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谈推手时都在说不丢不顶,说粘粘连随,说的与书上差不多,泛泛而论,可能是高人不予人知,也可能是自己走了错路而不自知,现根据自己经验谈谈不丢不顶,粘粘连随,及守中用中问题,与大家交流。如不对请高手指教。 初学推手,总想不丢不顶,但总被人制,也对推手时不丢不顶、粘粘连随感到神秘和不理解,总想对手故意脱点打你,你手又不能与他粘在一起,怎能不丢,怎能粘粘连随。后来才知不丢应是主动的不丢,是叫对手不能更不敢随便故意丢,一句话,就是守住对手中线不丢,长期保持有一种指力或意识直指对手中线不丢,只要不丢对手中线,对手就常常感到一种威胁,感到不自在,它只要脱手,即要挨打,因指向对手中线的直线距离是最近的。不顶是指凡能化开、引开,破坏对方力的指向时就不顶,如果实在化不开,而对手力直指你的中线,想不顶,就只有缴械投降,要么就顶,与对方比功力。当然如果此时对方占据主动,随便就能化解你的顶劲,将你发出,那是实力相差太多。双方实力差不多,极易顶牛。如你的功力强于对手,而技法略差,则此时硬打硬要也可将对手随便发出,不管对手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招。正如打人打小孩,任意所为。所以,对功力看法也不要绝对,要知道,即有4两拨千斤,也有一力降十会。虽然技艺是重要的,但功力是根本的。都不要“执” 说到这,我认为推手不是推“手”,而是推(或破坏)对方“中线”,推手是通过手的接触,通过各种身法手法步伐变化,尽量保持自身中线不失,想法控制他人,破坏对手中线。粘粘连随更多是体现在用力指向并守住对方中线,尽量保持不丢对方中线的粘粘连随,而不是手上的粘粘连随。 对手引进落空怎么办,如果您不丢对方中线,则对方肯定不敢引进,它引进就会挨打,你也不会落空。 练习时,也有过全不着力时候,那只是锻炼触觉反应的时候,是练习,只是双方在感觉试探当中,我从没有见到或感到对手全不着力就将我推得东倒西歪的情况,刚学推手时也是如此。我碰到推手高手感到的是对手如襟里裹铁,而不是全不着力,我发对手时感到的是对手的灵活多变、滔滔不绝的浑圆棚力,而不是全不着力,如推空中使自己如临深渊一般。说推手不用力,谁先用力,甚至先用意识就会被打,我没见过,没体会过。如果对手常守住我的中线,我会很不自在,会想法化解,同时我守住对手中线,对手也会不自在。所说守中用中,以应无穷可能就是如此吧。 再强调一下: 不丢是不丢对方中线,不顶是能化就不顶。只要守住对方中线,没有不用力的,守住对手中线,对手不敢引进,即使引进你也不会落空。自己不能保证让对手落空千万不要引进,舍己从人不要白舍,是粘粘连随守住对手中线找机会。对手中线是变化的,对手与你接触点是变化的,你意力指对手中线时也要随时变化调整,宗旨就是永远保持意力直指对手中线。
[page]
守中用中是攻防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在推手实践中太多的人忘了这个攻防原则,为“推手”而“推手”了。一个沾粘连随跟到天边地边,早已露出空档,所以与外人推时,只要他不理你这一套,你就吃亏。我想这可能也是推手比赛中那些非“科班太极”的运动员能胜多年科班太极运动员的原因之一。 另外,所谓中心在体外与宇宙合的东西,我不认为能用于指导推手实践,做为一种艺术性的描述可以。你找不到他的中心,这说明他的化引功夫好,即能听得出,也能化引得开,是可以解释的,没有必要神秘化。你一个压力指向其中心时,低者身不动手动,高者身动手不动,或者身手齐动,“动者”何者?化引拿发也。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