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在1984 年武汉国际太极拳、剑邀请赛上的讲话) 练太极拳要达到精湛的地步,必须得下一番工夫。问题是,究竟下什么工夫呢?过去的一些太极拳著作,没有一个很规律而又系统的说明。在旧社会,中国武术界是很保守的。过去有一种习惯,叫传拳不传功,要学功,得先拜师傅,当然,这是封建传统。所以如此,有它的一些社会因素和客观原因。今天不同啦,为了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搞好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特别是老一辈的专家们,有责任把我们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贡献给国家、给人民。我就是抱着这个态度来讲这个问题的。 我研究太极拳有几十年了,对骨骼、关节、肌肉等在每个姿势中的位置是否符合生理上的特点,是否顺乎自然之发育,曾做过大量调查和科学整理。由此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姿势正确是基础,基础不牢不稳,楼就盖不起来,就很难提高。怎样才算姿势正确呢?我个人认为,姿势要跟原来的名称相符合,动作自然,表里如一,得心应手,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预期效果。
第一是着功。所谓着功,简单地说就是你往我来,一式一用。比如你练搬拦捶,你应该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怎么叫搬,怎么叫拦,怎么叫捶。其他如揽雀尾、单鞭、左右分脚、山通臂等等都是着。着要熟,要运用得很熟练。有了初步着功,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里讲“由着熟而渐悟懂劲”,也就是这个意思。打个比方,对方打我一捶,我如何避开这一捶,这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对方将要打,刚刚出手的时候,你如何使之变化;一个是打出来,你如何使他的力量达不到自己身上;第三个是打到身上了,对方的力量已经传导到身上了,如何应用内在和外在结合起来的一瞬间,千分之几秒,转移对方力之方向,使他的力折回去,回到自己身上去,使他力不从心,失去平衡,并把他弹出去,这些都属于着功。 第二是松功。一般练太极拳的都讲松,可是究竟怎么松?讲不清楚。我就见过有人练了好多年,自以为松得不错了,可是我一看,不是松,而是懈。太极拳要求松,是松而不懈。所谓松,是指你的四肢百体关节韧带无一个地方不柔和。我给它归纳成四句话,就是前面提到的无一处不轻灵,无一处不坚韧,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遂,然后才能达到通体贯串,丝毫无间。松才能沉,能松必能沉。要使关节、韧带、肌肉等松开、柔韧、活动自由、富有弹性,都能听你自由指挥调动,就必须通过练松功,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第三是劲功。为什么叫劲?就是区别于力。力代表一般的力,我管它叫拙力。而劲不同,劲是极活动的东西,它既没有一定的大小,也没有一定的刚柔,但它又刚又柔,又松又紧,又快又慢,又不即又不离。为什么要练劲功呢?比方说,对方一着接一着,连续几着合起来,这时你如果光会着功,就将应接不暇,顾此失彼,这时你就非用功不可。劲功就是除去腰脊为主宰之外,其余所有部位都能随机应变,他怎么来,我就怎么变化,在不知不觉之中,收到可用之效。这就是劲功胜过着功的道理。 第四是气功。我这里指的是太极拳的气功,是太极拳本身的功夫,不是一般所说的气功。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以及《 十三势歌》 《 十三势行功心解)等谈到气的就有十五六处之多,诸如气沉丹田、气宜鼓荡、气遍全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行气如九曲珠、能呼吸然后能灵活等等。可见气在太极拳里是十分重要的。太极拳的气功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运气,一个是使气。运气就是把气吸进来,存在丹田;呼气时,以心行气,用意念引导到让它去的部位,慢慢出气,时间久了,它就能按照你的心思去做。运熟了,尽管五脏六腑是不随意肌,通过交感作用,也能听你指挥。这就是所谓运气。进一步是使气。就是说,你让它到哪儿,它就到哪儿;你让它起什么作用,它就起什么作用。这就是使气。通过练我们的气,蓄我们的气,使我们本身的元气跟吃五谷杂粮得到的精微之气,以及天地呼吸之气,融会贯通,合在一起,为我所用,由内脏到肌肉,由肌肉到揍里,由膝里到皮肤,由皮肤到毛细孔,再由毛细孔把它放出来,延长出来,使这种气达到对方身体,而且使这个气跟对方的气结合到一起,来指挥对方的一呼一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极拳的气。有了这个功就不用顾盼拟合,信手而应,纵横前后,悉逢肯萦。练太极拳不了解太极拳的气功,不了解内在外在之气,等于你没练,也可以说你还没有十分懂得太极拳的道理。一般说的结合呼吸练拳,比如伸手为呼,回手为吸等等,这只是很初步的东西。问题不这么简单,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透的。我现在正在着手写《宗气论》 ,这里面谈得比较详细,等我写完以后,再跟大家见面,并希望能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