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家拳法捷要的技术来源,大概可以分四个部分.他的训练计划,训练系统,功力训练,实战 训练.先说训练计划,是来自于拳学宗师王芗斋在家乡对弟子的集训.因为这次集训的计划,是想培养一批实战高手,环游世界,挑战洋拳,扬我中华国威.所以其训练吸取了一些西方的东西,同时又是最真传的训练.大约前十几天是摸劲训练,然后就是三个月左右的实战训练,最后是六个月的内功训练.当时的这次集训因为日本鬼子侵华,而被迫停办,几十年以后文革刚结束其拳法的二代宗师顶着压力,以速成班的形式培养了一批弟子.使其拳法成为当代名拳。当年参加训练的人都成其拳法的顶梁柱有些进入军警国安等系统,成为高级格斗教官. 我们有幸,曾有参加二代宗师集训的高手来齐齐哈尔,对我们给予很多指点.包括这次的训练计划和训练系统,传统武术中,表面上各门武学都有这样那样的技术体系.实际上真正的训练系统很少很少.它的教学带有很大随意性.那么这次的拳法捷要,实际上他的系统脉络基本都来自风云生这么多年来对实战武学的体会.功力训练,主要来自于形意拳.实战训练,也是来自于形意拳.但是师父谭景龙先生掌握的形意拳实战功夫与现在很多讲究功力的形意拳是不同的.大家看到 武林大会的形意拳了,象农夫打架.这是由于人们片面强调功力训练的结果.或者是站桩,或者是用负重练力量.忽视了真正的实战技术.其结果,就是农夫打架.谭景龙师父的技术比较重视技术手段,所以上手快,用法巧妙.可以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而且在很多师父的帮助下,我已经能够脱离形意拳的技术,总结出了单独的交手训练系统. 二:拳法捷要之概述(风云生自述) 我学习武术比较晚,通过学习现代搏击具备了一定的实战能力。从95年到97年,俩年多的时间里,与遇见的各行业的实战高手交手,战无不胜。2000年,一位自称获得过全国冠军的专业队退役队员来本地开办武校,并到我区招生,我登门求教,与之小试身手,竟然大占便宜。旁观的朋友因此邀请我出山担任教练,三顾茅庐,我也是真拿自己当高人了,三请之后很欣然答应帮人教学。可一做了教练,就发现自己的实战技能有很大的不足。以前与人交手没有负担,甚至是怕对手水平高,自己挨打,所以一出手就全力以赴,几乎几秒就能结束战斗。可是现在是教学生,陪学生打实战不能是一出手就让学生头破血流吧?这个时期的实战主要是跟自己的学生打,要收着点手,没想到这一收手,竟然是处处都感觉绑手绑脚,笨拙无比。由此可见我虽然有一定实战能力,但是在技能上还是不全面,不完善。 2000年10月,我师父谭景龙先生基于我当时的情况与我教学上的需要,决定帮助我快速提高实战能力,为了速成,只教了我形意拳的劈拳,就开始传授各种实战秘技。手把手的拆解技术,喂劲,一教就是三年。我资质愚钝,加之急于求成,连最基本的劈拳都没有练,一味的在实战技术上下功夫,导致自己缺乏必要的拳学基础,在长达三年的时间中,我却始终体悟不到其中精要,能学不能用。 2003年,再次应邀在朋友的健身馆中担任教练。为了教学宣传的需要,我专门以内家整劲功法来强化发劲。因为要招到学生,你就必须有一个展示自己功夫水平的方法,让学生信服,他才能跟你学。我的办法就是让求学者拿靶,我向脚靶上发力,那学生体验我的劲力,一般诚心学习的人都会被我的劲力惊摄。内家拳的核心系统不仅仅是发力水平的提高,不久之后的一次实战,我点到为止,手下留情,不想对手却咄咄逼人,让我很狼狈,在退无可退之时,只有硬着头皮贴身上去遏制他的攻势,可是一贴身,却发觉自己的身体感觉十分的敏锐,肢体也分外的灵活,根本不需要主观意识有什么反应,完全是本能一样的,对手有丝毫变化,都被我借力牵动,毫不费力的让对手跌扑翻倒,那感觉是酣畅淋漓,难以用语言描述。而且经此一战,对谭师传授的形意拳秘技有一种如同顿悟,豁然而通的感觉。从此我体会到,内家身法系统是传统武术功夫的关键,也是实战技术的核心要素。 基本上就在这次实战的那段时间,我接受体育部门的授权,组建一支散打与跆拳道队伍,去参与一个重要比赛,同时我也开始筹备建立自己的训练基地,传统武术也因此被暂时搁置。直到2005年初,我父亲单位领导的孩子要出国到加拿大留学,希望能跟我学到一些防身自卫的东西,因为马上就要出去,给我的时间只有7天,没办法,盛情难却给他设计了一套速成的实战训练体系。经过这一次的短期培训,我开始更进一步的明确了内家拳的训练核心,以点带面,全面解决传统武术的发劲,技术,实战等诸多课题的思路,在以后的几年中,先后向一些学员,武术爱好者朋友传授,也培训了一些武警,防暴队员,保安人员,都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其实在2000年的时候,就搞过内家武术推广。但是在实践中发现,许多武术爱好者因为主观与客观上的原因,都不能也不想很深入的修炼武术,修炼成高手,宗师极的水平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现实的,更多的武术爱好者需要的是象跆拳道一样能够把整个训练体系划分成若干个层次的武道,使他们能很快的品味到武学的健身功效,具备一定的初级实战能力。当时我就有意创编这样的一个简易的武术训练体系。但是在当时来说,要速成容易,但是教了人以后,如果人家要进一步在传统武术上深造,你的这个东西能不能作为人家深造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心目中比较理想的体系是速成而又不违背传统武术精神,这一点是很难的。从2005年到现在,我一直在研究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训练体系。2005年,在培训武警与防暴队员期间,我与谭景龙,杨辉两位师父以及师弟赵洪斌共同商议,在师父同意下,初步确定了了这一训练体系的框架。并在培训中结合学员的反馈做了进一步修改。对这一体系,我美其名曰--拳法捷要! 所谓《拳法捷要》并不是一个新的拳种,就我的主观意愿来说,我并不想创立一个新的拳种并自封为什么掌门。我仅仅是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帮助那些象我一样在武术的道路上苦苦求索的广大武术爱好者同道,让他们在短期内获得健身效果与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对于希望在中华武学实践道路上更进一步的朋友有所启发,与愿足矣!而且《捷要》这个名字或许有点大,还请武术界前辈,老师们谅解,谁家孩子的父亲不希望给孩子取个好听的名字呢?《捷要》,好听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