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法之妙,在于运劲”。练拳不懂每个拳式、每个动作的劲力内涵及其 变化,永远是花架子、空架子。虽也有一定的健身价值,但缺乏护身功能,即使你只想练拳养生健体,不打算研究技击,其健身效果和应变能力也要差。我们这套拳的每个拳式都有其技击含义,它不仅外形要规矩、饱满,而且内劲要充实,从而使它不仅外形要规矩、饱满,而且内劲要充实,从而使它不仅具有健身价值,而且有技击能力。太极拳的本质不论从哪个角度研究,都必须做到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所以懂劲是修炼 太极拳的关键环节,不论你从健身、护身哪个角度考虑,“懂劲”都是此拳的重要内涵。 但是,历来许多拳师都把“拆拳讲劲”视为秘不外传的珍宝。我有幸、有缘于“文革”期间,跟随陈照奎老师学拳,得到先师的厚爱,从而获得这方面的真传。1974年冬季,我到郑州第四次跟陈照奎老师学拳时,6名正式学员中,只有我一个人是从河北省来的,其他师兄弟都是郑州的,他们白天要上班,每天晚上7点至10点老师教拳,白天我们和老师都休息。当时我向老师请求,我交双份学费,是否可以在白天给我拆拳,讲每招每式的用法,老师答应了,安排每天上午9点至11点给我拆拳,等于给我加餐吃小灶。每天拆一个式子,每学期两个月,连续两个冬天(1974年拆一路,1975年拆二路)。1977年、1979年、1980年,老师在我家居住期间又给我改拳讲解动作和技击用法一次。回忆起来,这段时间使我的拳艺有了一个飞跃的进步。 “拆拳讲劲”既是拳家轻易不传的秘笈,又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为了避免此技的失传,为了弘扬此技,造福人民,在广大的陈氏太极拳传人中间予以传授,还是必要的。 正如陈鑫公所云:“恐分门别户,失兹真传”,“粗精悉陈,不敢自秘。”(《陈氏太极拳图说》)为此,应广大热爱陈氏太极拳的朋友们的要求,在此逐式逐动作地把陈照奎先师给我拆拳时讲述的劲路变化、劲力结构,根据当时的记录一一讲解。先师传的这套拳往往一式多用,一动多劲,为此,还希望大家精心钻研,在不违背拳谱、拳理、拳法的前提下,还可以不断充实其劲力内涵,即活学灵用。
领悟要点:假设敌方承我左前方,出右拳向我进攻,我先以掤化劲使来劲落空。起时,两手自右而左,再自左而右螺旋上升,身子下沉,两手提至胸前,两腕背往上掤,重心下沉,有上就有下,“一动无有不动”,阴阳对称,阴阳相济。“两上两下”:上升的劲点;一是顶劲,二是两腕上升的掤劲;肘坠、肩沉、往下松。如不下沉,屈膝下沉,不能前跪、后蹶。在上身中正的前提下,下沉、屈膝、松胯。 掤化是为了先试他的劲力,能合则合住他。合住其手肘之后再加一个掤发,如来力甚大,合不住,再走第二个动作:捋。合,要求两手的距离为一小臂宽,外形和内劲要完美统一。 动作二:顺应来力,走捋。(捋不住时,走塌外碾劲。) 领悟要点:接动作一之(4),敌劲弱则败;对方来劲大,合不住就走捋,这时要含胸塌腰,下塌外碾,让其劲力落空,要顺势借力,胳膊要撑圆,左肘要成里合肘下坠,避免合不住时,敌方打我肋部。右肘外掤,可加大劲力。掌的力点:左掌在掌根,右手在鱼际。 所谓“下塌外碾”一定要走下弧,不能平着捋,一定要下塌,意念力要塌到他的脚跟上去,他往上拱,接着捋他,左手逆缠变顺缠,右手顺缠变逆缠,右手领劲,左手下塌,像压路机一样,又要沉,要旋转地往前外滚动,又要走下弧线,逢捋都是下塌外碾,若掤不住,说明对方来的劲很大,不能光走手,胸腰要有变化,一定要含胸塌腰,丹田带动,向左旋转,并顺势开脚。 动作三:(1)上引下进走大捋; 领悟要点:当我捋时,他还要进攻,若他身体已贴近要靠我,我上面走大捋,下提膝,顶他的腰、胯、膝,甚至肩窝、肋部。脚可以蹬他膝盖或腰胯腹,意念是要有四个劲,根据情况,可以蹬(如果他脚偏前),也可以走套;可以插,可以踢。双手走右捋时,还可以走左肩靠。 动作四:(1)右手反拿; 领悟要点:当我走大捋,他不得劲,如他要往回撤,顺着他的劲,趁他往回撤时,反拿他的反关节,左手管肘,右手管手。如果他胳膊直了,就把他发出去,不直就合住他的肘。左肘一定要掤,他如果走靠,左肘可以击打他的肋部,要突出右掌根,右手逆缠变顺缠,反拿。 动作五:(1)左手撩击其上三角区; 领悟要点:体悟此拳“来之欢迎,去之欢送”之顺势发力的特征,即所谓“顺其势,借其力”、“借力打力”。上中下三盘同时并取 ,右脚可离地踢其膝盖,练时要走弧。左手逆缠变顺缠,以肩为轴撩出去,右手顺缠戳出去。左手收回扣在右小臂上方,右手上托,这、是合劲。左肘要掤出,指尖、肘尖向前,他如靠,用左肘击其肋。 动作六:(1)右拳前冲(击向对方之胸、下颏、咽喉); 领悟要点:先合,准备冲拳。内劲是收腹、吸气、松胯、提肛。凡是合的动作,内劲都是如此。合的外形是握拳。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