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散手和传统武术的可比性
昨晚老师写了一篇文章,看了一下,有一些观点,正好能够针对吧里目前很多人关心的一些问题,我
这里简单说一下。老师的意思主要是说武术的可比性问题。散手技法简单实用,成千上万的专业训练
,产生功夫。传统武术得法,也是成千上万的专业训练,也产生功夫。这样的平等条件下,才具有可
比性。董海川、杨露禅等一代大师基本上都属于专业训练的水准,所以才能成为一代大师。
我看了深受启发,其实和我以前做得科研有相通之处。吧里很多关于散手和内家拳的比较问题,其实
脱离了可比性。
我举一个理想的情况,来说明这个可比性问题,虽然有些理想化,但是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比如挑选两组人来做这个实验,挑选200个年龄20岁的青年男子,每组100人,分成两组,一组练习散
手,另一组练习八卦掌,时间五年。分组的时候还需要用随机或者配对的方法,使得两组人的身高体
重配对,使其具有相同的基础条件。而且在这五年里饮食等等条件两组保持基本一致,这样才能避免
偏倚。要不一组吃得好,一组吃的差,就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其它如作息时间,练功时间等要保持一
致。这样一个理想的实验,才真正具有可比性。五年之后根据双方比赛的结果,可以得出客观的结论
。
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不可能这么理想,但是我们却可以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拿现在的散手
水平和现在的传统武术水平相比较,实在是不应该,因为这样的差别,并不在于两者的真正差别,而
是其它的因素影响了结果,专业术语来讲就是存在偏倚等等。
首先,从社会环境来看,国家和社会对散手和传统武术的关注和投入不同。
其次,散手技术和传统武术技术的难易程度不同。
再次,散手运动员和一般民间传统武术练习者的训练时间和强度不同,具体而言,一个专业,一个业
余。
等等了,很多啦,主要就是说,从总体上看,这些原因是导致整体上似乎散手目前水平高于传统武术
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在于两者的差别。而在于其本身的条件就没有可比性。一个科学的态
度就是善于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到引起差别的真正原因。
如同我们医学研究,通过病例研究判断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我们不会随便下结论,而是一定要看明
白,选择的病例是否代表了总体,是否具有代表性,决不能以偏概全没,而且选择的两组病例,在年
龄性别等等基础数据上是否具有可比性,而且是否排出了其它可能引起两组药物作用不同的其它原因
,比如其中一组是否合并用了其它药物,是不是其它药物的作用而非你关心的药物的作用,这样才能
对结果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这样才是科学的态度。
啰嗦一些,大体意思表达出来,希望有所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