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哲东先生与陈子明谁在说谎? 颜紫元
遗文”的制作者不是陈子明,就是徐哲东先生)
那么杜元化的这个关于蒋发生辰的记载有否旁证呢?
从以下几条便知:
A: 赵堡太极历代传人即蒋发邢喜槐,传张楚臣,传陈敬伯、王伯青,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传……
而赵堡这些传人的后裔仍在,不少还保留着家谱,这些不同家谱的及祖上历代的传述,与蒋发出生年代极为吻合。
张楚臣的弟子,非温县人的王柏青在其《太极秘术》原序中,也强烈佐证了蒋发的出生年代。其序说:“余從師于溫州張楚臣”。其中又言到,“余秘而習之已歷四十余載”;落款是“雍正六年冬月,愚叟王柏青留示”。雍正六年即公元1728年,“愚叟”之自稱,表明作序的王柏青當時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他的生年則應在公元1653年左右,即清順治十年左右。這時正是清朝的最初其。王柏青為趙堡太極第四代傳人。以他的生年往前推三代,推至蔣發的生年—明朝万歷二年,即公元1574年,其間有八十年左右,三代間隔平均時間是二十七八年。這非常吻合于蔣發生于明朝万歷二年這個時段事實 。
這一史料証明了,趙堡太極傳人對于蔣發生平年代歷來的說法,毫無疑義是正确無誤的。
B: 从陈家沟的资料中,也可证明杜元化关于蒋发出生年代的正确性。陈家沟有三个不同的资料都证明了这一点。
其一,陈氏十六氏陈鑫于民国初在其“陈氏太极图说”一书中,有篇“陈奏庭传”。这篇传中,提到陈奏庭去李际遇造反的山途中遇到既能“百步穿杨”,又“善拳”的蒋氏。
其二,陈氏十七世陈绩甫在民国年间著书说:“……奏庭公老年,绘一肖像,以蒋发侍立,用示后人,至今像存祠中……”
暂勿论是陈奏庭侍立,还是蒋发侍立,但上述陈鑫、陈绩甫说均说明蒋发与陈奏庭有过关系,而不是与一百年后的陈氏十四世陈长兴有过关系。而陈奏庭的年代是确定的,因此蒋发年代也可推知。
1990年发现了保存在赵堡镇西新庄人刘世鹏先生家的陈氏十五氏陈季生先生于清道光年间,及陈氏十六氏陈鑫于民国十七年手抄的两份陈家沟祖传拳谱,在陈鑫所抄录的那本拳谱里有篇“辨拳论”(在“枪棍字解”与“四会捶”之间,见原抄本该页原件的附文)。
陈鑫的“辨拳论”内容如下:“前明有父女从云南至山西,住汾州府汾河小王庄,将拳棒传与王氏。河南温东刘村蒋姓得其传,人称仆夫。此事容或有之。至言陈氏拳法,得于蒋氏非也。陈氏之拳不知仿自何人,自陈氏迁温带下就有太极拳。后攻此艺者,代不乏人。如明之奏廷,清之敬柏、季生好手不可胜数。后有赵堡邢西怀、张宗禹,又后陈清平、牛发虎皆称名手。陈必显不摸原由,谓学于蒋氏大为背谬。”
此份出自陈家沟自身的“辨拳论”隐藏着弥足珍贵的信息。它不仅说明蒋发传陈奏庭之说,在陈家沟早已有之。如,同代的陈家沟人陈必显则明确说陈奏庭学于蒋发,而且也承认邢西怀、张宗禹、陈清平、牛发虎等赵堡传人的(这与杨禄禅向陈长兴学艺时被告知“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陈家沟,而王宗岳之拳传自张三丰”是一致的。可惜到了杨氏第三代杨澄甫时,已将“蒋发传陈家沟”,误传为“蒋发传陈长兴”了,二者年代上极不相吻合的谬误)。
这里蒋发又与陈奏庭、邢西怀发生关系,而陈、邢两家后人都有家谱,都说明蒋发是那个年代的。(“辨拳论”还给我们提供了极重要的蒋发之老师王氏家乡地址,及王氏从何人而学的线索。详见本人“平遥惊现王宗岳家谱“一文)
至此,蒋发的出生年代确定无疑。
蒋发既生于“大明万历二年“,那么其师王宗岳必生于大明嘉靖年间无疑。而且陈鑫的“辨拳论”,与武氏太极第二代传人李亦畲于光绪辛巳年(1881年)的“王宗岳太极拳谱跋”中的“太极拳不知创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是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十分吻合,即由王宗岳传蒋发而后“传入”陈家沟的。
从王宗岳家谱(见附照)上可知,王宗岳是王氏第七世,比蒋发大一世,比陈氏第九世陈奏庭大二世,因此王宗岳家谱的记载也与“辨拳论”及“蒋发出生年代”十分吻合。另外,王宗岳还与明嘉靖万历年间怀庆通背拳创始人董成有过交往,也曾教过董成的子侄辈怀庆府博爱邻近唐村的千载寺太极宫的董秉乾老道及博公道长(详见本人“张三丰十三势对董成晚年拳艺的影响” 、“怀庆府通背——天下武艺之总源”、“通背拳祖董成的生活年代与籍贯 ”、“通臂(背)拳与心意六合拳的密切关系”四文)。
源自赵堡,又与杜元化不同支(杜为任长春一支)的和兆元一支传人张宏道先生传给上海杨邦泰先生(原籍怀庆府)的传谱中也有关于王宗岳的记载:“据《武林》1986年第2期黎錦忠之《太極拳起源探討》中所引証的,从宦大海处得到的趙堡太極傳人的拳譜資料,內有“蔣發,祖居河南溫縣東鄉劉村,后遷水運村,曾至山西王宗岳處學藝十余年。后際遇事敗,隱入陳溝,匿名為仆,傳第子邢喜槐、陳王廷。王宗岳,山西晉陽縣七里堡人,人稱華北大俠,業客店。”
在上海龙华镇太极名家宦大海(已故世多年)所藏的资料中,更详细的记载了王宗岳与蒋发的关系,以及王宗岳的职业及家乡地址等。宦大海的资料是由郑伯英传张宏道下传到杨邦泰, 由杨邦泰给友人宦大海的 (由此可证杜育万书中的蒋发的老师王林祯就是王宗岳)。
本人早年也曾与宦大海先生有过交往,也向杨邦泰老师学过一套白猿通背拳,并曾在本人工作过的上海中山医院礼堂的舞台上摄录过杨邦泰老师的赵堡太极拳 、通背拳等(这些资料本人至今还保存着).
又有趙堡 太極傳人和學儉著書說:“在古代趙堡還是山西會館的所在地,并有許多的古代建筑。趙堡太極拳由來已久,它始源于明末清初,當時王宗岳去鄭州經商,路過趙堡之永安寺而收蔣發為徒,帶至山西學藝。蔣發從山西學成拳藝歸里首傳邢喜怀。”
这些都说明蒋发的老师就是山西的王宗岳。
因此,明嘉靖万历年间的“张三丰十三势”传人王宗岳,与清乾隆末“阴符枪谱”作者山右王世生在不同朝代,练不同拳艺,毫无相干的二个人。
揭开“阴符枪谱”作者“山右王”之谜。
1991年北京体育學院出版社出版之《武當山地區体育教材.武術》(試用本)在第6頁中論述清朝的武術史時寫有:“清朝,武術得到進一步普及和發展,……中華武術也逐漸形成不同体系和流派,太極拳、形意拳、 八卦掌基本定型。公元1662年吳殳著《手臂錄》,公元1676年黃百家著《內家拳法》,公元1791年(注:即乾隆56年)王學定著《陰符槍譜》……”。
這里明确指出,《陰符槍譜》的作者是王學定,而不是王宗岳,這就把謎底揭開了。該書為武當山的名家集体編著,編委會的成員有蔣運泉、高飛、張永桂、朱道 瓊、郭天成、高志泰、潘耀合等人。武當山擁有丰富的拳史資料,對此,必有可靠之証据。
摘自颜紫元《太极拳史真相大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