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流行目前仍局限于社区.gif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跟客商交换名片
昨天,“第五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在焦作落下帷幕,而网友有关“太极缘何不敌少林”的争论并未停止。
登封少林寺和温县陈家沟是中国两大功夫少林和太极的发源地,太极和少林齐名,但随着少林轰轰烈烈的开发,太极未免显得有些“寂寞”。
如何结束这种“齐名不同命”的现象?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在互联网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网上热议
太极缘何不敌少林?
昨晚8时,“第五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在焦作市体育中心体育馆落下帷幕。
“这是我参加过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太极拳比赛,组织得非常好。”参赛选手、混元太极拳郑州文博广场辅导站学员刘宏强对记者说,在此次大赛中,他参加了混元太极拳(太极拳的一个种类)二十四式的比赛。
焦作市政府发布的信息表明,共有来自40个国家、3个地区的236支队伍、3038名选手参加了本届交流大赛。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超过了以往历届大赛。
当太极拳各项赛事紧张进行时,有关太极拳的讨论,在互联网上也如火如荼地进行。
“导火索”来自一篇帖子。近日,焦作网友“yedushu”在焦作当地论坛发表一篇名为《太极拳之我见》 的帖子,帖子称,温县是太极拳发源地。
就河南而言,依黄河两岸为界,南有少林功夫,北有太极拳,但是少林功夫的发源地少林寺,在少林功夫的带领下旅游、经济、名誉等等各个方面均蒸蒸日上,而温县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在这方面却与少林寺相差甚远。
帖子迅速在国内各大论坛传开,引起全国网友尤其是焦作网友的热议。
不少人认为,太极拳已成中华文化的象征,远在少林之上,但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的温县或焦作,太极拳为其带来的综合影响力却远在少林之下,造成此种状况的深层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热一冷
少林、太极“齐名不同命”
网友对于该话题的敏感,源于少林和太极目前“一热一冷”的巨大反差。
登封少林寺和温县陈家沟是中国两大功夫少林和太极的发源地,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林功夫(登封市)和太极拳(焦作市)就榜上有名。
多年前,河南省就提出“打出开放的‘两拳’”,把这两个独一无二的品牌,打造成提升地方发展和开放度的“大平台”。然而在历经十几年的社会大潮洗礼后,如今少林和太极家乡的命运竟是如此不同。
少林“热”:多年来,每年到少林寺的海内外游客基本都在2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占到登封市财政收入的1/3。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仅中国内地每年慕名来登封学少林武术的青少年,就为当地输入资金高达3.5亿元。这还不算少林寺每年一亿多元的门票收入。
而太极呢?目前虽然学拳者甚多,但作为陈式太极拳发祥地的陈家沟,拥有700多年历史却至今仍默默无闻,旅游开发也还未成型。
焦作市旅游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焦作旅游有两个品牌:“一山(云台山)一拳(太极拳)”,一山(云台山)如今已经成为海内外知名旅游景点,景区收入连年在我省独占鳌头。而一拳(太极拳)虽然在外面名声很大,但无论是作为旅游,还是作为文化产业,与焦作人的期望值尚有相当距离。
更让太极尴尬的是,去年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位太极武师合演的太极拳让人印象深刻,但幕后的真相却是:这2008名表演太极的都是少林武师,平日练习的功夫都是地地道道的少林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