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泮岭任国术馆长期间,他不遗余力地推广河南本地流传的地方拳种,资助出版了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为杜元化的《太极正宗》作序,为苌氏武技撰写《苌家拳源流考》。 陈泮岭是河南中统的首脑人物,深得二陈(陈立夫、陈果夫)的信任,1930年下半年至1932年任河南省国民党党务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省国术馆馆长。1933年,陈兼任国民党特务机构的肃反专员,从事与河南复兴社的争斗,期间也进行了一些反共反人民的活动。中原大战期间,阎冯方面的省主席万选才知道省党部是南京方面的人,准备逮捕陈泮岭,陈听到风声,让郑汝平带徒弟郭详明、姚传兴趁夜深人静,从城东北角,用绳系着城垛,四人坠城而下,逃到南京,中原大战后重返开封。 抗日战争爆发,国术馆于1937年停办,陈泮岭在汉口特派市党部任特派员,后回河南督导抗战。曾以战区抗日宣传督导的名义,深入鄢陵、扶沟、西华、淮阳、睢、杞诸县,并在扶沟县政府礼堂召开一次较大的武术界大会,一直讲了三个多小时,详尽地讲述了抗日救国的道理和中国大刀队在喜峰口战役、在收复多伦各个战场上所起的重大作用。 1939年陈泮岭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1941年主持教育部及军政部合立之国术教材编审委员会,任主任委员,聘请当时国术名家二十名人为委员,国术专家十多人为编辑,开始编辑整理工作,以期编出武术名词统一,理论统一,动作方式标准化,教学方法科学化的武术教材,三年编成教材50多种,挂图40余幅,1944年送部付印推行。1946年冬,河南省国术馆恢复,陈泮岭任馆长,徐文炳任副馆长,着力研究武术规则和教材,旧中国第七届全运会武术比赛规则就是由河南省国术馆提供的,期间还研究了太极拳推手规则。 1946年,陈泮岭任黄河水利工程总局局长,一方面防水,一方面防解放军,整日提心吊胆,夜不成寐。开封解放前夕,陈泮岭化名张德耀,化妆成难民西逃,逃至郑州,后经重庆、成都,全家分批乘飞机到海南岛,最后迁居台湾。 到台湾后,陈泮岭曾准备恢复“中央国术馆”,据说房子都找好了,发起人仍有原国术馆的发起人纽永健、吴稚晖、于佑任,李宗黄等人,但因种种原因未果。1950年成立“中华国术进修会”,任第一届理事长。陈泮岭定居台中,发扬武术之心始终不泯,他在模范农场练功,相与从事者与日俱增,后至几百人,有学后外出传播者,也有外地来学者,老、中、青、妇皆各使其能遂所学,且不收任何费用。后从学者倡议成立“九九健身会”,一九五七年重阳节,凡从学者且在台中者,齐聚模范农场,摄影签名以留念,以示崇敬。1951年陈泮岭发起举办中部国术比赛,1955年发起举办全国国术比赛大会,1957年发起举办台港澳地区国术比赛大会,并且亲任裁判长。从1957年起武术项目列入省运会中,历届比赛陈泮岭都是任裁判长一职。且仍致力于武术的整理工作,并独创峰拳几路,兼有内外两家之长,全部资料由其子女收存,其中一部分由真善美出版社出版,有《国术操》、《太极拳教材》、《擒拿术》、《摔跤术》、《大陆合刀》、《峰拳》、《八卦双刀》、《形意拳》等。1969年4月陈泮岭在台中病逝,享年七十六岁,有孙科先生编著《陈泮岭先生纪念册》出版发行。陈泮岭认为自己一生可以归纳为二分水利、二分教育、一分党务、五分国术。 陈泮岭在上个世纪的武术普及推广及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因为他曾经的反共历史特别是中统身份,致使熟悉和了解他的人对他都闭口不谈,所以其身世及武术成就及赴台后的情况不为当今大陆武术界所知。1992年“中国郑州国际武术节”时,《郑州晚报》上所登《思念陈泮岭先生》一文上,还“盼望陈先生回故乡参加武术节”呢!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