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先生交通大学讲解太极拳论 时间:二OO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地点:西安交大教学楼2123教室 关键词:触点成圆 太极拳论 今天,郭宏老师解答通过习练传统太极拳健身方面的疑难问题。大家亲身感受和掌握传统太极拳触点成圆的训练方法。 接上次 一、触点成圆是掌握太极拳论的根本训练方法 触点成圆的关键在于体松、气固、神凝,体松是气固的基础,神凝指导气固。 太极拳的所有运动都是不同的各个点的圆的旋转运动。人的身体是由无数个可以进行圆的旋转运动的点组成的,皮肤上的每个点甚至每个汗毛孔上的点都要能在意念的指使下旋转,每个受到外力接触的点都可以旋转、转动。顺着外力的方向通过肢体的圆弧运动来破解外力。 在转动时,身体主干以脊椎骨为中轴,左右圆转。上肢以中指---肘尖一线为中轴圆,力打在大拇指一侧,臂内旋,力打在小拇指一侧臂外旋,要做到触点成圆,必须保持三种状态:体松、气固、神凝。体松要松的均匀,均匀的放松,即身体的点分布均匀,不密集有某一处,也不让某一处稀疏,在此基础上达到气固,就像气球充满气,当其中的气体分子分布均匀时,它处于封闭的完整一体的状态. 人体的点在体松的状态下,使各个点分布均匀,其所有的系统都是封闭的的,具有整体的弹性,要内含、收养这种状态,并保持住,将精神意识收入丹田,气宜鼓荡,最终在神蓄不外散的状态下在外壳(皮肤)的存在下,产生内在的弹性。用神凝指导气固,体松是气固的基础。 [page] 二、换点(换点,即劲点的转换。首先要具有弹性,顺外力方向旋转。) 三、旗、旗杆:骨为杆,肉为旗。如风中旗,水中鱼般顺随。在遇到外力时,肉退骨进。在受到外力时,肌肉要松,顺来力的力肌肉方向运行,而骨向前相接。(从外观上看到的是旋转或者舒展骨节,但骨识上骨是肌肉放松状态下的同步相向分离的舒展拔长运动。) 如图所示为横向触点转换,然后,必须进一步严格训练沿骨节直线方向的触点化发。 四、双重(双方的重,“双重则滞”,双方顶劲即滞动、僵持。在与外力对抗中要避免双方顶劲。双重有不同的解释,在此只针对推手而解,针对“太极拳论”而解) 五、懂劲(懂劲,触点成圆的舍己从人是懂劲的必须过程。) 六、“显非力胜”、“快何能为”“显非力胜”、“快何能为”是太极拳触点成圆的特点。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是太极拳触点成圆的状态,体用。“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外力向上时,触点顺其力向上转动,使其更高,将其拔起。“俯之”同理。 张先生提出,“高血压患者在习练传统太极拳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郭宏老师以郑曼青大师的“呑天之气,接地之力”为题做解答。提出高血压患者在行拳中应注意,腹为阴背为阳。以揽雀尾为例,右掤时的右弓步过程中,先将右胯落下,劲由胯沿大腿过膝,再沿小腿落至涌泉;在左捋时的右虚步过程中,劲由涌泉沿腿后侧上传至胯,再沿左腿降至涌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