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十六)(作者:说话冲)
<p><br/><font color="#bb445c" size="3"><strong>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十六)</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4d61b3" size="3">作者:说话冲</font></p><p><br/><font color="#b34d61" size="3"><u>太极拳的规范</u></font></p><p><br/><font color="#4d61b3" size="3"> 练拳两年,认真琢磨一下,觉得太极拳真是一种既要求规范而又不规范的拳,很多人却把它理解死了。太极拳的确有它的规范之处,但是又的确不是常人以为的那种规范,它的规范就是没有规范。如果真是有了规范,其实就已经不规范了。它的规范就是它的内理,而它的外形却是顺其自然,无固定之形的。一亿个人就有一亿个拳样,谁也不可能和谁完全一样。可是很多人就是硬要把它做的和大师们一摸一样。其实真正明白的大师,他和他的师父也是不一样的,否则他就成不了大师了。研究书法的朋友都知道,历史上那么多名家和他们的恩师的书法表现出来的都是不一样,可是又都是受其恩师之教化。</font></p><p><font color="#4d61b3" size="3"> 如果大家都像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样,才真正糟了天下之大糕。每个人的情况,包括身高、性格、体重、身形、血型、心理都不一样,何以在打拳的时候又能一样?如果真是一样了,那肯定有很多人的拳都是被迫的做作出来的,逆着自己的性子和材质强加而成的。那这也正是大家练不出来的原因。</font></p><p><font color="#4d61b3" size="3"> 练拳两年,自己在这方面的感受尤其的深,在我的师门里面,我是来得最早的,还有两个师弟来得迟一些。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我们三个练的东西竟有主次之分。大家都练太极拳,都练推手,但是平时入手的基本功却不同,偏重也不同。</font></p><p><font color="#4d61b3" size="3"> 我很是迷惑,老师说:我教你们的拳,是根据你们的自身的综合特质来制定的。你的性情刚烈,爱主动打人,身形结实,便让你由形意拳入手。而师弟们呢,一个性情内向,不好言语,又老实善良,便让他主修太极拳;另一个体型较小,但是反应敏捷,腰腿相当灵便,是个筋胚,便让他把住八卦一门苦练。</font></p><p><font color="#4d61b3" size="3"> 刚开始时,我还真是不以为然,因为我来得早,又是练的形意拳,于是形意拳霸道刚猛的特点就在我的身上发挥了作用。师弟们和我推手,老是被我放出去,我自己也常常沾沾自喜。</font></p><p><font color="#4d61b3" size="3">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位师弟的基本功逐渐扎实,功力猛长。我和他们竟推出不同的感觉来了。</font></p><p><font color="#4d61b3" size="3"> 主修太极拳的师弟,以前沾手时,总是被我的劲道打出去。可是后来发现我的劲道越来越不灵,以前一沾就起的,现在连沾实的机会都少了,更别说放他出去。他身上松的特别好,沾上他时,正有发劲的意思,他早已感觉到了,跑了。而我自己身上稍微紧一点,他就立马打我,因为他早听到了,他早把我身上的劲听死了。他打我也不重,但是很脆,打好了都是一个咧咧,很难防范。记得刚开始时,他要打我,老师却对他说:你不要想打他,他功力比你深,你化他就行了。他很是听话,真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打我,只是化解我的攻势而已。我当时问老师为什么,老师说: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必须这样练,他才能更快练出来。他如果像你这样练,那他练一辈子也够呛。眼前,他会吃亏一点,可是将来功夫练大了,他一化你就出去了,根本不用强来,这就是太极拳的化打。这时我才恍然大悟。</font></p><p><font color="#4d61b3" size="3"> 讲到那个主练八卦的师弟,更是奇了。他的体重才110多斤,可是身上却像糖胶一样难缠,常人这个体重和我推手,一沾就出去,根本没有招架的余地。可是这位师弟身上却像猴皮筋似的,又有韧性又有弹性,腰还灵活,越想打他越打不出去,完了他还立马反弹回来打我,他根本不怕打。我常常为他身上的劲吃惊。后来,老师跟我说:他身上的劲是八卦的劲,的确是特殊。他不怕打,不怕大力的,越大力他越得力。和没力的推,他才怕。果然,老师在我面前和他演示了一下,老师的手上很轻的时候,他就没法抵抗没法挣扎了,不知不觉就出去。一显力的时候,他就得力了,立马和老师纠缠起来。我很羡慕师弟身上的这种劲,便问老师:我练这种劲好不好?老师说:你何必去练那种劲!师弟是特殊材料,他才练那种劲,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他如果练你们这种劲,他就出不来了。</font></p><p><font color="#4d61b3" size="3"> 和老师相处的日子,觉得最特别的时候,就是老师要教新学生的时候。老师总是会像一个老工匠一样,端详着自己手上的材料,根据它们本来的特性,把它们雕刻成应有的样子。自然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东西,因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带着他自己的一种特殊的天性和才能,只有顺着他的特质来引导他,他才会真正地修炼成太极拳的栋梁之材。规范的是它的内理,而外形是不能规范的,也是无法规范的,这才是练太极拳的人要遵循的真正的规范。 <br/> </font></p><p><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5c" size="3">「说话冲」QQ: 604651339</font></p><p><font color="#4d61b3" size="3"></font></p> <p>太极拳是守规矩而脱规矩.是神似而不是形似.你老师的话有些看似有理.其实是自欺欺人.练八卦,行意的最终是向太极拳靠拢.没有练了太极再学八卦,形意的.</p><p>太极功夫好的,没练过八卦,形意.但要模仿八卦,形意.其展现的动作,是八卦,形意习练者最少得十年以上的功夫者.但是八卦,形意习练者,却模仿不了太极拳.</p> <p> 朋友<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taijisanren</font></strong>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失之偏激的,三家拳都有各自的特点,八卦讲变,形意讲惊,太极劲灵,这是自古早有定论的。既然太极拳那么好,为什么现在学八卦,形意的人还是那么多。这就说明谁也代替不了谁,何以存在谁向谁靠拢的问题,最多只是谁向谁借鉴的情况。而且到最后三家拳其实是一样东西,争来争去,还是它自己。</p> <p><div class="maxcode-quote"><font color="#4d61b3">我很是迷惑,老师说:我教你们的拳,是根据你们的自身的综合特质来制定的。你的性情刚烈,爱主动打人,身形结实,便让你由形意拳入手。而师弟们呢,一个性情内向,不好言语,又老实善良,便让他主修太极拳;另一个体型较小,但是反应敏捷,腰腿相当灵便,是个筋胚,便让他把住八卦一门苦练。</font></div></p><p>从上可看出,你师对太极拳不是很了解.练太极拳是分人去.但只是就太极拳而言.瘦小的有瘦小的练法.高大的有高大的练法.虽都为内家拳,但走的路不一样.也就是拳理不一样.</p><p>而太极拳非要纯正才行.练真正的太极拳是不练其它的.杨家人就从没练其它拳.只有练八卦,行意的学太极拳.孙禄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p> 我觉得朋友<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taijisanren理解的太极拳是一个狭隘的太极拳概念。你把狭隘的太极拳和广义的太极拳混淆了。其实在字面上讲,八卦和形意只叫八卦和形意。但是从根结上去理解,八卦和形意,都是属于太极这个大范畴里面,因为它们都是合乎阴阳这个大道的。所以真正明白的人,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在练其他的东西,因为其实还是在练太极拳。</font></strong> <p>好。</p> <p>太极,八卦,行意等称为内家拳.这和都是一个学校的大学生一样.但大学生是分专业的.这就是;太极,八卦,行意.原因是他们所走的路子不一样.最终是一样,不等于走的路一样.正如去北京的道路有多条.</p><p>所以太极拳要纯正,不能兼练其它拳种.就是这个道理.那些八卦,行意兼而有之的,只能是不懂太极拳而已.</p><p>从你的推手心得也可看出来.你不懂劲啊.</p> <p> 我懂不懂劲不重要,关键是你要懂。但是从你的理解,我可以看出,你根本不了解八卦和形意,而且你对太极拳的理解层次也并不算高,你对太极拳的了解只是以点代面,管中窥豹而已,所以这样狭隘局部机械的思维只能是划地为牢,也必然导致了你夜郎自大,目中无人的言论。</p><p> 不过我也要提醒你,我记得杨露蝉练太极拳之前是练少林拳的,那他的太极拳也不纯正吗?</p><p> 孙录堂的太极拳里面,既有八卦,又有形意,那他也是不懂太极拳的咯?</p> <font size="3">孙禄堂最后悟到了“三拳合一”,也实证到了。有其理,必有其事,理事圆融。内家拳也讲“一以贯之”,这个“一”,就是“内劲”。八卦、形意、太极,只是立名不同而内涵一致,外在的姿态不同而神意一致。都是讲阴阳之变,运化之巧,如纯金铸器,一个是杯子,一个是茶壶,然而都是纯金。纯正的太极,同时就是纯正的八卦,也是纯正的形意。</font> <p>孙禄堂的;三拳合一',那为什么他还拿八卦,行意与杨澄浦换太极拳呢.也就是说,孙禄堂对真正的太极拳还是不明白.要不然也不会拿两种拳去换太极拳.</p><p>内家拳最终的归宿是一样的,但所走的路不同.太极拳不转圈,八卦转圈,行意走直线,太极不走直线.所以,这就是八卦,行意,太极不能混练的道理.</p><p>杨禄禅学太极前是练的少林拳,但学太极拳后又练别的拳了吗.孙禄堂拿八卦,行意换太极拳,杨都没同意,这说明了什么呢</p><p>孙禄堂是行意拳为主的.</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