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太极拳理论】太极拳 从“架子”谈起

2014-7-4 09:15| 发布者: chinatj| 查看: 11418| 评论: 0|原作者: 陈中华

摘要: (陈中华先生师从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和混元太极冯志强两位宗师,现为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海外掌门人) “架子”是“拳架”一词的更口语,更随意的说法。练太极的都把“架子”挂在嘴边上。练套路叫“走架”,叫 ...

    这还是仅仅说盘拳走架,不包括负重训练等素质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只练非竞赛套路的太极人竟然也有不少人出现伤病,练什么式的都有,而且绝大多数伤病也发生在膝关节。伤病严重的,不但再也没法打拳,连走路都困难,老了要影响自理能力。

    下面我们谈谈盘架中产生膝关节伤病的原因,其中好与架子有关:

    1,老师和书籍的技术要求错误

    绝大多数太极拳老师和绝大多数指导太极拳练习的书,对于弓步的动作要领都明确要求,“前腿膝部不得超过足尖”。问题是,只要弓步前腿膝关节位置超过踝(脚腕),膝部就处于前突位置,前小腿就处于前倾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腿面的股四头肌就得用力收缩来锁固膝部,否则人就会向前跪倒。这时候,股四头肌的下端韧带连着胫骨(即迎面骨)上端,股四头肌紧张收缩的时候,拉紧的韧带就把膑骨(即膝盖骨)压紧股骨下端,起到阻挡的作用,膝部才能固定在该位置,架子越低,膝部越向前突,为了不跪倒在地,股四头肌就越得收缩得厉害,膑骨就得压得越紧,膑骨和股骨头之间的摩擦也就越严重,天常日久,膑骨受损就是必然的了。

    还要说一句,生理上,在膑股关节里膑骨和股骨的接触面是有少量变化的。也就是说,在膝前突时,在膑股关节里,可以滑动的膑骨和股骨下端的接触面会增加一些(即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减小压强),但是这点调节远远不能抵偿因为膝前突给膑骨带来的压力和磨损。不言而喻,在膝关节位置错误的前提下,练习者的作弓步时架子越抵,对膑骨的伤害越严重。

    有人可能要问,我们直立时,膝关节稍稍一弯,是不是就造成“膝前突”了呢?上文说的是弓步,直立不算。之所以让人有这一问,也说明这种拿膝关节位置说事的表述方法不严谨。我们不妨在表述弓步或马步时,不妨采用小腿(后侧)与地面所成的角度的说。比如,我们说,弓步、马步时“小腿与地面后夹角”应大于90度就得了。还可以有别的说法,比如用大小腿夹角等,如果哪位朋友有更好的说法,也请见告,咱们从善如流。

    先辈大师的功夫可能出神入化,但往往由于教育程度有限,即便饱学,也未必懂得正确地运用几何、数学、力学等的概念和词汇科学地,尽可能量化地表述太极拳的技术要求的等等。这就是我们现代太极人的任务了。

    上面说的东西阅读起来很枯燥,但我建议您把道理看明白了,为了避免错误动作,保护自己的膝关节,花些时间值得。

    2,上下未能相随

    问题都出在转身的时候。可能是转身上步,也可能是独立旋转。

    在转身上步的时候,对前推踝关节、后腿膝关节容易造成伤害。

    独立旋转的时候,您如果是全脚掌着地旋转,那就每回都可能扭伤支撑腿的膝关节。我们的脚底着地的时候,其实可以看作是两个球面着地,一个球面是前脚掌,一个是脚跟。球面于平面相接触,接触点只有一个,如果全脚掌着地,就等于和地面有两个接触点。我们独立旋转就像使用圆规,两“腿”一个是针扎在纸上,一个是铅笔芯或者鸭嘴笔,人拿手一捻,笔就围绕着针流利地旋转;若是圆规的两条腿都装上针,扎在纸上,人用力捻也捻不动。 两针扎纸就相当于全脚掌着地,两针扎在纸上捻不动,就相当于身体旋转而全脚掌转不动,这无疑会让膝关节受到扭力。膝关节抗扭的能力很差,受到扭力,对损坏大于恢复的半月板不是好事,更不是薄弱的内外两片副韧带能受得了的,其实最容易受伤的还是交叉(十字)韧带。用支撑脚全掌着地独立旋转的人,膝关节还没扭伤的纯属侥幸,赶快改了吧!

    转身上步的时候,后脚没扣,后膝就受到扭力,就可能伤着。前脚没有外摆,踝外韧带容易伤着;外摆的得太多,足尖和身体移动方向所成角度太大,膝关节容易伤着。

    有些太极人见了本部分的标题,心里要说了:“我练拳多年,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老练家也别大意。即便您盘架的时候上下相随得很好,一旦换了新鞋,一旦表演比赛从土地换到地毯上,就可能拧着。一不注意伤了一回,往后更容易受伤,而且一伤就是那儿。“伤走老路”,老辈人这话没错。

    3,运动量过大

    刻苦练习并不等于单纯加大运动量。人的状态是波动的,再抗练的人也得视情调节运动量,不分情况,一味大运动量会导致伤病。运动量不光与盘架多少遍有关,与发不发劲(指陈式)等有关,而且与架子高低有关。架子越低运动量越大。请各位记住了:只知道给你加大运动量的老师实际上是不懂。

    4,年龄的因素

    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的内外都会发生退行性的变化。以前能走几趟,现在仍旧不变,就容易疲劳,疲劳是造成伤病的一大原因。以前能做出来的,现在虽然力不从心仍旧勉强做,也容易受伤。有老伤的,就更不用说了。

    5,其它原因

    有旧伤的和容易受伤的关节,受了凉,包括衣不防寒,有汗着风,冷水着肌,都会引起或加重伤情。

    以为太极拳走架用不着热身,到踢脚,震脚,跳跃和发劲的时候就容易受伤。

    走架之后不做整理活动,常年如此,肌肉、软组织得不到充分的调理和恢复,容易造成劳损和其它伤病。

    平日的许多习惯动作也对肌肉、筋腱和关节不利。举一些例子:坐在椅子上,把脚搁在桌面上,对腰椎、脊间韧带等非常不好;在沙发张半躺半坐,把脚放在茶几或者沙发扶手上,也对腰椎、脊间韧带、骶骨处软组织有不利影响;坐在沙发等低矮处,大、小腿成锐角;翘着二郎腿坐着;使用过软的床垫,对有腰伤的人尤其不宜;长时间使用电脑,容易造成眼睛、颈椎、手指、手腕、肩关节等部位的各种损伤。

    我们知道了产生膝关节伤病的和其它损伤的原因,自然就找到了预防伤病的办法。

    凡作弓步的时候,膝不要过踝(脚腕),不但可以避免膝关节损伤,还可以提高后退后纵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减少双重的毛病;凡作马步的时候,臀要高于膝。

    独立转身的时候,要根据本门的要求,或以支撑脚的前脚掌为轴,或以脚跟为轴旋转,避免全脚着地。转身上步的时候,先要换成盘步,即后脚的前脚掌为轴内扣,前脚脚跟为轴外摆。后脚内扣得不够伤膝,前脚外摆得不够伤踝,外摆过头伤膝。到不习惯的场地,换了不习惯的鞋,走架前先得试一试,适应适应,免得受伤。

    有的人错误理解了“拳打万遍,神功自现”这话,急于达到一万遍,就加大运动量,一天打很多遍,结果没等功夫上身,膝关节先受不了了。另外,架子低了运动量也大,想多走架时可以不全用低架,而多采用中架,全部中架,甚至高架,减轻膝关节负担。

    年纪大了,架子要比年轻时更高,或者更多采用中架,甚至高架。把练拳的运动量分散的办法也可以考虑,比如原来一天练一回,膝关节有些不适,可以改为一天早晚各一回,总运动量不变。降低运动强度也是一法,走了一遍两遍,就休息一下,然后再接着练,休息时间长短以不等身体凉下来为准。身体状态不好时,不要勉强。难度较大的动作,不要勉强。

    坐着的时候,大、小腿之间夹角不要小于90度,膝关节不好的,可以经常用两手掌按揉两膝关节。不要翘二郎腿,不要坐着的时候把脚搁在高处。练完拳,做整理活动,回家后,可以按照膝关节保健按摩自我按摩,采取的按摩方法应该简单(简单的容易坚持),而且效果好。每天以40度左右的热水泡泡脚。

    不要让膝关节着凉,有人只注意加上衣,忽视下肢保暖。天热时,避免“冷水着肌”,特别是膝部。

    腰有伤的朋友,床垫不能太软。

    保持骨四头肌的力量,一不动股四头肌很快萎缩,使得膝关节间隙变大,更容易受伤。

    有了伤病,及时治疗。
12
4

点赞
4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