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摇三摆”基本内容简介
关于田金龙博士太极拳“三摇三摆”训练体系,过去这里一直无人专门介绍,在扬州大学学习的田老师的一些学生和弟子们基本不上网,其他地方的学生也很少有人上网,大家都不讲,所以似乎保持着一份神秘,难免让人产生误解。我有幸学习过,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三摇三摆”系根据动作的运行规律取名,动作并不复杂,由几个许多太极拳爱好者都会的动作组成,其中“三摇”主要练习“引化”技术,“三摆”主要练习“发放”技术,练习时要求紧紧围绕“太极拳论”。 “三摆”由三个动作组成,第一个练习动作是太极拳中的“起势”,第二个练习动作是扬式太极拳中的“如封似闭”,第三个动作是陈式太极拳中的“搬拦锤”,主要练习太极劲路和发放技术。这三个动作从方向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是上下,一个是前后,一个是左右。 “三摇”同样由太极拳中的三个简单动作组成,属于引化练习,学习的难度更大。一是杨式太极拳的“云手”(立面);二是扬式太极拳中的一个过渡动作,我们称之为平摇(平面),但在扬式太极拳中没有具体名称;三是我们称这为立摇(侧面)的动作,在武式、吴式和孙式太极拳中都有出现,陈式、杨式太极拳中也有其影子。 太极拳“三摇三摆”训练体系中的六个动作,包含了“前后、上下、左右”的发放,以及“立面、平面、侧面”的引化,其核心是引进落空,当较为熟练地掌握动作和要领后,要进行各种有机组合。 下面我谈谈我个人学习一年多的体会和认识。 目前,三摇三摆”基本动作要领我已能基本掌握,劲力的练习当前主要注重如何实现劲起于脚、如何主宰于腰、如何做到力发于脊,在技术练习过程中主要注重如何做到引进落空。练习方法一方面自己边学边练边体会,另一方面与几位一些学习的兄弟进行推手对抗练习。在自己练习时能够很自然做到的内容,一旦对抗着推手,想实现却不容易。我们几个一起练习的兄弟,由于相互了解,技术水平也差不多,对抗时想让对方落空然后实现发放很难很难。 我是业余太极拳爱好者,跟随田博士学习的时间极少,至今不过三、五次,每次最多半天时间,平时自己练习时间也不多,所以按照阶段或进阶来说,我最多属于推来推去的初级阶段,发放阶段还谈不上,更高级的散手阶段离我这个业余爱好者太摇远了。“ 如果按“三摇三摆”训练体系的要求将太极劲练到一定程度,我感觉无论哪个方向,出拳出脚、或摔或放随自己的便,“挨到何处是何处”,全身都是“手”。 “三摇三摆”训练体系从动作上来看,好似非常简单,但我们在学习中按太极拳论来练习却并非容易,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觉自己差得太远,而且,越练越学越感到自己的不足。这种“不足”细想一下实际是自己在进步,特别是在田博士结合“起势”练习和实战运用给我们讲解了“擎、引、松、放”等理论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太极拳在整体认识上有了新的领悟,似乎一下子找到了练习和进步的方向。 两年前我曾经学过几年太极拳套路,后来不练了。现在偶尔慢慢比划一次,按照“三摇三摆”训练体系得到的方法进行练习,那种身体在松沉中各部位展开有序运动,劲起于脚、节节贯穿、力从脊背发出的感觉,还是很舒服的。这是非常好的健身运动! 至于太极拳中诸如气沉丹田、虚领顶劲等等基本要领,因是太极拳练习时人人都要会的内容,已不属于“三摇三摆”训练体系中需要再次强调的问题。 同样还是这几个简单动作,“三摇三摆”中更高级的学习和训练内容,待以后我学到了并且有了一些体会以后,再向大家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