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北民族舞团前团长与资深舞者李为仁,将太极同时当作养生及表演者的身体训练功法:“运用于舞蹈中的慢动作,多了许多呼吸和流动,身体变成沉缓细腻而多层次的转折历程。”太极导引是底子、是种子、是神奇的渠道;“接通宇宙本质,创造力才会源源涌出。”李为仁如是说。 他的身体流沁着松柔之气,讲话时手势绵延,气色从容,说是民族舞者的内在气质,好像又不止这些。在公园的夕照和暮色间,他演练起太极导引与太极拳,下盘如树根低稳深扎大地,身形回旋开展,呼吸如云徐徐引动,风景像是舞中的画、画中的舞……李为仁——台北民族舞团前团长与资深舞者,曾制作《异色莲想》、《香火》、《百年好合》等舞作。他也是剧场工作者,参演过无垢舞蹈剧场、身声演绎社、河左岸剧团、U2观点等,而与太极导引的邂逅,开始于一九九五年在优剧场的经历。
优人训练接触太极导引,一路溯源练太极拳
优剧场的训练与表演形式包含了击鼓、打拳、跑山、云脚。在优人神鼓的两年时光,他打鼓前总以太极导引作为暖身,当时便对此启迪身心的养生身体功法深感兴趣。一次机缘,台北艺术大学请太极导引宗师熊卫到校教学,李为仁前往旁听,真正亲近太极源头。
熊卫所创发的太极导引,是从陈家、杨家、与郝家三派太极拳淬炼精髓转型变化而成。熊卫认为,太极导引可当作太极拳的前导暖身功法,其与太极拳可分可合,合可增进太极拳功力,分则独立成为单纯的养生保健功法。
太极导引分“引体”与“导气”共十二式,前者使人体九大关节透过旋转扭绞,螺旋运转,由外而内逐步绞紧松弛,并搭配呼吸,让身躯内脏得到自我按摩;后者在深、长、绵、匀的呼吸吐纳中,配合肢体筋骨的松透,使气息灌注全身,气血通畅于筋节腰隙之中。
太极拳一说是元末明初张三丰所创。明末清初时,陈王廷将其系统化。太极拳结合古代的导引术、吐纳术,汲取古典阴阳学说、太极理论,与中医气论成为一种内外兼修的拳术。太极拳是圆转的、弧形的,而太极导引的核心,即以陈家的缠丝劲为主,透过缠丝旋转的动作练习,体会“松到里,松到底,松到透”的身心境界。不止健身养生,更能倾听身体的声音。
李为仁就这么一路从太极导引溯源至三派太极拳,目前正学习北宋古传的元门太极。在这期间,他考取了太极导引教练执照,在各个社大开授太极导引与肢体潜能开发等教学课程。李为仁在“学”的过程受惠良多,“教”则是精进后分享大众。
化太极入身心,巧妙融入舞蹈运用
身体的可塑弹性与心灵相互影响,彼此潜移默化。当太极导引转化身心空间后,这套功法可以融化、渗透到其它体系,不着刻意痕迹。李为仁将太极同时当作养生及表演者的身体训练功法,像云门舞集和台北民族舞团皆以太极导引为训练法门。“运用于舞蹈中的慢动作,多了许多呼吸和流动,身体变成沉缓细腻而多层次的转折历程;快动作则是气沉丹田连结大地,接地气后瞬间转化成爆发力,在动静之间的切换也更有余韵。”
舞蹈上的运用,或是挪用固定动作形式,在太极导引与舞蹈间做相似的转接;或者转化太极导引的内在原理,巧妙蕴于舞蹈动作编排中。李为仁的创作里,《异色莲想》流露水在身体中缠转的动能与质地;《穿越神识》则呈现人的意识和身体状态,从萌芽到破茧而出的透明身体感。太极导引是底子,是种子,是神奇的渠道。“接通宇宙本质,创造力才会源源涌出……”天色渐暗,李为仁斜倚着大树,树木静默。“练功像是动态的静心,开展身体与内在空间。在练僵化柔的过程中,感到更加自由。”他的自在和柔软,说明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