的重点是什么?</p>

太极清风 发表于 2006-12-8 08:39:00

<p>呵呵,首先感谢快客的点正。同意并支持你的观点。</p><p>关于腰,我的理解有之,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其实无也挺好,无比有更全面些、更轻灵些。</p><p>逍遥兄所言不假,脚上抽丝是结果,过程的结果。原本是想提醒初学者用来检验自己的。并非讨论基本,若非要选择“基本”的内容话,我选择中正为基,相应以松柔为魂,腰为枢纽(形而上之入门功夫)...最终追求虚无的气势。</p><p></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8 8:47:38编辑过]</font></div>

逍遥侠客 发表于 2006-12-8 09:36:00

<p>清风兄弟话语实在,谢谢你的分享。看到许多言论或感悟都是涉及“什么”,而非“怎样”。想清风兄弟提出“以脚练拳”一定是有感而发,并且是解决“怎样”的,故而问之,并非求疵。</p><p>无论是“以腰练拳”还是“以脚练拳”都是(也许是不可缺的)从有形到无形之过程,能练就其中一个方面,哪怕一个脚形都是一件好事。在此旅程中慢慢求索如何不是一种享受呢?</p><p></p><p>方便的话,请清风兄弟引伸谈谈。</p>

太极清风 发表于 2006-12-8 11:48:00

<p>以腰练拳,意在强调中轴之枢纽作用,要求关注空间的完整以及局部之间的相对关系。</p><p>以脚练拳,意在强调来源,太极不是无源之水,上通天灵,下接地气,合而一体我之太极。</p><p>还可以说以思想练拳...</p><p>各有表述,各有侧重...喜欢什么得到什么享受什么,呵呵。</p><p>逍遥兄不必客气,纸上谈兵而已。呵呵</p><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7.gif" />

逍遥侠客 发表于 2006-12-8 20:21:00

<p>先辈若有此纸上谈兵的机会,想必也会上来谈谈的。交流以明理,明理而练功。孤陋寡闻,尚没有听到哪位一辈子,怀里揣块东西自个儿捣鼓,到老拿出来才知道是块石头的。</p><p>任何谈拳的贴都喜欢看。</p>

太极清风 发表于 2006-12-13 09:16:00

四两非四两,千斤非千斤

<p></p><p>太极老论有四两拨千斤之说,世人多以实物之度量衡权之。若究其终了,四两言其轻,千斤喻其重,统而论之虚实也,以虚就实。虚非全然皆无,尚有“四两”,实非泰山压顶,全然占尽,不过千斤耳。</p><p>故四两拨千斤,虚实之道也。</p><p>虚实之道,亦太极之道。</p><p>太极之道,首要需明虚实。</p><p>明虚实,须先能立如平准,建立自己的度量体系(所谓听劲);</p><p>平准的实现依赖于极度的轻灵与松柔,以此类推...</p><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7.gif" /><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3 9:33:48编辑过]</font></div>
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惬意太极-----松静篇(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