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德感人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刚毅木讷近仁”。澄甫公性情憨厚,不善言辞,授拳之时,仅以身姿示范,决不多言。澄甫公生平从不议论其他门派之长短,并且一再告诫众弟子,不得妄议其他门派短处。如果有人说某某人功夫不行,澄甫公曰:“练功不易,练到这般地步,也算难得了”此乃口德。 杨家素有“出手见红”之传统,乃用长劲将对手弹放到一丈之外,决非用冷断劲伤人内脏。杨家先辈在王府授拳,王爷要学推手,露禅公必先跪下叩头请安,申明杨家推手必定要发劲,被发之人必定跌出甚远,但决无内伤之虞。澄甫公内劲充沛,有时难免在无意之中伤人。有一次,澄甫公在武汉与人比剑,用竹剑点人手腕,不料对方剑坠臂折,澄甫公懊悔不已。因此,澄甫公经常将双手拢于袍袖之内,轻易不肯出手。此乃手德。 澄甫公对其他门派极其尊重。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聘请澄甫公为太极门门长,并且请澄甫公带几位高足担任教授之职。澄甫公因北京拳场门徒众多,各种事务均需妥善安排,一时未能成行。副馆长李景林见澄甫公迟迟未能到位就职,遂请孙禄堂先生为代理门长。孙先生不知张先生曾聘请澄甫公,即将太极门改为武当门,下设形意、八卦、太极三科,由其徒众担任教授。澄甫公不明情况,率众门徒到达南京,张之江设宴为澄甫公洗尘。酒过三巡,张之江开言道:“国术馆不能有两位武当门长。可否请杨先生与孙先生比试一番,胜者留,败者去。”澄甫公坦然说道:“孙二哥是我义兄,应该由他当门长,不用比试。但教授职位已无空缺,众门徒无处安插,杨某当即告辞,尚祈张馆长见谅。”事后,澄甫公对众门徒说:“我与孙二哥情同手足,闭门切磋自然可以。岂能为了蝇头微利,当众比拼?张先生岂有此理!”澄甫公到上海后,张之江自知理亏,遂推荐澄甫公任浙江国术馆教务长。孙禄堂先生悉此事,即推荐形意拳教授高振东为中央国术馆武当门代理门长,挂冠而去,至江苏国术馆任教务长,表示与澄甫公处于平等地位。由此可见两位前辈之高风亮节。 澄甫公到上海时,吴鉴泉已在精武体育会教拳,带了火腿、燕窝、鱼翅、名酒等礼物拜见澄甫公。吴先生说道:“三爷您可好?我吴家父子,在杨家学拳,至今以此为生。杨家之恩,没齿不忘。”澄甫公日:“杨吴本是一家,何分彼此?你教过的学生我决不收留,你可以放心。”后来澄甫公在沪授拳,如的吴家门徒想要改换门庭到杨家学拳,均被澄甫公婉言谢绝,并且说明,杨吴两家拳式略有不同,拳理拳法一脉相承。张秀林门人田作霖、孙禄堂门人陈微明拜澄甫公为师学太极拳,均为其本门师尊亲自推荐,否则澄甫公决不收留。因此,澄甫公与内外名家各派,均能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澄甫公武德崇高感人至深。 四、驾鹤西归 1936年,正当澄甫公武功登峰造极之时,竟然撒手西归,年仅53岁。因此引起诸多猜测,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澄甫公发劲过猛,损耗内气。景华师日:“决无此理!杨家之弹簧劲,放长击远,极其轻松极其巧妙,丝毫不用蛮力。露禅公、健候公发劲刚猛,均享高寿。我已80余岁,发人于寻丈之外,毫不费力。” 也有人说,此乃贪恋女色之故。景华师日:“澄甫公乃忠厚长者,身不二色,与候夫人夫唱妇随,感情深厚。澄甫公来沪之后,有富家太太、小姐学拳,澄甫公即蓄须明志,保持距离。我在杨家为徒,时时追随澄甫公左右,深知老师守身如玉。万万不可听信市井小人闲言碎语!” 景华师深通中西医理,认为澄甫公不幸早逝,乃饮食不节之故。澄甫公青壮年时抖白腊杆左右各200遍。在树桩上刷杆,亦须左右各200遍。站桩要站三柱香。练拳辛苦,食量极大,每餐需食高庄馒头30个,猪蹄及家禽各1只。景华师初到杨家之时,见澄甫公狼吞虎咽,好比《水浒》上之打虎将武松,大吃一惊。日久司空见惯,不以为奇。澄甫公成名之后,不再苦练,热量无处消耗,而食量丝毫不减,体重增至288斤,而且喜荤厌素,胆固醇及血脂必定甚高。澄甫公之水肿,并非肾病,乃心脏病,是长期血脂过高之恶果也。古人云:病从口入。此乃至理名言!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