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斧6235 发表于 2006-4-8 12:56:00

<p>看到这些自作聪明的人在那里弹冠相庆,好像捡到了个宝!</p><p>哈哈哈哈……</p><p>惊风看来受过高等教育的可能性非常小,估计也没有听说过还有逻辑学这回事。</p><p>你在“推理”中大量使用了循环论证,例如“既然陈长兴教授了许多的“杨某的同学”,那么怎么现在“*式世传”拳架与杨家怎么有天壤之别?而且就简直是南辕北辙?说明“杨某的同学”根本就不曾经学到过什么,或者学过以后,根本就没有传下来。”</p><p>你自己去想想为什么</p>

zptjs 发表于 2006-4-8 16:55:00

砍柴的终于理屈词穷啊

三板斧6235 发表于 2006-4-11 20:25:00

<p>许某在太极源流问题上胡说八道,你们就是这样代代相传,并且反以为荣的。</p><p>像惊风与zptjs之流自以为雄辩,结果是“理直气壮”地搞循环论证,真是厚颜啊!</p>

xiayiye 发表于 2006-4-13 10:49:00

该书原为影印本,在几年以后才升级为正式出版物的

桃谷大仙 发表于 2006-4-20 14:48:00

<p>太极拳势图解》连载三十二</p><p>《太极拳势图解》连载三十二</p><p>上编(二十二)&nbsp;&nbsp;</p><p>第五章&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太极拳之流派(七)</p><p>&nbsp;</p><p>&nbsp;&nbsp;&nbsp; 内家就是儒家的意思,是用这个与来自方外的东西做区别的。又因为“八门五步”是这个拳术中总重要的诀窍,所以被称为“十三式”,是代表这十三个方法。后世有一些人误解认为十三式的“式”是“姿势”的“势”,就荒唐可笑了。传人有张松溪、张翠山等。</p><p>&nbsp;&nbsp;&nbsp; 起先,宋远桥与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等七个人是好朋友,在京都金陵一带交往不断,不久一起到武当山,没有拜访到夫子李先生,但在经过玉虚宫的时候,正好得以见到张三丰先生,他们就共同拜教,接受张先生的耳提面命,一个月以后返回金陵。从此以后,他们就经常前往武当山,拜请指教。从这个来看,他们七人都师事三丰。但是,只有张松溪、张翠山传授的拳术,叫做“十三式”。</p>

xiayiye 发表于 2006-5-3 15:24:00

只有一个期望,------望大仙提高速度!

xiayiye 发表于 2006-5-3 15:25:00

只有一个期望,------望大仙提高速度!

liuyang8906 发表于 2006-5-16 15:56:00

望加速!期待啊!

liuyang8906 发表于 2006-5-17 16:09:00

根本无须念什么拳经,敢拼命,就是英雄

xiayiye 发表于 2006-5-30 16:06:00

期待中架的图解
页: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首部综合性太极拳专著----杨门弟子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