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大内家极品拳术的原始兵器之简述及对比颜紫元 2010年3月9日
十三势软手(太极十三势):枪、刀、剑
心意六合拳:枪、刀、棍
阴阳八盘掌:枪、刀、钺
太极枪、心意枪:以长(七尺半至九尺半)为主,兼有枪棍互用,以长进短为辅。
太极刀、剑,均为短兵,长短运用上相同。只是剑为十三势原始兵器,道家最喜携。道家又是十三势创始人,故讲究剑,以不忘十三势道家之源,而史书上记载元末张三丰祖师也常携刀、尺,故刀也应为原有。后又发展枪(据笔者考证,太极十三势枪为千载寺博公道长所改创,详见本人“明初长枪李之枪法与太极十三势枪、心意六合枪、阴阳八盘枪之渊源关系”一文)。
心意六合拳创始人姬氏以董秉乾老道之董氏六合枪(也称王堡枪)化拳,姬氏非道人,故无“剑”之束缚。除保留董氏枪,刀(笔者注:笔者学过洛阳及鲁山心意六合刀,,也学过戴氏心意刀等,近又随李正府宗师学原始董秉乾老道之董氏六合刀)外,又有阴手眉齐六合棍(笔者按:本人所学此棍有六路棍及三十六棍,不知是姬氏学自董氏,还是自创。另有周口河西传的阴阳手六路棍,及与西北棍王所传的五阴七手十三法鞭杆同长短的阴手戴氏三棍)。
阴手眉齐六合棍(五尺半长)有特点。较枪短,较剑、刀长。对枪以短进长,近身战;对刀、剑,以长击短,可近战可远战。可双头击。
当阴阳八盘掌形成时,考虑到十三势太极枪及心意六合枪的特点,创始人董祖师(董梦麟之祖父)发明了阴阳八盘双头长枪(九尺),长度既与十三势太极枪、心意六合枪相似,又有两手持枪之中节之便宜。即抽长串把时,可成长枪,手握中节时又有阴手棍及两头出击之优势。此枪与上述二枪相反,是以长枪短用,进身为主,以长枪长用为辅,且二头可扎,并且由于两手握枪身之中节,故没有十三势太极枪后手离肋时的不稳,也解放了心意六合枪前手不出尖(豆角弯肘),后手肘不离身肋的限制,显得更灵活。只是以长击短上及威力上略逊心意六合枪;轻灵上略逊十三势太极枪。然阴阳八盘双头枪兼具长枪、短枪、眉齐棍的作用,灵活多变,闪转纵横,以短进长,是其特有之处,非其他枪法可及。
阴阳八盘掌创始人董祖师,在短兵上也极具发明创造性。原始太极之十三势刀、剑及心意之六合刀均为单手把柄的短兵(心意拳后人发明了双手长柄长刀心意十三刀及双手长柄长剑磨盘剑)。于是董祖师发明阴阳八盘四尺二寸双手长刀,既能对枪以短进长,又能对太极刀、剑、心意六合刀等短兵,以长击短。练时单手,以增臂腕之力,用时双手以求灵快威猛,可见董祖师创艺时的深思熟虑。
至于子母鸳鸯钺,则更是阴阳八盘创始人的发明了。可以放在包袱里出行,属暗器一类,这是在太极十三势及心意六合拳兵器上的进一步发展。后来心意六合拳三祖“河南府李”引进的绳镖,及戴氏心意拳祖引进的峨嵋刺(与外门峨嵋刺不同,此为单一的,非成双,且尺寸外观均与外门的不同) 、铁筷子、掌中宝点穴橛,均为暗器类。
子母鸳鸯钺较峨嵋刺、铁筷子及其他的如判官笔,日月轮,风火轮,钹,金刚圈等等有较大优势。首先,其能真正起到护手腕作用,不畏刀剪剑割,枪铡,成为真正的钢铁双手,较手盔等为优。其二,可带捋带刁拿利刃、枪杆。其三,可扎点撩劈,割扫对手。其四,可撒手甩击如同飞镖等脱手暗器,只是不能象绳镖样收回。因其比手盔、掌中宝点穴橛大,故携带隐蔽性略逊于手盔、点穴橛,然群战及冲锋陷阵,显然较上述包括判官笔、日月轮在内的那些暗器威力大。可见阴阳八盘兵器在十三势软手、心意六合拳兵器上,又进一步发展创新。
(笔者注:戴氏心意六合拳中的暗器“掌中宝点穴橛”如同金钱镖、飞针般,隐蔽性极强,点穴橛不是用来飞掷的,而是藏在掌中,形状同一个小葫芦,底端顶在掌心略下,上端出食指一节,出手点敌,敌不易发现。当年戴奎先师在包头用点穴橛点死当地拳霸六十二,竟未被人发现是掌中宝,还以为是戴先师的一指之力呢,可见其隐蔽性极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