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学好太极拳的秘诀

2008-8-15 15:11|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4148| 评论: 0

摘要: 在冶病.强身.延年益寿方面,太极拳有极大功效;在技击方面,太极拳有很大威力。但是,要在形式上学会一套太圾拳的架子是不难的,要真正打好太极拳却是很不轻易的,努力打了一二十年太极拳而实际上空无一物者.比比 ...

 

在冶病.强身.延年益寿方面,太极拳有极大功效;在技击方面,太极拳有很大威力。但是,要在形式上学会一套太圾拳的架子是不难的,要真正打好太极拳却是很不轻易的,努力打了一二十年太极拳而实际上空无一物者.比比皆是。
原因何在?从教者而言,或是由于种种想法而不愿真教,或者教之不得其法等等;从学者而言,或者难于理解太极拳之深妙原理,又或是学习方法错误等等。
笔这者曾从多位先生学习气功、意拳、太极拳等多年。今述解决太极拳中主要秘诀,公渚同好。

太极拳的身法

先谈谈太极拳中“身法”问题的两个秘诀:
(一)习太极拳有“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敛臀”等等许多身法要求。对于这许多要求,经常使学者顾此失彼。因此,学者往往下了多年苦功,仍然一举动就病态百出,难于改正。
但是实际上只要知道一个秘决,各种身法上的缺陷就很轻易纠正。
学者只要假想有一直线,自头顶“百会穴”,经过腹部的“丹田穴”,再经过双足的两个“涌泉穴”任何两点连线上任何一点。在打拳时只要不忘记这根想象线,则对于身法上的各项要求就轻易做到了。
(二)在打大极拳时,经常要求两肩与两胯,刚时向一个方向同时前进与后退,做到“上下相随”。如此,学者只要对称地在两乳上部及下部,在近胯部的腹部,各选两点,然后在打极拳时,只要以这六点同时向某一方向运动,就轻易做到“上下相随”了。
以上所述.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完成太极拳身法要求的秘决。但是读者必须注重,上述秘诀决非完美无缺而能解决一切身法问题的,若不知这一点,即将入另一歧途了!

太极拳的推手

再谈谈推手时的某些要点和初步练习方法。
实际上,大极拳推手是散手(即任何方法都可以使用的交手)的初步练习。而现在已发展成为一种几乎没有伤害性、对于男女老少皆适宜的,有趣而带有竞赛性质的良好运动。除非一方求胜心切而形成打架样的推手,才有危险性。
推手的好坏,基本上能检查太极拳程度的高低。反之,通过推手又能使习太极拳者进一步领会所学各式拳架的意义而提高走架的水平。
先谈推手时很多人都觉无法解决的不丢不顶问题。
太极拳推手要求不丢不顶,而普遍存在的问题却是偏丢偏顶。必须熟悉到决不可能很快就能达到不丢不顶的程度,要学会不丢不顶的真秘决,是要从多丢多顶到少丢少顶而逐渐近于不丢不顶。但极难从一贯的偏丢或偏顶的练习中,逐渐达到不丢不顶的境界。更具体地说,就是在推手时要同时练习偏于顶的重手及偏于丢的轻手而逐渐接近不丢不顶的境界。
真正的不丢不顶要靠太极拳理论中所经常提到的“意气”。“意气”是从认真而正确的练拳中获得的,不丢不顶是相对的.是学无止境的。

[page]


再略谈推手时攻击及防御的要点各一。
推手时,攻击一方在思想上,一般应该要求用自身的劲,通过对方的双手及身体,而把对方的身体平推到对方身后二三尺之处。这样.劲既大,对方又不易用其手上的僵劲把来劲拨开,且危险性很小。
要避开这样的攻击,正确的化法是身体先要避开对方的劲头后,再手动。同时手的运动路线要和身的运动路线一致。这就叫“身领手”,或“先身后手”。附带提一笔较高的要求,即实际上先身后手还不够,真正次序上的要求是“意”、“身”“手”。

再谈谈开始学习推手时,比较合理的程序:

(一)双方用手划圈而不管其他。直到双手划正反圈都比较熟练。
(二)划图既已熟练,就能不去注重手上的划圈而只注重腿部的前进后退。
(三)前进后退时,二膝划圈,二圈连成一个“ 8”字形而运动。当右脚在前而左脚在后时 ,“8”字形的运动程序,正好和“8”字的书写程序一致。
(四)以腰为轴而转身,开始学习履劲。
根据笔者个人的看法,正确练习太极拳时,同时也是一种诱发人体中某种暂时还无法解释的非凡功能的方法。因此,具有较高推手水平者的技能,往往会使入感到惊异。推手的的水平是学无止境的,习推手者必须谦虚。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样,推手就能成为一种促进友谊的良好运动。

太极拳的无极式气功

作为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功的“无极式气功”,简单易做而毫无不良副作用。既能冶病、强身、养性,益寿,又能大增内劲而用于技击。无论是男女老少,体强体弱,有无拳术或气功基础,都可以做。
行功方法是以平行步站立,两手自然下垂(无论是哪一家太极拳都先要做这样的预备式。所以叫无极式气功),双目闭不闭都可以。是否舌舐上腭也都可以。但必须全身放松。然后注重三点:
(一)没想有一直线自“百会”经过“丹田穴”(肚脐及背后“命门穴”连线的中点),而直达两“涌泉穴”连线中点。
(二)意守(即注重)丹田穴。
(三)作腹式自然呼吸(若练“技击内劲”则采用逆呼吸),呼吸要细而长,不可太用劲。

若天天能比较专心地行功两次,每次15分钟左右,则对身弱有病者,往往在一星期左右即见功效。

7

点赞
18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25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上一篇:发劲下一篇:太极精要一语道破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