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劲 发表于 2004-6-7 21:41:00

<div class="maxcode-quote"><strong>下面引用由<u>半瓶醋</u>在 <em>2004/06/07 07:59pm</em> 发表的内容:</strong><br>光知道“可恶!可恶至极!!”有啥用? &nbsp;是口号! &nbsp;是废话!<br>关键是有什么积极的办法,消除明师的后顾之忧!让他义无反顾的教出来之不易的国宝!<br>这才是利国利民的事实!<br></div><p>你说说有什么办法。<br>

释化心 发表于 2004-6-9 10:55:00

现在的老师应该说比过去开放很多了,(当然,过去什么样我不知道,但听来看来的,的确是老前辈们很保守),我的两个老师,都很乐意将东西传下去,而且求徒若渴,他们的想法是,在有生之年教出几个年轻人,将国宝流传下去,不至于在自己手中断送。其实,对于他们来讲,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有这样的功夫,有这样的想法,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接下来就该我们这些年轻人下苦功夫了。老一辈人没有商业意识,这是阻碍武术发展的,人家韩国的跆拳道为什么能把武馆开到我们中国来?是因为跆拳道比我们的厉害?不是,同是武术,同是经过历史的洗礼,我们的东西决不比人家的差,练功方法也绝不比人家的不科学,只是我们的制度有问题,社会机制、宣传效应、师承管理、人际关系等等都对武术的发展有阻碍作用。我也是练杨式传统拳的,基本功、盘架子、推手、散手、器械,方法非常科学,很多外国人也都幕名来找我老师学习,这中间蕴涵着很大的商机,一旦武术商业化、竞赛化,它才能在新世纪立稳脚跟。

行云流水66 发表于 2004-6-10 16:45:00

听各位的言论 很是高兴 因为有真正关心太极真谛的人 那么 是好东西 自然有人会 学到学不到 那是 机缘 机会和缘分 !! &nbsp;有幸认识一些高手 而 高手 都是 德艺双馨不求名利的 那你 想得法 不容易 有感问天 兄的高论 有此感想 供拳友一笑 而已

太极神鹰 发表于 2004-6-11 06:08:00

一、如何对待太极散手: <br>  太极散手是我国武术园地的一朵奇葩,它集各种武术技击手法为一体,蕴藏着丰富武学内涵,散手历来是衡量一个太极拳手技击能力的标准。在当前加入WTO后,如何迅速提高太极散手的技战术水平,具备与国际级格斗散打选手相抗衡的能力,与国际武术接轨,已是我们广大专业和业余太极拳工作者(爱好者)急待思考解决的问题,也是应该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大事。 <p>二、太极散手运动的四大步骤: <br>  (1)宣传为先,首先应有行家里手组成一套宣传班子,收集史料,把历史上太极技击名家的典故及传奇故事加以整理宣传,并大力宣传太极拳在技击、搏杀方面的神奇威力,彻底消除太极拳只是活动筋骨,不能用于格斗的错误观念 <br>  (2)招聘名师,通过招聘,挖掘、请出明门正派,有真才实学、热心太极事业的行家高手,给予应有的报酬,解决后顾之忧,创造条件,让其带出一批徒弟,使太极散手绝技后继有人。 <br>  (3)挑选选手,培养选手和从小抓起,最好是形成有特色的太极散手学校,能幼儿园、小学、中学形成一条龙培养机制。这样才能保证专业运动后继有人。 <br>  (4)应形成俱乐部制,太极散手应把它看成是一种产业,应该象中国足球一样,办成俱乐制由企业财团提供经费来源,教练形成会员制,选手亦是会员,这样才能加速太极散手的发展。 <br>  (5)用参加保险的办法来保证意外伤害的医疗费用。 <br>  <br>三、比赛规则和服装 <br>  (1)比赛规则制订应本着便于运动员充分发挥技能为根本,同时兼顾安全性原则,同时可以适当借鉴散打、拳击、泰拳、抬拳道等比赛规则。为大家区分:少年组、老年组、成年组或专业组,业余组等,也可按体重划分。 <br>   (2)比赛应尽量保留各种实战性的武术进攻方法,只要禁止手指伤害眼睛,对太阳穴、咽喉、裆部、后脑等重要部位加以限制攻击即可 <br>   (3)对练过独门功夫的加以限制,如铁砂掌、药物手等独门功夫如何识别限制,有待专家学者科学论证并解出具体检验办法 <br>  (4)比赛服装,既要保证有一定抗撕拉强度,又应避免单纯依靠拖拉衣服取胜的可能,比赛鞋应禁止硬底,硬面的鞋等 <br>  其它细则还有待于专家学者作出权威可行的结论。以上几条不成熟的建议,供大家探讨。

太极神鹰 发表于 2004-6-17 15:20:00

问题是: &nbsp; &nbsp;当今“名师”多之又多! &nbsp; &nbsp; 而真正的“明师”又少之又少!

子鈞 发表于 2004-6-17 21:28:00

別的東西是要勝過他人,太極拳却要勝過自己, 所以不能以圍棋來比較.<br>一天功夫練不到, 怪只怪自己不努力, 哪能怪老師! 這不是買東西, 給錢就成.<p>

无极先生 发表于 2004-6-17 22:35:00

办法是有.那就看你对太极拳是否有抵触的情绪.太极十年不出门.你知道吗.<br>-------------------------------------<br>武术界有这样一句俗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可怎样让学者“练功”,练什么“功”?教者往往“讳莫如深”!<br> &nbsp; &nbsp;为什么有的教者能用最短的时间,为国家培养出那么多的世界冠军,而有的教者却一辈子两手空空呢?<br> &nbsp; &nbsp;原因有二:<br> &nbsp; &nbsp;一.是教者在人为的保守;二是教者师资浅薄。<br> &nbsp; &nbsp;保守者信奉的是:几十年的心血结晶,几十分钟就能向学者“倒”干净,而学者照练一年半载,就能抢教者的“饭碗”;师资浅薄者自己都不懂怎样去用科学的训练方法“练功”,拿什么“功”去教学者呢?所以就搬出“太极十年不出门”的歪理来饰己无能。<br> &nbsp; &nbsp;可人的黄金运动时段能有几个十年呢?前者主观上误人,可恨;后者客观上误人,可怕!<br> &nbsp; &nbsp;那么什么又是“功”呢?“功”者,方法.手段也!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去训练学者,使学者用最短的训练时间获得“功夫”,这种科学.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就是所谓的“功”。<br> &nbsp; &nbsp;我创造的《陈氏太极实用拳法张氏散打推手训练功法》,《陈氏太极实用拳法张氏散打推手实战功法》,就是这个所谓的“功”。(这两项发明已申报国家专利)<br> &nbsp; &nbsp;这种“功”法,在历代“前辈先师”们对此内容都是“讳莫如深”,“单传秘笈”的。我敢说:培养一个推手擂台高手,快者一年半载.慢者三年两载,就是恃此“训练方法和手段”,经“实践成功”后,才“实话实说”的。<br> &nbsp; &nbsp;著者决定将此“秘笈”以文字.图解形式公诸于世,也是经“脱胎换骨”般的“痛思苦虑”后,才“远瞩明讳”的。<br> &nbsp; &nbsp;这虽有悖于“师门祖训”,但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属于“全人类”的,“单传”.“自秘”是种“愚不可及”的“丑陋行为”。著者的这一“负愚开化”之“壮举”,就是师门的“列祖列宗”在天“有灵”,也会“明义佑他”成功的!<br> &nbsp; &nbsp;当然:有的拳友根本“不信”有什么“功”,更不相信我能“发明创造”什么“功”,那也是“您”的自由,权当我“博您”一笑吧。<br>-------------------------------------<br>以上都是本人摘录的网上文章,一是摘录单忠满先生,二是摘录张联恩先生的文章,<br>本人支持张联恩老师的观点:“可人的黄金运动时段能有几个十年呢?”没有一个科学的教学方法,的确误人!师者保守不教,也的确误人!!两者都太可恶了!!!<br>

乙木 发表于 2004-6-18 18:27:00

&nbsp; &nbsp; 吴门弟子的诸多问题应该是大多数习练传统太极拳同好的困惑,一句话就是“我们现在为什么练不出前人的功夫?”<br> &nbsp; &nbsp; 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br> &nbsp; &nbsp; &nbsp;1。练功的目的不同。过去人们为了谋生,防身必须要苦练,否则行武的饭怎么能吃呢?现在人可以选择的职业很多,自然有几个还下那个功夫。<br> &nbsp; &nbsp; &nbsp;2。时间问题。蜀山剑客所说,一套技击训练需要6个小时,是可信的,现在人如果不是专业人员谁有这个时间?<br> &nbsp; &nbsp; &nbsp;3。规则、法制的约束。前人比试讲究出手见红,以打赢、制服对方为目的。现在呢?制定了许多规则限制了人们的手脚,在有真的打坏对方还要负法律责任的。现在即便有有很深功夫的人也只能孤芳自赏了。<br> &nbsp; &nbsp; &nbsp;4。个人问题。这里有几个方面一是资质,二是心态,三是缘分。其实老拳师们还是愿意把真东西传下去的,一旦你认定你的师傅有东西,而得不到,我看还是自己的问题。曾听许多人抱怨“师傅不给东西”,也听老师傅回答“我不能把身上的肉割下来给你吧”<br> &nbsp; &nbsp; &nbsp;5。大环境制约。国家提倡简化太极拳,目的很明确:提高全民体质。因此就是有比赛,也在健身的这个层面上,所以推手这个训练的手段也当作了比赛的项目了。<br> &nbsp; &nbsp; &nbsp;以上原因的确限制了传统太极拳的发展,造成了许多学子的困惑。要改变这个局面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好在听说国家要进行传统武术比赛了,可能传统太极拳的春天要来了,快练吧。否则到时候拿不出真东西,那才是练传统太极拳的悲哀啊。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一直以来对杨氏的几个疑问,还望各位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