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太极拳理论】沉吊散开 支撑八面——浅谈意轴在行拳时的作用

2014-10-7 09:02| 发布者: chinatj| 查看: 4744| 评论: 0|原作者: 童旭东

摘要: 无极式站到了一定程度,看到这个标题,就已经知道在行拳时大概是个什么意思了,所以下面的这些文字完全可以不看。 以前多次讲过行拳要有内容,否则与散步无异,那就不如去散步。通过行拳体会拳中的内容首先就是从身 ...

    无极式站到了一定程度,看到这个标题,就已经知道在行拳时大概是个什么意思了,所以下面的这些文字完全可以不看。

    以前多次讲过行拳要有内容,否则与散步无异,那就不如去散步。通过行拳体会拳中的内容首先就是从身证“中线”开始,中线即意轴,行拳时,竖向是通过意轴上下沉吊,横向是通过意轴八方舒散,由是支撑八面。

    如果你在无极式上没有下功夫,对身上的意轴就体会不到,于是后面这些需要在拳式中体会的内容就没法体会了。所以无极式很重要。孙禄堂老先生说无极式是万式的基础,道理就在于此。

    “中线”——意轴不是能刻意体会到的,需要身体以无极式为门径逐渐感知,是逐渐油然而生的身知。

    网上有完县国术社的一张合影,在孙老先生左手边站着的那位就是齐公博先生,那么多人站在孙老先生周围,唯齐公博先生的中空灵明之象最为明显。真正做到了沉吊散开、支撑八面、清虚独立。这不是能做作出来的,完全出自自然。

    但是就是有不少人总不愿意承认无极式这个基础,总想迈过这个基础直接去从拳架子里找东西、得东西,结果必然难有所获。即使偶有所得,也如同在沙洲上建楼,经不住考验。做任何事都要从基础开始,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有所建树。如果这个基础是可以略过去的,那就不叫基础了。

    有人口口声声地说自己是如何严守孙老先生书中的教导去练拳。那么他怎么偏偏把孙老先生特别强调的这个基础硬给略过去了,噢,原来他说了,孙老先生在书中没有写无极式要多站?!

    奇怪,难道孙老先生在书中强调无极式是万式的基础还不能算数吗?既然是基础,难道是可以略过去不练的吗?

    这位著名的“嫡传后人”真是偏执的可笑。

    有人说练太极拳要找到太极劲,这个劲从哪里找啊?

    要先从“中线”上找,也就是从意轴上找,“中线”都没找着呢,别的上哪里去找啊。

    那么为什么把“中线”叫做意轴呢?

    因为这个“中线”是身知出来的意觉,因此需要通过站无极式来体会,不是站上几分钟就能体会到的,身体有了“中线”,有了意轴的感觉,才能进一步体会沉吊、散开——全是用意,通过以意轴为枢,使周身的意气沉吊、散开,逐渐达到浑圆状态,有了这个状态才谈得上太极劲。

    当然如何沉吊、散开还是有心法、窍奥的,但是这必须结合拳式来讲,脱开拳式是无法讲解的。

    所以太极拳找劲,不是上来就从手上找,上来就从手上找,即使自以为找到了点什么,可以肯定找到的一定不是太极劲。

    这里涉及到一个现象,就是为什么练习太极拳开始时要动作舒缓?

    舒缓不可做作,不是故弄玄虚给人看的,而是通过意轴在上下沉吊、四周舒散周身的意气时,不得不悠然舒缓。行拳时的快慢是根据吊沉舒散意气时的体感,决定每个动作的幅度和速度。开始练拳阶段,快了里面就什么都体会不到,所谓顽空一片。

    一般而言,吊沉走骨力,舒散走筋脉。所以这本身也是筋骨功夫。

    那么意轴跟支撑八面又是什么关系呢?

    意轴即所谓“中”,行拳时让全体挂在这个轴上,周身各向均匀平衡,于是行拳平稳,如同支撑八面。此为其一。其二,身知自己的意轴,身体各向均衡,这就如同有了天枰的支架,或杆秤的提绳,与人搭手时,对对手的来劲就能准确权衡。

    反之如果自己身上还相互叫着劲,还不能身知自己的意轴,那么听别人的来劲如何能听的准?如何能做出自如的调整?

    因此,意轴是建立以巧胜人的基础。

    因此,无极式重要否?意轴重要否?
5

点赞
5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