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太极拳理论】说“透”

2015-5-12 09:27| 发布者: chinatj| 查看: 5540| 评论: 0|原作者: 沈行佐 沈行佑

摘要: 在上篇文章《劲的尺寸和毫厘》中总感到没有说透,找来找去竟然发现骑着马儿在找马,不就是一个“透”吗。 思绪把我带到了遥远的过去,老师在说发劲的时候讲“劲要透” 当时难以理解,认为是力不够的一种鼓劲,经过 ...
    在上篇文章《劲的尺寸和毫厘》中总感到没有说透,找来找去竟然发现骑着马儿在找马,不就是一个“透”吗。

    思绪把我带到了遥远的过去,老师在说发劲的时候讲“劲要透”

    当时难以理解,认为是力不够的一种鼓劲,经过几十年的沉淀,慢慢体悟到了其中的含义,随着深入还将得到更进一步的理解。

    当时年少,学拳不久,又被早上四点钟叫醒,在拳场精神不一定饱满集中,加上顽性,是老师的一种提醒。另一个原因是营养,发育等条件限制,发劲时发不出,产生动作变形时老师的另一种适时的鼓励。现在回忆起来感到弥足珍贵。一个透字包含了无尽的含义,体现了老一辈武术家精准的体悟之语,是浓缩的武术精华表达。

    今天想就这个“透”字作一个个人解说,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对老师辛勤培育的一个汇报。不知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透”这个字在中文中的字性是什么,我没弄明白,是动词?形容词?还是其他有什么根?

    文上不明白,武上能不能弄明白呢?

    记得电视广告上有一组能量转换球,左边一击右边球被击出,而中间的球则岿然不动。我认为这就是透,拳里的透劲,是力量的一种传递。这种力的传递在中国武术中就是所谓内劲,内功的表达,具有穿透力,所以不必要把内功内劲看得很神秘,完全是现代科学能够证明的。关键是怎么才能练出这种劲。这里我想结合我们太极拳试分析这种劲的的产生,和要求。由于基础知识的缺乏只能作浅表的分析。

    首先这种劲是点的接触,击点和受力点不能大,在人身上完全照搬功能球的方法显然行不通。二中间的球之所以不动,是动能基本上完全被穿透,所以是力点的掌握,发挥和过程平衡。最后的球被飞出去,在于平衡的被打破。传递的势能只能化作动能表现出来。然后利用回荡变成另一种动能反向传递回去,于是成为物理学上的所谓震荡,这种震荡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就是电波的传递。以及各种能量的各种传播。载波。

   能量有结聚,变形和传递:为什么有几个人或几十个人都推不动一个人,就是在于这些人的力量被变形而传递到地上去了,只要被推的人身体结构承受得了,那没问题。那么怎么样有问题了呢?,首先结构要受得住,好比自行车和坦克这是无以论比的。二传递的力点,能够把众人的力恰当地传递出去。这里又要讨论一个速度和效率的问题。

   适当的速度能把人发出去,另一个速度能使力结聚,造成破坏的效应。这就是短劲。短劲的的效率会使力得不到有效的传递而伤及内脏,在内脏中引起震荡。单位面积所受的力决定了伤害程度。同样单位面积所发出的力决定了内功的速度和能力以及质量。这样的表述就把我们毫厘劲展示开来了。

    怎样发毫厘劲?一要厉,二要沉,深,三接触面要小。四要突然。这就告诉了我们发毫厘劲的机理了。怎样练?各种拳架有各自的特点和方法。这里就不累述了。

    武术的长劲和短劲是武术的内涵,有走轻灵的,有走深沉的。好比李逵和鼓上蚤时迁,是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

    就太极拳而言由拙到沉,由沉到轻到灵,再由轻灵到巧,是我们追求的方向。是我们功境的变化和体现,愿各位实践。内里的要求会不同。

    大家经常说的松是我们实践的共识,看了各地的推手比赛,还是感到顶牛的居多,怎样把我们的推手搞上去还有很多路要走。很多磨练要跟上去,很多措施要完善,很多理念要改变。共同的努力是我们共同的方向。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太极劲的绵绵不断劲和随听随化随发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推手以及太极功夫才能发挥出来。
3

点赞
5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