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气”怎么用?怎样形成?陈鑫语:“每一势拳,往往数千言不能罄其妙,一经现身说法,甚觉容易,所难者工夫,所尤难者长久工夫。谚有曰:‘拳打万遍,神理自现’信然。” 意气是看不见的东东,非要说,其一形成:守规矩去打拳。在打拳中须时时守住规矩,很多人以为站桩才需要规矩,打拳就不顾了,全身妄动...”在守规矩(其实就是对太极拳的敬重,吃啥饭当啥心,打太极拳就是要时时念太极拳拳经,守规矩去打拳。)的前提下,按杨澄甫前辈所言“举手由低处举到高处,切忌一举即起,因为一举即起,则意识之效用,仅限于动静两点。而动静两点之间便不能时时皆有意识引导动作。换言之,即意识忽有变动,则原有之动作亦不能随意识以俱变矣。故心想举手,必须手仅微微一动便算一举,若无意识续示,即不再进,方可谓之真轻。由低处举到高处须处处作无数一举想...乃一切动作应确信其必有其当然之效果,而加以想象之谓也。如意要运气,则应作运气想;如意要沉重,则应作沉重想;如意要沉气,则应作气沉丹田想。”谚有曰:‘拳打万遍,神理自现’信然。”时时处处这样做了意气就正确产生了,不信,你试试!
其二,意气之用。在合规矩的前提下(其实就是时时处处外三合),在意的引领下去打拳,以实现内外相合,切忌四肢妄动。在练功时,在打拳中按李雅轩前辈所言,“要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以意去,内外一体,心神合一,神气贯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会养出非常的灵觉来,以这种灵觉用之于推手,体会对方之来劲,是百无一疾的,既已知道对方之来劲,便可顺其来势,随其方向,而作跟随沾粘之动作,他身上之缺点,便会自然的发现出来,我趁势击之,则自无不中之理也。”
看糊涂了吧!慢慢去体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