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0850|回复: 8

孙建国:《东南西北太极人》拍摄花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0 14: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进入图集模式
       2009年9月21日,《东南西北太极人》摄制组到太极拳胜地永年广府拍摄节目,我们采访对象为武式太极拳的著名传承人孙建国先生。孙建国,法号如明,别名行者,永年广府西街李亦畬毗邻,自幼爱好武术,16岁拜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锦藩先生为师,刻苦研练,多年来待奉恩师左右,深得李师家传精髓;恩师谢世后一些“拳谱”“拳论”的手稿传于他,为继承和发扬武式太极拳传统文化,他走遍祖国大江南北,传播武式太极拳,并在97--98年《武当》、《武魂》、《少林与太极》杂志连续发表武式太极拳套路多篇。
       1991--2003年曾九次率队参加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均得优胜奖,金、银、牌数十枚;91年任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开幕式千人总教练。
       1993年被永年广府人民政府评定为“广府太极十二新秀”之一,并任武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
       1996年参加河南温县太极拳年会获优秀奖,98年参加全国名人名家邀请赛,获金杯奖。
       曾任一至三届“永年广府太极拳年会”裁判员及副会长。
       2002、2004、2006年在武当山传授美国武术代表团太极拳爱好者40余名。
       2004年出版《武式太极拳秘笈》一书,2005年已被“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广州俏佳人音像出版公司”拍录系列VCD光盘《家传武式太极拳》五套。
       2005年已载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办出版的《中国体育年鉴》大型史册等。
       其弟子遍布国内外,如浙江仙居朱瑶盛、张光林,临海陈原龙,宁波柴剑鸿、金爱平,安徽的朱四平、王富友,广东佛山的陈辉教,汕头的陶建成,湖南的黄万彬、赵超、杨代弟,四川吕文贤,陕西熊飞,河南刘建丁,峰峰王会平,永年马高峰,保定崔志勇,玉环耿礼楚,辽宁周保柱,甘肃满国芳、周俊基、赵忠等。

DSC_3353.jpg

DSC_3353.jpg

接受采访

DSC_3380.jpg

DSC_3380.jpg

夕阳下的古城门楼

DSC_3382.jpg

DSC_3382.jpg

广府外景

DSC_3386.jpg

DSC_3386.jpg

指导弟子朱瑶胜练拳

DSC_3390.jpg

DSC_3390.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4: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3402.jpg

DSC_3402.jpg

DSC_3410.jpg

DSC_3410.jpg

DSC_3417.jpg

DSC_3417.jpg

DSC_3423.jpg

DSC_3423.jpg

DSC_3437.jpg

DSC_3437.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5: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3453.jpg

DSC_3453.jpg

广府外景

DSC_3462.jpg

DSC_3462.jpg

DSC_3466.jpg

DSC_3466.jpg

DSC_3470.jpg

DSC_3470.jpg

DSC_3471.jpg

DSC_347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5: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3473.jpg

DSC_3473.jpg

DSC_3480.jpg

DSC_3480.jpg

DSC_3489.jpg

DSC_3489.jpg

DSC_3494.jpg

DSC_3494.jpg

DSC_3525.jpg

DSC_352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5: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3536.jpg

DSC_3536.jpg

DSC_3539.jpg

DSC_3539.jpg

DSC_3696.jpg

DSC_3696.jpg

DSC_3699.jpg

DSC_3699.jpg

DSC_3583.jpg

DSC_3583.jpg
发表于 2009-10-12 11: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两位先生谁会是公开《诲艺精言》第一人。
发表于 2009-10-12 11: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附拳械秘本”  

                                                                           序  
     我家之于武术,自先伯曾祖亦余,启轩,二公始,时代传习,虽不以艺市值,然四方僧俗英豪登门造访者颇不乏人,皆接待以礼,彼众慕名而来无不欣佩而去,拜于门下者亦非一人,至民国后家运日衰,族人多为生活奔走,技艺之功距先辈甚远,我于斯技仅免于丢弃,故功浅技疏,幼而受教于先十祖父石泉公与叔父化南日时砥砺,至七七事变,彼参加抗日工作后,抗日人员家属时受迫害,石泉祖父心情烦乱,形之于色,乃从十一祖父逊之学今老矣,功亦未成,徒叹时日,不在负先人之教良深,为使其教言不至随时日而逝,谨就记忆所及,将二公教言笔之于后,并诠以己意,名之曰:诲艺精言忆解,后诲教中时有现身说法,石泉祖父则更疏于语言而抌由身示,如此如彼情景虽历历在目,实难形于纸笔。惋惜再三,亦无如何,谨缀数语以示不忘其苦心。  
                                                                                                      一九九零年八月  
                                                                                                                                 李锦藩  识  
                                                                                                                       时年七十
发表于 2009-10-12 12: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拳谱《诲艺精言》上、下两册所载,上册为李石泉授艺时的口述记录,内附拳械秘本,下册是李逊之授艺时的口述记录。拳谱》大部分内容都是用永年的方言土语叙述。
发表于 2009-10-12 15: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和武禹襄 李亦悆有多大区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