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是中国武术中最要紧的东西。这个无论在那一家武术中,都是最重要的。马步并不是仅仅常见的四平马一种形式。马步以前叫地盆势。是练习武术的最重要入门工夫。 马步的练法: 第一步:双脚外开15度,与肩膀宽度相同,然后微微蹲下。为什么要外开?因为人的股骨是外旋15度的。这种位置,是最不违背人体生理的动作。眼前看,脖子贴衣服领子(顶头悬),穿一件上衣,做到衣服轻轻贴后背(身体中正),肩胛骨的肌肉向四面微微拉开(拔背),这样胸廓自然既开展又形成一个很小的内弧(含胸),意想腋下夹个热馒头,肘部吊一个10克的天平砝码或者一个空墨水瓶(坠肘),不许耸肩(沉肩)。这样站好,用鼻子慢慢呼吸(文火。有位兄弟注意:你问过文火。文火用在这里而不在套路里,套路里讲的是提托聚沉四法)。这样就觉得两肋和腹部都有充实感觉(气沉丹田,这是自然做到的,不要管气)。双手环抱胸前,手心向内,掌指相对。 这样练习一段时间。这是训练身体各部在武术中应该保证的位置。 第二步:双脚尖开始转向前。这样是为获得一个扭动的劲力。但是脚尖虽向前,膝盖仍需要对前,这样形成一个微微的扭转,从而获得一个力。这是首先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一点用力。这个力是腿上的力,体会到这个力,步法、转身就都有了。——这是什么?内家拳的浑元桩! 第三步:重心下移,逐渐蹲深。这是为获得向下的力。这时,腿上除有脚尖和膝盖的一对力外,又出现了向下的力,这是身体的重力。为克服这个重力,重心放在涌泉,并在身体正中(这两句不知说明白没有?不好懂),这样膝盖和脚腕获得一个向上的力来保持自己不坐到地上。这是第二个力。体会到这个力,弹腿、跳跃和千斤坠就都有了。 第四步,双脚开大,达到自己两脚直到三脚宽。这样又获得一个力,是外展的力。为克服这种力,小腿大腿肌肉开始工作,产生一个反力获得身体的平衡。体会到这对力,横踹、分踢、勾踢就都有了。 第五步,双手由环抱变成平摆,手心向下。——这是什么?外家拳的四平马!已经摆好。手上经过环抱,已经练出了绷劲。这个绷劲是手向内抱,腋向外顶的力,从第二步就可以练了。体会了这个力,直拳、翻拳、摆拳、勾拳就不费劲了。当手变成平摆后,出现了肩要把肘送出去,可肘还要坠下来保证手臂水平的一对力,这个力是练肘上力的,体会到这个力,摆肘、顶肘就不费劲了。 练习马步,不需要时间多长,而是需要体会力。 四平马,是马步的最高阶段,全身出现了四对主要的力。练到这一步,你就获得了几乎所有武术动作的发力能力,所以说,马步(地盆)是拳术之祖。浑元桩,是马步的基础阶段,全身只有上下两对力,但是这是基础的基础。 从这里看出,内家和外家其实是一回事。我练少林和太极。我练少林时,就是这个顺序,而我练太极时,仍是这个顺序。现今外传的往往上来就是——少林派直接蹲马,这样太难;太极派到浑元桩后不向下练了,这样练了一半。 上面的马步练法算是压箱底的好东西,很多老师宁愿挨骂,是不教的。我想:这只是武术的基础,并不是打坏人的技巧。既然有人爱武术,那就让人家学个全的。所以我一直是对外教的。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忽视。马步,不是时间长就可以,而是必须体会出力来。马步,不仅可以练出千斤坠,还可以练出轻功。我上面的东西其实也未必写全,但是基础都在这里了。这个东西比我的那个资料更重要,因此我索性公开在这里。千万注意!!!可以说,即使不练别的东西,只要马步练好,就算有了开花炮弹,架起炮就能打。否则,光有炮,没有开花弹,光打些铁弹丸,没有大用。 [page]
其实,练力的方法很多,但是马步最全。也最容易出全身功夫。 通过练习马步主要是为了调节“精、气、神”,完成对气血的调节、精神的修养的训练,锻炼对意念和意识的控制。在蹲马步的时候,常常要求要凝神静气,要呼吸自然,要蹲得深、平、稳,以练习喉、胸、肾等器官,并使腹部肌肉缩进,腿步肌肉紧张,以图达到全身性的综合训练。这种桩功,由于是长时间的静功,所以对于人体全身各器官是很好的锻炼,通过这样的锻炼能够有效的提升在剧烈运动时人体的反应能力。 武术的许多门派中,常把马步桩作为最基本的桩功之一进行训练。它一直都被武林前人视为一种不可不练的、对内功的增长和提高搏击能力极为有效的训练方法,也常以步法的形式出现在许多套路中。作为一种桩法和步法,它为什么会受到特别的重视,它在武功训练中又是如何产生那种特有的效应,练习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大致有哪些呢?
内在的精神意识主要是指在搏击时人体通过练功得到的那种自然的、快速的反应与应变能力,以及对对手那种特有的精神震慑力和令对手不战已输掉三分的气质。 人体的特殊体能要求主要是蹿、蹦、跳的灵活性,手、足、膝、身等各部位打击敌手的发力力度,头、胸、腹、喉、裆等部位的抗打击能力等。要满足这种特殊的要求,就要有特殊的训练方法。也就是武术界所说的“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在这一点上,马步桩则是一种基本能够满足武功这种特殊要求的、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
对此,我们首先从炼内说起。不管何种武功,在演练马步桩时都要求首先做到心平气和(或者凝神静气)、气沉丹田、呼吸自然,在意念上都有意念放大、假想等大同小异的要求。也就是说不管哪种武功,通过马步桩都能得到意念上的特殊锻炼,使人体的机能在搏击中能够得到充分或者超常的发挥。 一个练武之人,首先要练就强健的体魄。没有良好的体能,没有强健的体魄,要想在武功上有所成就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体能的强弱则与内脏功能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用武术和中医理论来说,就是体内气血的调和与否,内气是否充盈。从现代医学来看,就是内脏功能的强弱和内分泌功能的好坏。现代医学和现代运动生理学是很注重人体在运动时肾上腺素的分泌状况的,它的分泌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人体体能的发挥。而马步桩站得得法,将使人体内脏得到特殊的锻炼,其功能将得到改善,从而使体内气血平衡,内气充盈,内分泌功能增强。由于内脏功能的增强,将使人体四肢百骸得以滋润,使其在搏击时能爆发出超常的能量。 至于站马步桩时,能通过意念和假想来增加功力,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大成拳(意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门派,尤为注重站桩时意念的作用,其功效在实战中也是有目共睹的。对于以少林拳为代表的外家功夫,也同样成就于桩功的意念和假想的修炼。如排打功、铁布衫、铁裆功等功法的初级阶段,都开始于桩功的意念和假想的锻炼。最典型的实例排打功,在初级阶段就是通过站桩,待内气充盈后,进而假想身体的某些部位不断抵御外来的打击,最后再进行实物排打,从而练就较强的抗打击能力。 对于练外,马步桩的姿势就决定了它是一个力量强度较大的桩法。因为对于习武的人来说,必须要练得外强内壮才能适应搏击时的特殊体能的需要。这里所说的外强内壮与我们日常所说的健壮还有所不同。它要求既要身体强健,又能符合武功对体能的特殊要求。因为与敌交手,是一种殊死的搏斗,这就要求既要有极强的打击爆发力,又要有一定的抗打击力。交手要有高度灵敏的反应,并在一定的时间内高速完成蹿蹦跳跃等动作。要做到这些,身体必须有相当强的承载能力。这种承载力的强弱除了与内脏和肌肉骨骼的承受能力有关外,还与其它的部位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部位主要有咽喉、胸膜、腰肾、肛门、阴部等。如在用力时,咽喉不能瞬间强有力地屏气呼吸,阴部不能上提,肛门不能紧缩,腰肾无力,胸膜不能横托胸腔脏器,那么这个人是绝对不可能有较大力量的。一个脱肛或疝气患者,一个久咳肺虚的病人,绝不可能有力量举起较重的物体。 [page]
而马步桩则是一个对内对外都要进行负载承受力锻炼的极为科学的桩法。先从练外说起,在蹲马步桩时,两腿的负荷是很大的。两腿的肌肉需要承受较大的静载力,而静载力的练习在武功中是锻炼内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机理是,当两腿下蹲呈90°时,负载上身的重量需要很大的力量,这时就需要咽喉自然自锁(只能用鼻自然呼吸),提肛缩阴,气沉丹田。也就是要从满足腿部承受力开始,而后锁闭两头(即咽喉、肛门与阴部),使上下两处的承受力得到锻炼。如果这两处的任何一处的承受力太弱,身上的任何其它部位都不会有较强的承载力。武术界常说的“不提气”或“沉不住气”,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指这两种现象。只有在两头沉住气的情况下,胸膜才能将胸部脏器托住,通过腹部肌肉的自然收缩,将腹腔各器官自然收紧,使整个身躯处在一个内气非常充盈的状态,身体的任何部位将有能力来承受较大外力,或以较大的能量向外发力。也就是说马步桩练功的机理,是从腿部的承受力开始,由外向内,由内向外达到内强外壮。 当咽喉自锁、提肛缩阴时,腹部肌肉会自然跟着收缩。随着腿部静支撑力的需要,肾上腺素的分泌将会大大增加。由于是静支撑力,所以呼吸既不是有氧运动的大呼大吸,也不是静养功的内腹式呼吸,而是既要配合咽喉与肛门的锁闭,又要气沉丹田均匀自然,既不用力憋气又不过于无助的呼吸方式。 许多初练此桩者,练上三两分钟两腿就感到难以支撑,为满足上下锁闭,或保持桩形,不自觉地将气聚顶于胸部,不一会就使人感到憋闷难忍。此时练功者不是口中撒气,便得急忙收势,累得气喘吁吁,这说明初练者的整体的承受力相对较弱。 还有一点,就是这种功法对人体的锻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练功初始,身体各部肌肉和内脏就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因为从外到内,从内到外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部位功能较弱者,开始都不可能久站此桩。反过来说,认真练习此桩,任何部位的功能都将随着功力的增长而得到相应的改善。 随着功力的增长,人体咽喉和肛门的锁闭能力将大大增强,胸部和腹部各器官的承受力和内分泌功能将会大大改善。身体各部肌肉,特别是腿部与腰部肌肉将变得非常强健有力。这就为进一步练就更深的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练习排打功,如果内脏和肌肉没有特别强的承受力,在练习排打功或在搏击遭到对方打击时,轻者内脏受伤,重者将会毙命。 再有就是马步桩对腰肾功能改善极为有益。武术搏击是一种需要在瞬间产生极大能量来进行攻击或防守的剧烈运动,这就要求人体要有很好的腰肾功能。通过站马步桩,人体的肾脏功能在不知不觉中将会明显改善。在这一点上,最明显的实例就是套路的演练。在演练套路时需要在三五分钟内,一鼓作气干净利落地完成所有的动作,尽管中间有亮势动作(亮势时多为短暂的停顿),但不容停下来大口喘气。假如不能一口气完成这些套路的演练,或勉强完成之后,除了气喘吁吁外,感到腰肾处空乏无力,说明其腰肾的功能是远远不能适应这种剧烈运动的,更何况更剧烈的散手搏击呢?站马步桩时要求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就是对腰肾和脊椎的最好锻炼。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