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722|回复: 1

谈“性命双修”的真谛 入世修炼把社会当练功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7 09: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武魂》 作者:凌召
 性命双修,古称金丹大道。如果偏离了“性命双修”的法则,即为旁门左道

;专修“性”而不修“命”,或只修“命”而不修“性”,这样的功法是“小术”,都称

不上是金丹大道。

  对于什么是性与命?陆潜虚说:

  性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命是万物存在的基础。性如果没有命就不能显现;命如果没有

性就没有灵机。性是命的主宰,命是性的基础。现在有人将“性”与“命”分宗分派,他

们不知道“道”与“器”相互联系,“有”与“无”互为因果,“虚”与“实”相互生成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分割的。性就是神;命就是精与气。性是无可名状的无极;命是

无极之后的太极。它们难道是可以分开的吗?有人说释家是以养性为主,道家是以炼命(

精气)为主,这种理论是不确切的。佛家所说的无我、无相(佛家修炼的较高级境界),

只要消除贪欲和不被外物所迷就能达到这种明心见性的高级境界。道家所说的守母(炼命

蒂成玄牝)主要就是依靠那不可名状的无极来实现的。不知道什么是性,又怎能知道命呢

,知道了“命”为何物,“性”就不言而明了。因此,说到性的时候不能落于空洞,应以

命为基础,守母(炼命)回复到那原始的状态,要以性为主导。这就是所说的“修命”必

须以“养性”为前提,这样就很巧妙地达到了形与神的完美统一,才能与那原始的不可名

状的道合为一体。

  有人问道:你对性与命已经谈的很清楚了,那么请问性表现在具体的人身上又是什么

东西呢?可以看见它吗?回答说: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唯一能见到它的就是性的本身。

性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刻意地追求它或想看个究竟,那它就会离我们更远。这是

为什么呢?因为,性虽是一种具体存在的东西,但仅可在恍惚、混沌的虚静练功状态下感

觉到它,而不可故意的、执着的去追求它。老子曾经说过,太朴是无名无状的东西,黄帝

就是在这混沌、恍惚的无名状态下获取金丹的,古代圣贤们的比喻确有深刻的道理。

  那么人又是凭借什么产生的呢?就是凭借那不可名状的无极之真性与二五之精的巧妙

结合凝结而产生,所谓真性(先天之性)就是指无极,所谓命就是指二五之精。两者巧妙

结合,而人才得产生。人将产生之前是处于一种所谓的无极、混沌鸿蒙,没有什么形象、

名称、声音、香臭等等,只是等到与二五之精巧妙结合,即所谓的“得其一”后才得以显

现。以后的什么有为、无为、思虑等等,就是指后天之性的本体。

  自从有了情欲和辨别能力,先天之性就转化为后天之性了。张真人说:先有形体而后

有后天的性(思虑、情欲之性)。如人能反其道而行之,后天之性就能转化为先天(天地

)之性。所说的情欲、辨别能力就是指气质(后天)之性,所说的本体就是指天地(先天

)之性。老子说:回复到那原始的状态,回复到那刚生下的婴儿状态,回复到那无可名状

混沌的无极状态,就是指反其道而行之。因此,修养生之道,首先是炼性,性平和了,才

不被世俗的私心杂念所动摇,才能显现出先天之性。我的老师(吕洞宾)在他的诗(百字

碑)中说:不被外物所迷,性才能平和。性平和了,元气才能归顺。元气归顺于丹田,在

身体里面自然形成抽坎填离的周天运动。这是后天之性回复到先天之性在方法上的巧妙运

用。这就是炼命(气、精)必须以养性为前提的道理(笔者注:以上为陆潜虚《玄肤论?

性命论》的译文)。

  进一步说,人体的性命为何物,根源在哪里,能明白原理,修炼才可有的放矢。

  丘处机在《大丹直指》书中指出:“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潜

于顶,命者地也,常潜于脐,顶者性之根也,脐者命蒂也,一根一蒂,天地之元,祖也。

”头顶即指脑“脑神经根字泥丸”,“脑为一身之灵,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魂精之

玉宝。”脑藏神,宜清,何为清?在道教十三虚无养生要点中指出“抟精积神,不为物杂

”谓之清,脑得清静,才能动智慧,“慧观,如天长照,”“慧照无边”。我们现在看来

,性根泛指人的精神、性格、思维活动范围,也是前人所指的“灵性”。

  命蒂常潜于脐,脐为胎儿在母体摄取营养精华,作为成长发育的重要部位,出母体即

停其作用,就由口鼻来代替了。肚脐眼在人体外表,在内实为命门,前人有“脐为命门”

之说。(道枢黄庭篇):“夫命门者何也?性命之门,非独右肾而已也,”命门是先天之

气的地方,命门内藏肾精,是生命繁殖强盛的源头,如何能使命蒂坚固呢?古人云:“根

深则蒂固。”

  从而我们很清楚,“性”是指人的性格、精神、理智;修持在于提高思想意识,升华

精神。“命”是指人的肺呼吸(或叫后天呼吸、外呼吸)和肌肉组织细胞之呼吸(或叫先

天呼吸、内呼吸);修持在于强化身体物质,使体内物质向更高层次转化,反过来又促进

认识的提高。命(物质)是性(精神)存在的基础,同时命又依靠性认识事物,能动的改

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事物本身。这种“性命”双修最后能达到什么境界,完全决定于修持的

方法是否科学。

  清代黄元吉提出了“动处炼性,静处炼命”的良法。按黄元吉先生的解释,“动处炼

性,”“动”,并非动而不停,而是在生活实践中的意义,即于亲友往来应酬,待人接物

有事之时,“视听言动必求中礼,喜怒哀乐必求中节,”不患得患失而顾虑计较,不脱离

实际而空谈空想,这样便可心定,心定而性自定。“静处炼命,”“静”并不是不动,而

指无事独处之时,无论行住坐卧,总不忘意守丹田,使精气聚而不散,融汇一团。将修性

炼命融贯与日常生活之中,就不愁事情繁多而无空闲时间来专门进行气功锻炼了。

  性命之学为究人生真谛,解决人生的根本为题,求得安心立命之地,这是哲学及宗教

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宗教及哲学的主要任务。而现代的生活节奏已不适应用前人的隐密

潜修,所以,入世修炼是一个很不错的方便法门。我们把社会当作练功场,把事业当作丹

田,把事业当作练功,在生活中悟道,在社会中修行,堪称大道之捷径,也是“性命双修

”之真谛矣。(文/凌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