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在拳术上没有什么功夫,确实也没有下过什么功夫,我对拳术的研究主要是武学思想、人物、历史和拳理等方面。但是根据我走访、体验了三十多年的积累,在拳术上,自信还有点见识,也许这也得益于我对历史资料和拳理的研究。有人说我是在自吹。吹不吹的,见仁见智好了,拳术不是靠语言而是靠实践来说话的。 孙氏太极拳不易的是什么呢?规矩。如中和、空灵、松静、虚实、中正、平稳、浑圆、三害、九要、三体、圜圆相合、顺逆共生、开合互寓、起落无间、一气贯串等。对这些规矩在行拳时如何体现呢?体现在行拳走架的形式变化中。 孙氏太极拳变易的是什么呢?形式。形式变化如水,因势利导,没有穷尽。行拳时如何体现呢?体现在虚无的气势中。 所以行拳时,变易中要体现不易,不易中要蕴涵变易的机势。于是就有了行拳的节奏。 变易的难点不仅在于不知道如何去变,还在于不知如何体现变易中的不易。那种趁自己的私意,自以为是的乱动乱变是天下习武者最容易做到的事,自我感觉上似乎很痛快,但是这将使你彻底远离孙氏太极拳的义理,永远都在孙氏太极拳的大门之外。 不易的难点不仅在于对不易的规矩了解不全、掌握不确,还在于不知如何在不易中去体现蕴涵着的无限机势。更在于,在认识上不能接受“身上似乎什么都没有”地行拳走架。而这种“身上似乎什么都没有”的行拳走架,正是步入虚无的气势之门。 行拳时,表象(形态)上的变易要体现不易的规矩,表象(形态)上的不易要蕴涵无限变化(变易)的机势。 因此,练习孙氏太极拳最忌讳两者,一是按照自己的私意,随意地乱比划。二是缩手缩脚,不知如何在变易的形式中去体现不易的规矩。 举例来讲,孙氏太极拳的难点之一,不在于行拳时表象上的灵活进退,而在于在灵活进退时的中正(中轴)、平稳(重心)、浑圆(身势),同时又不失自然、舒展、圆活。 就身体重心而言,上下起伏易,平动难。前后左右晃动易,中直难。 行拳时不由自主的起伏、晃动皆为病,哪怕是很微小的不由自主的起伏、晃动,在技击中也是为人所乘之机。 练习孙氏太极拳最初级的一步,就是要做到行拳时的空灵松顺,中平直圆。这八个字,就是练习者需要下功夫处。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