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538|回复: 3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2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4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26


泰国阿邓



三  须陀洹道


与武入道,一个令人神往的词汇,但在中国武术史上,有人曾与武入道吗?可能性不大,原因是没有与武入道的基础。中国根本就没有仙道,唐朝之后又没有了佛道。剩下的是吹牛之道,梦想之道。但仙道与佛道却是存在的,仙法在印度,四禅八定是唯一的仙道。佛法在东南亚,南传佛教的四双八士为佛陀金口所传真正之法。世界在变,网络无国界,真正的佛法已经进入中国,将会传给真正与佛有缘之人。


杨门十大弟子,本人将陈微明与李雅轩排在第一和第二,听其言观其行,此二人有与武入道之嫌。两人晚年都喜谈静,何者为道,能静者方能知之。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佛法亦是道法。李雅轩说:“今要达到健康,就必须先将身心放松,静下脑筋来,以恢复身心的自然,恢复自然之后,也自然会有天生的健康功能。不能只是一味的操练身体的外形,也不能象和尚道士之只修炼内部静坐养神,必须动静参半,身心兼修,内外并练而后可。”


李雅轩的话有道理但不全对,和尚道士修炼内部静坐养神是没有错的,普通和尚道士修不出来是因为他们本身的福慧不够,或没有真正的精进。一样师教百样徒,个人造化不同,修出的结果也不同。佛言: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从这句佛言可看出,修道者众。得道者少。一万个持五戒者才出一个须陀洹。(此阿邓曲解佛言)


佛陀将人分为四种,即:敏知者、广演知者、所引导者、文句为最者。敏知者只是通过听闻一首短偈即能够证悟涅盘。舍利弗尊者与目犍连尊者就是这一种人。广演知者只是通过听闻较长的开示即能够证悟涅盘,例如憍陈如尊者在听闻《转法轮经》之后即成为须陀洹。在现今的时代和社会里,这两种人都已不存在了。所引导者是指:必须有系统地修习佛教止禅与佛教观禅,才能证悟到涅盘的人。而现代社会的大多数禅修者,都属于这一种人。文句为最者是指:无论多么精进地修行止、观禅,也不可能在这一世证得禅那或道果的人。


佛陀住世时期,证阿罗汉果的比丘超过五位数,证果最早的是憍陈如尊者,而正果速度最快的是婆醯迦,请看如下文字:(摘录自《法句经·故事集》,达摩难陀法师著)


一群商人共同搭船出海,不幸发生海难,除了一人以外,所有人都丧生了。这唯一活命的人抓住一片木板,最后漂流到输帕罗卡港。上岸后,他用一片树皮遮住身子,坐在人们可以看得见的地方。有些过往的行人给他食物,有些人则以为他是圣者,而向他致敬。另外有人给他衣服穿,但他却不接受,因为他害怕穿上衣服以后,人们会降低对他的敬意。同时,有些人认为他是阿罗汉,他也就自以为是阿罗汉。因此,人们称呼他“婆醯迦达如斯亚”。


 大约在这时候,他某一世的朋友摩诃布拉玛看见婆醯迦误入歧途,觉得引导他回正道是自己的责任,所以在晚上时候,摩诃布拉玛就去找婆醯迦,并告诉他:“婆醯迦!你还不是阿罗汉,更重要的是,你还没有成为阿罗汉的德行。”婆醯迦听完朋友的话,抬起头来:“是啊!我必须承认,正如你所说的,我不是阿罗汉。我现在明白自己犯了大错。但是,究竟在这世间上,谁是阿罗汉?”摩诃布拉玛就劝告他去舍卫城,请佛陀助他一臂之力。


 婆醯迦明白自己犯了大错,非常沮丧,就直接到舍卫城去见佛陀。后来,他看见佛陀和比丘们正在化缘,就很恭敬地跟上去,请求佛陀教他佛法,佛陀告诉他,现在正在化缘,不是说法的时间。


 “尊者!没有人了解你我生命中的危险,所以请教我佛法吧!”婆醯迦继续恳求。


 佛陀知道婆醯迦的程度无法了解佛法,而且,婆醯迦刚才长途跋涉,骤然得遇佛陀,内心正雀跃不已,所以无法立刻接受佛法。佛陀不愿在这种情况下立即向他说法,而希望等他内心平静下来时,再向他说法,他也才能心领神会。但婆醯迦仍固执的恳请,佛陀只好站在路上对他说:


“婆醯迦!当你看东西的时候,就只看见那件东西;听声音的时候,就只听见那声音;闻、尝、触任何东西时,就只是闻、尝和触那东西;想事情时,就全神想那件事情。”


婆醯迦如法奉行,同时因为全神贯注,他的过去善业现前,而证得阿罗汉果。他于是恳请佛陀允许他加入僧伽,佛陀要他先准备三衣、钵和比丘必备的东西。但当他出去筹备的时候,却被一只动物攻击致死。后来,佛陀和比丘进食完毕后,在路上发现婆醯迦的尸体。佛陀要比丘们把他的尸体火化,把遗物供养在浮图中。


回到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说婆醯迦已经证入涅槃。佛陀并且说婆醯迦是最快证得神通的人。比丘对佛陀的说法感到困惑,就问佛陀,婆醯迦在何时、如何证得阿罗汉果。佛陀说:“婆醯迦在路上听我说法时,就证得阿罗汉果。”比丘却怀疑怎么可能只听几句法语就能证得阿罗汉果。佛陀说:“法句或说法时间的长短与证果快慢无关。”


这文章令我想起最近的一架飞机失事,机掉大海,有个法国女孩却奇迹生还。如让这女孩练太极拳,能否成太极高手?或令其修研佛法,能否证阿罗汉果?


太极拳是内家拳,是有内功的拳。要想练出真功夫,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有真懂太极拳的老师,二是学的得人要有一定的内功敏感系数。人的内功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亦可分为四种,一,极敏感者,一点就通。二,较敏感者,不用很努力就出功夫。三,需精进者,要努力精进才能出功夫。四,不敏感者,此生练死也不出功夫者。过去的名师收徒要观察徒弟的骨相,骨相跟内功敏感有关系。杨建候传艺杨门三轩,也是看此三人骨相出色。杨家三代功夫好,三代人都是内功敏感者,内功敏感者努力练功,一可成才,二可发现适合自己的内功秘诀。


再来谈佛说道,有人说现在已经没有敏知者、广演知者。只剩下所引导者、文句为最者,所以现代人要想修成正果,只有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还要明确目标,大乘佛教的菩提道最不可取,不现实,是谎言加梦想。从根本佛教来看,它的果位分成了须陀洹、阿那含、斯陀含及阿罗汉果位。人要有自知之明,我辈凡夫,应与修成须陀洹道果为目标。证须陀洹果者,永不堕三恶道,然而尚须於人、天中往返投生,渐渐修行至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七次往返後证四果阿罗汉,方断尽见思烦恼而永脱轮回。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澄甫宗师三大徒弟-牛春明-李雅轩 田肇麟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绍轩”
   田兆麟(1891-1960),乃北京消防队员,健侯师祖见其年轻力壮,勤恳好学,遂多加指点。健侯师祖授拳极其严格,一式架势未达到标准,决不肯教下一式。据田师伯回忆,当初无极式站桩和太极起势,就足足练了半年之久。由于基本功扎实,加上田兆麟甚有悟性,每日在杨家勤学苦练,功夫大有长进,多次请求拜师。因其性急好斗,健侯师祖不允。1915年,田兆麟24岁,被选为救火队领班,健侯师祖指定其向澄甫公叩头拜师,赐名“绍轩”,仍由师祖代子传艺。1917年,师祖逝世,田师伯再投少侯宗师门下,苦练杨氏家传的快拳及散手,身手柔绵而气势速猛。少侯公有“千手观音”之美誉,田兆麟手法多变而步法灵巧,颇有少侯公之风格。1921年,田兆麟随少侯公至杭州。杭州人力车夫素有“刨黄瓜儿”之恶习。田兆麟坐上车后,车夫听他是北方口音,遂索要双倍车费。田兆麟不允,车夫上前扯其衣袖,田师伯顺手一探,车夫跌了一个大筋斗。在路边候客的众车夫见状大哗,十余人一涌而上,将田师伯围在核心。但闻哼哈之声不绝于耳,倾刻之间,十余名车夫均被放倒在地。又一次,田兆麟在西湖边茶楼凭窗而坐,品茶观景。两名国民党下级军官要田让座,田兆麟不允。军官撒野动手,被田师伯发出丈外。军官回营召集十余名土兵前来围攻田兆麟,田师伯乘机大显身手,从从容容,将来人一一放倒。田师伯两次遭十余人围攻,所向披靡而本人毫发无损,于是名声鹊起,上门求艺者络绎不绝。1923年,澄甫公在北京重开山门,功夫炉火纯青。田兆麟闻讯后,专程赶回北京,与澄甫公试手。不料一出手即被澄甫公粘住,一筹莫展,连续数次被澄甫公发至丈外。田兆麟原以为自己熟练健侯师祖之中架子及少侯公之小架子快拳,杨家的功夫已集于一身,万万未曾想到澄甫公造诣如此深厚,不禁号啕大哭,跪地不起,重新叩头拜师,虚心求教。由于田师伯曾经得到健侯师祖以及少侯、澄甫两位宗师亲传口授,功夫不同凡响,曾在杭州国术比赛擂台夺魁。30年代初,田兆麟在上海南市珠宝公所设馆授拳, ·工商界人士慕名而来者甚众。田师伯又在外滩公园(现称黄蒲公园)设立拳场,公开授拳,历数十年之久。在50年代,我经常到外滩公园观看田师伯推手。不论功夫多深之徒弟,与田师伯一搭手,就受其控制,不过数分钟,即汗流浃背,不能支持,需要替换。田师伯“车轮大战”几十个回合,谈笑自若,额角上无一滴汗珠。早晨六时公园开门,田师伯即开始授拳,约十时许,到点心铺用一碗面,再与众门徒推丰直到中午十二点,方始回家。各方拳师慕名前来切磋者不少。田师伯一不问来者姓名,二不问是何门派,欣然接手,哼哈之声间,对方即已跌出,田师伯从未失手。有一位练少林拳的码头工人,能举二百余斤之石担:时常在旁边嘲笑田师伯推手并非真功夫。有一次,我在外滩公园观看田师伯与徒弟推手,此人突然在田师伯身后出拳猛击其背部,。田师伯并未回头,只听得他大吼一声,身前之徒弟与身后之码头工人均跌至一丈以外。田师伯回过头来问此人是否摔痛。此人十分羞愧,满脸通红,解释道:·(‘老师请勿见怪。我想试试您的功夫是不是真的。”田师伯置之—笑。我曾经观摩张达泉、马岳梁、郝少如、何炳泉等各派名师太极推手,可谓各有千秋,然而田兆麟师伯确实与众不同,充分显示杨家“出手见红”的风格。·’田兆麟早期弟子叶大密、陈志进、杨开儒及晚期弟子沈荣培均擅长推手。由田兆麟口述,弟子陈炎林笔录之《太极拳刀剑捍散手合编》,1943年由上海国光书局出版,上下两册线装本,详细记录健侯师祖所授之大架、器械及内功基础,可惜未将健侯师祖所传之中架及少侯宗师所传之六十四式小架包括在内,如今杨式中架、小架已后继乏人。

复件 未命名-2.jpg

复件 未命名-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4 10:09:1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雅轩”
   李椿年(1894—1976),河北交河县人,14岁拜陈殿福为师学少林,又拜傅昆庭为师学绵掌,20岁时与傅海田先生切磋技艺,一搭手即立足不稳,无计可施,连连跌倒,方知太极沾粘劲厉害。经傅先生介绍,李椿年在北京皇家公园(后改称中山公园)投入杨公澄甫门墙,除了在公园学拳架之外,又到杨家武馆研习,被健侯师祖赏识,于1914年嘱其向澄甫公叩头拜师,赐名“雅轩”,亲自代子传艺,除拳剑刀枪之外,师祖授以弹弓绝技。一弹飞出可将数十米外之铁皮大门打烂;以湿土泥丸打墙上的蚊虫,从墙上取下泥丸,蚊虫即粘于泥丸之中。’向空中发一弹丸;随即发放第二丸,可将第一丸击得粉碎;.雅轩师伯身手灵快,;’推手善用松沉冷脆之短劲,粘枪功力深厚。1928年于南京中央国术馆与少林六合门张某比枪,用进步扔枪法将其摔出寻丈之外。十余位门人持竹剑围攻雅轩师伯,他借助身法步法之变化,化中带击,一一点中对方手腕。1929年,澄甫公在杭州任浙江国术馆教务长,雅轩师伯前往襄助。馆中少林拳师周声洪,手掌能开砖碎石,素有铁臂膊之称,与雅轩师伯闭门切磋,师伯右手虚扬,周某举臂急架,亮出肋部,李师伯立即乘势翻掌向其肋部发放寸劲,周某双臂抱胸蹲伏于地,不能出声;’师伯搀扶他回宿舍服七厘散养伤。事后周某赞曰:“杨门太极散手,神出鬼没。”澄甫公前往沪、粤授拳,雅轩师伯在杭州襄助牛春明大师伯,仍任浙江国术馆太极拳主任教员。1934年,李师伯任南京太极拳社社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师伯离南京避难,经徐州、郑州、汉口、沙市、宜昌到重庆、成都,定居四川。国民党骑兵师长徐俊,膂力过人,拜过不少外家拳名师,上门找李师伯比试,以猛虎下山之势猛扑,师伯顺势退步采例,徐俊连摔几个筋斗,翌日即叩头拜师。28集团军融司令郭勋祺亦拜雅轩师伯为师。郭将军在解放战争中起义;解放后任四川省体委副主任。雅轩师伯于解放后亦担任成都市政仂委员、成都市体委教练,在四川省广授门徒,相对完整地保存了杨家太极拳、剑、刀、枪及推手、散手技艺,其传人有周子能、栗子宜、赵凯、何其松、黄星桥、王明伦、贺洪明、张义敬及女儿李敏弟、女婿陈龙骧等。张义敬编著《太极拳理传真》,1986年重庆出版社出版。陈龙骧、李敏弟编写《杨氏太极拳械汇宗》,包括拳法精解、剑法精解及刀枪精解各一册,9(年代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一再重版添印,备受海内刿拳友赞赏。

lbk_a422.jpg

lbk_a42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4 10:09:49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