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太极神鹰

《杨式太极八段锦》简介 (文/殷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8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家大杆、八段锦、哼哈劲等辅助功法,以我个人的经验,还是要懂行的老师来教才行,光靠看书,看vcd什么的,不但无益,甚至有害!望君明察,幸勿自误!
发表于 2005-10-8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现在没有碟子和老师啊??我们这么远的。。晕。。;0
发表于 2005-10-10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不是问题,杨露禅三下陈家沟,那种交通不发达时期,距离比现在要远多了.只要是真心喜欢,就别错过人生大好光阴.
发表于 2006-5-19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式太极拳发劲一书中有记载,是那个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只是其中的几十分之一,没什么用吧?
发表于 2006-11-21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太极拳人会用但不用、能打但不打,让人看的见摸不着实才是上乘功夫"没错.

杨家及其嫡传弟子中不乏这样的高手,现在就有啊.能亲眼看到他们出手是一大幸运.

发表于 2006-11-21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学习太极拳如果只是为学拳而学拳,只练内功而练内功恐怕是领悟不到太极拳的真谛的.
发表于 2006-11-22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斜飞式在2006-11-21 13:07:00的发言:
我们学习太极拳如果只是为学拳而学拳,只练内功而练内功恐怕是领悟不到太极拳的真谛的.

请问如何才能领悟到太极的真谛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2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真谛?就是“延年益寿不老春”!

要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就要把太极拳的理论体系结合练功实践,反复推敲与实践,才能逐步激发人体潜能,从而掌握积累精、气、神的方法与技巧。

太极拳的理论博大精深,一定要在明师的亲自指导下,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开讲才行,千万不要满足于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初始阶段,这样只会自欺欺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3 7:52:08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18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鹰先生太极拳论说:1,杨式太极 大、中、小架.2,《杨式太极八段锦》辅助拳术的练功法、3, 推手与实战   4,散手以及刀、剑,

5,太极拳的真谛?就是“延年益寿不老春”!

1,传统杨式太极 大、中、小架的区别 (文/殷勤)

笔者经三十多年时间,跟随恩师王成杰(田兆麟的嫡传关门弟子)学练杨氏太极拳。先后学习了杨氏太极大、中、小架及推手、散手以及刀、剑、八段锦等,感触较深的是有些拳师或习拳多年的太极爱好者,对杨氏太极拳的三种架子的风格、区别、特点知之甚少,现把主要区别陈述如下:
  大多练习太极拳的人,都对杨氏大架比较熟悉,其风格主要表现为舒展,大方,速度缓慢,动作简单,中架既有大架的舒展,大方,又增加了很多旋腕转肘,展指叠膀,捋带採挒的动作,由于动作变化比大架多,所以中架亦称花架,在速度上可以根据技击上的需要,略有不明显的快慢,小架所强调的是既要螺旋圈,又要配合呼吸哼哈发劲,既要表现出有快慢变化的二回劲,又要表现出浑身各关节同步旋转的抖擞劲,每个变化发劲都要做到快速刚沉,总之,任何动作都应主宰与腰,其难度决非笔墨所能写清的,非在明师精心指导下,化多年的功夫才能悟其真髓。
  另外三种拳架虽然拳谱名称一样,但动作变化迥异,不但快慢、轻重、方向各不相同,就连螺旋圈是平面、斜面、立体,顺时针、逆时针均有区别。
  例如:起势而言,在演练时定向朝南。大架在起势时双臂前平举,手心朝下,当举到与肩同高,腰略右转,右手顺时针在胸前掤半圈,变为右抱球,再往前(正南)迈出左脚一步,成左单手掤;中架在起势时,双臂前平举,手心相对,上摸球合抱,下摸球开掤,右转腰捋、按、掤、挤、肘、採、靠、挒转成手势像提手上势的架势,左转腰完成捋、按、掤、挤、肘、採、靠、挒转成手势像手挥琵琶的架势,转正,再左手上掤,右手下採,右手在胸前顺时针划一水平圈变化成左正抱球;而小架起势时双臂前平举后,顺势双手就划一顺时针小圈,随即略下蹲,朝左前45度,(即东南方向)一个双按推掌,抖劲,再右转腰右挒掌,托掌,成左抱球,完成起势。
  从以上大、中、小架的起势,就可以看出三种架子有着很明显的区别,也有一定的互补性,希望各位同道在没搞清看懂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妄加猜测与评曰,这才是对祖国传统文化负责

2,《杨式太极八段锦》、又名《辅助功》、《拔断筋》,实为杨家独创之一种能辅助拳术的练功法,它集指、掌、拳、肘、腿、腰, 内、外气功,吐纳,发劲为一体,不但能柔软腰腿、活络筋骨、疏通全身经脉,增强诸器官功能,更可练出刚劲、截劲、冷劲、抖弹劲等。故练时刚柔相济,以意导气,以气发劲,时而哼哈出声,时而关节嘎嘎作响,益于功力之猛进。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拳术辅助功法!
  据说以前杨家前辈视八段锦为家珍秘宝,绝不轻易外传,传教只限口授心传,不落只字片纸,练八段锦,都是在房间里练。
 这当然![八段锦]它虽然具备硬气功的作用,但练法完全是内家的。一般的硬气功偏重于外,可它却是内外兼修!

   再说了,自古就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练拳的目的主要是练动作协调,靠单纯的练拳,要想增强功劲则太慢了。而《杨式太极八段锦》是一套能弥补练拳长功劲慢而产生的一种功法,是侧重练内功内劲的,她从多方面弥补了拳架中的不足,练好了,就能大大提高出手的威力。
试想如果只有动作协调,没有功劲,出手毫无威力,这种拳有战斗力吗?

 3,推手与实战:推手要能够推的象变魔术一样,是要具备多种条件的。

比如:好的老师、好的拳架、好的辅助功法、好的内功、好的手法、好的技巧、好的听劲、等等。

4,太极拳散手秘诀1,2,3,4.

太极拳与太极刀、剑、杆的关系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关系。
      简单的讲:太极器械的训练就是徒手训练的继续和延伸。为什么可以这样讲呢?因为无论是徒手训练还是器械训练,它对身体的基本要求是一样的,比如外五行(手、眼、身、法、步)。器械的作用只是把手接长而已。对拳理的要求也相同,同样要求粘粘连随,不丢不顶,顺势借力,以慢让快。

5,太极拳的真谛?就是“延年益寿不老春”!
要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就要把太极拳的理论体系结合练功实践,反复推敲与实践,才能逐步激发人体潜能,从而掌握积累精、气、神的方法与技巧。

神鹰先生太极拳论说我一一收下,谢谢!如有机会再亲临受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11:54:06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