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feng6089 发表于 2006-3-20 11:24:00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三板斧6235</i>在2006-3-17 16:59:00的发言:</b><br/><p>惊风,你在帮许某擦屁股时一定要想一想你自己手里的手纸够不够大!</p><p>你前面对我的批评证实了一个问题,即你也认为“王宗岳为元世祖时人,张三丰入室弟子!而清朝的蒋发则是王宗岳的入室弟子!”这是一个绝对荒谬的概念。</p><p>许某引用这种说法是不是一种客观的描述呢?作为一个武术家和作者,他有义务把各种传说经过大脑分析一下,如果把街上随便哪个傻瓜的言论写进自己书里,那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这对他自己的形象也是一种损害。</p><p>另外我还想告诉惊风你什么叫做“断章取义”。你看看第六章最后一段:“此论系三丰先生入室弟子王君宗岳所作”。这说明许某就是上述荒谬说法的鼓吹者甚至制造者。</p></div><p>haha&nbsp; </p>

jinfeng6089 发表于 2006-3-20 11:33:00

<p>任何分析都不能离开时代的局限。例如物理学上的“燃素论”,曾经在学术界风行一时,那就能证明信奉此学说的人们,都是故意的骗子吗?</p><p>所以,你的言辞,正好印证了我的评论是正确的。</p>

三板斧6235 发表于 2006-3-21 13:17:00

你承认“局限”,就证明你举起的“断章取义”这块石头,正砸在你自己脚上。<br/>我们无需证明谁是骗子,只要知道谁没有脑子,盲从他人,至少是不够严谨,这就ok啦!

桃谷大仙 发表于 2006-3-23 11:09:00

<p>太极拳势图解》连载三十一 </p><p>《太极拳势图解》连载二三十一</p><p>上编(二十一)&nbsp;&nbsp;</p><p>第五章&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太极拳之流派(六)<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张三丰先生的名字叫张通,字君宝,辽阳人,元末的读书人,擅长书、画。元朝中统元年,曾经举茂才(秀才)异等,任职为中山博陵令。因为仰慕葛稚川(葛洪,晋朝道家代表人物)的为人,于是也就不再追求那些升官的俗念了,而是漫游各处名山。在他游走到宝鸡山中的时候,看到有一座“三山峰”,山峰挺秀,仓润可爱,因此就自己取名号为:“三丰子”。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通常流传张三丰先生故事等不下十几种,都没有说他擅长拳术。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明初,洪武年间,皇帝召集他到南京觐见,在行进的路途因故在武当山停留。就在这个夜间,他梦到玄武大帝把拳法传授给了他,天亮的时候,他就用刚学会的拳术击败了贼寇。因此,就命名这种拳术叫“武当派”,或也有人称它为“内家拳”。</p>

桃谷大仙 发表于 2006-3-23 11:20:00

<p>看来,除了关于“汉奸说”、“师承说”之外,对于许禹生及其著作的争论又有了第三个热点,就是关于他对于张三丰的说法与引述。</p><p>有争议有辩论最好,因为只有真理是越辩越明的。虽然,有“历史就是一个小姑娘”的说法,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无论如何化妆,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小姑娘”的存在,否则,一切都是空谈。</p><p>&nbsp;</p><p>无论双方观点如何,对于这个问题,相信都不会否认。</p>

jinfeng6089 发表于 2006-3-24 10:58:00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桃谷大仙</i>在2006-3-23 11:20:00的发言:</b><br/><p>看来,除了关于“汉奸说”、“师承说”之外,对于许禹生及其著作的争论又有了第三个热点,就是关于他对于张三丰的说法与引述。</p><p>有争议有辩论最好,因为只有真理是越辩越明的。虽然,有“历史就是一个小姑娘”的说法,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无论如何化妆,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小姑娘”的存在,否则,一切都是空谈。</p><p>&nbsp;</p><p>无论双方观点如何,对于这个问题,相信都不会否认。</p></div><p>说得还不够准确。</p><p>&nbsp;</p><p>应该是,正因为有张三丰对于太极拳理论基础的阐述,与道学的深厚修养,才有太极拳的产生。而太极拳是,也只能是道学与道家的产物,完全不可能是出自一个仅仅粗通文墨的乡野农夫之手。</p><p>也只能是道家的传承之严密,才能保持原样流传,才能产生深厚的理论与技术内涵。</p><p>也只能是言祖不言师之传统,才能确认创拳始祖,才能产生富含文化深蕴的太极拳!</p>

leejkg2 发表于 2006-3-25 05:59:00

<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5.gif" /><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5.gif" />

xiayiye 发表于 2006-3-27 11:14:00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jinfeng6089</i>在2006-3-24 10:58:00的发言:</b><br/><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桃谷大仙</i>在2006-3-23 11:20:00的发言:</b><br/><p>看来,除了关于“汉奸说”、“师承说”之外,对于许禹生及其著作的争论又有了第三个热点,就是关于他对于张三丰的说法与引述。</p><p>有争议有辩论最好,因为只有真理是越辩越明的。虽然,有“历史就是一个小姑娘”的说法,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无论如何化妆,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小姑娘”的存在,否则,一切都是空谈。</p><p>&nbsp;</p><p>无论双方观点如何,对于这个问题,相信都不会否认。</p></div><p>说得还不够准确。</p><p>&nbsp;</p><p>应该是,正因为有张三丰对于太极拳理论基础的阐述,与道学的深厚修养,才有太极拳的产生。而太极拳是,也只能是道学与道家的产物,完全不可能是出自一个仅仅粗通文墨的乡野农夫之手。</p><p>也只能是道家的传承之严密,才能保持原样流传,才能产生深厚的理论与技术内涵。</p><p>也只能是言祖不言师之传统,才能确认创拳始祖,才能产生富含文化深蕴的太极拳!</p></div><p>政治因素,在太极拳创始与传承的研究中,起到了一个非常坏的作用。其直接后果是,完全漠视历史的背景,与文化的底蕴,而是凭空设计一个所谓的“圣人”出来了,因此,才有了现在太极拳界所谓的“不团结”说法。其实,如果剔除那个掺进太极拳内的跑锤来,其它的都很好办,人们会非常团结的。</p>

三板斧6235 发表于 2006-3-27 12:02:00

<p>佩服佩服!对于自己的“局限”毫不知耻,还在大言不惭,脸皮的确够“薄”的!</p><p>张三丰的神话从许某一直传到现在,还是千疮百孔,难以自圆其说。读书明理是你们都该记取地!千万不要死读书,读死书,那样会闹笑话地!</p>

jinfeng6089 发表于 2006-3-29 10:35:00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三板斧6235</i>在2006-3-27 12:02:00的发言:</b><br/><p>佩服佩服!对于自己的“局限”毫不知耻,还在大言不惭,脸皮的确够“薄”的!</p><p>张三丰的神话从许某一直传到现在,还是千疮百孔,难以自圆其说。读书明理是你们都该记取地!千万不要死读书,读死书,那样会闹笑话地!</p></div><p>错!“张三丰的神话从许某一直传到现在,还是千疮百孔,难以自圆其说。读书明理是你们都该记取地!千万不要死读书,读死书,那样会闹笑话地!” </p><p>“张三丰的神话从许某一直传到现在,还是千疮百孔,难以自圆其说。” </p><p>-------现在,除了那个杜撰的农夫所创的“跑锤”传人以外,各个太极拳派别都是尊张三丰先生为创始人的,而这个说法最早的起点是陈长兴先生说给杨禄禅先生的,杨禄禅先生忠实地转达了师傅的观点。所以,这个说法不是起于许某,而是源于陈长兴先生与他的传人的。 </p><p>所以,奉劝砍柴的,农夫创拳的神话从唐、顾一直传到现在,仅仅几十年时间,就已经是千疮万孔,难以自圆其说了。读书明理是你们都该记取地!千万不要死读书,读死书,那样会闹笑话地!抱残守缺,现在已经贻笑大方了地!</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9 10:40:00编辑过]</font></div>
页: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首部综合性太极拳专著----杨门弟子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