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临着行业人不看好的压力,各种影片的四面夹击,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叶问》要做的是拿出真正的实力去较量。《叶问》上映了,第一场,电影院是抱予“尝试”的态度,但没想到,观众的反应太强烈了,不少观众看完之后,纷纷发表言论,“原来李小龙的师傅是他啊”、“甄子丹的功夫打得太漂亮了”、“甄子丹原来文戏也演得那么好”。第二场,购买《叶问》的票的观众排起了长龙,其中有不少人是回头客,声称“还没有看过瘾,要再看!”由于观众增多,电影院一下子无法负荷,只能临时调动其它影厅,为《叶问》增加场次,但还是未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据了解,这些观众都是朋友介绍来的。
从票房的数据可知,《叶问》首日的票房就以1400万高于声势浩大的《梅兰芳》,在香港和新加坡的票房,均超过制作成本和演员阵容巨大的《赤壁》,不到两个月,小成本制作的《叶问》的票房过亿。目前,影片在受邀到日本、韩国等海外上映。《叶问》的票房,其实也是直接回应之前王家卫对甄子丹的质疑,他认为甄子丹的演技不怎么样,演叶问会很悬。不过,本届金像奖,甄子丹以“叶问”的角色被提名为“最佳男主角”,而往届被提名为“最佳男主角”的多为文戏演员,以致李连杰在获得上一届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时说出这么一番话:“这一条路走了二十八年了,终于从台下走到台上。”而让李连杰获此荣誉的是武戏不多的《投名状》——这透露出的是武术演员的不公平待遇。
言归正传。《叶问》是谁成就的呢?李小龙,当然不是,在李小龙成名的时候,叶问没沾到光;那王家卫呢?也没有,他还没有拍,虽然之前提出开拍,宣传也做了,还是没有人知道叶问。而现在甄子丹版本的《叶问》,以票房和演技得到了各届人士的认同,这才有开始的一幕:叶问后代回乡祭祖。
从甄子丹饰演叶问的角色来看,和他以前饰演的角色有很大不同,这方面,甄子丹也说过,他之前一直把武术动作作为第一位,很少去揣摩文戏的演技。而叶问,是他最用心去研究演技的角色。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他在叶问这个角色的突破,尤其是面对其他人来比武和面对日本人的各种心理暗示的表现,的确可圈可点。
当然,有人会说:叶问是一代宗师,不是甄子丹可成就的。从人的本身来说,叶问和甄子丹不同年代,是真人与演员的关系,甄子丹代替不了叶问,叶问也代替不了甄子丹。但笔者认为,甄子丹把叶问饰演好,其实是在向叶问致敬,这种做法,也许是对叶问的最好的问候。
作为一名优秀演员,甄子丹无论在武术动作或者人物心理的诠释,都能正确甚至拔高叶问的角色。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叶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人会提出疑问:如果是梁朝伟来演叶问,那会什么效果呢?笔者非常敬佩梁朝伟,当然,他的实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但从叶问这个角色,在心理戏,梁朝伟演叶问,完全没有问题,但在动作方面,由于叶问是一个武术功底深厚的宗师,一举一动都极具功力,非一般人可效仿,梁朝伟缺少武功底子,所以,他不一定能很好的表现。而甄子丹,能顺利通过心理戏,对于一个有武功底子的他来说,学武之人来诠释叶问这位武术宗师,应该是比较适合的人选。
无论怎样,我们看到了《叶问》的成功,也是甄子丹的成功。从李小龙、李连杰、洪金宝、成龙再到甄子丹,这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功夫演员,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武术影片的出路。通过《叶问》,叶问的咏春拳能更加发扬光大,甄子丹在里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也可以把《叶问》看成是甄子丹的电影元年,在未来的中国电影走势,功夫大片应属甄子丹,李连杰、洪金宝、成龙和甄子丹,他们几个谈不上谁替代谁,谁超越谁,而是各有特色,但每一个时期观众的口味和评判的标准不一样,从李小龙当时的摄影技术到黄飞鸿的年代,都是一个飞跃的时期,再到现在在制作技术高超的今天,《叶问》正是代表作。如果叶问能看到后人的成绩,看到《叶问》的成功,也应该含笑九泉了。这个不仅是对叶问的尊重,更是对中国武术的尊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2 9:06:2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