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狼:明确身体不同部位公转与自转的关系主要是为了周身的协调,避免枉动,使自己的力量不产生矛盾。凡是不该动的、多余的、不合理的动作可称作枉动,避免枉动才能达到周身一家,才能产生“浑圆劲”才能避免在实战中犯劲力涣散、劲力太硬和丢、顶的错误。 晓白: 陈式太极拳拳理也是各持异说。从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到沈,顾的“陈氏太极拳”,到洪均生的“陈氏实用太极拳”反映了陈式太极拳理论的发展过程,在某些具体问题上表现出很大分歧。比如“掩手肱捶”一势,按张联恩的解释,其用法是用自己的手臂即肱来捩打对方的肘关节,而不是打直拳。我觉得“枉动”概念的提出是张志俊先生的创见。在前人的太极拳理论著作中没有见到过“枉动”概念。我第一次见到“枉动”一词是在太极网上读张志俊回忆陈照奎先生的文章中。在此文中张志俊讲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陈照奎先生演练全套太极拳。当时张先生就觉得陈照奎先生拳打得好,“枉动”少。然后就写张先生如何追随陈照奎先生学拳的往事。当然,张先生对陈师充满敬暮之情。不过,我总觉得蹊跷。张先生还没有开始和陈师学拳,就已经慧眼独具,能看出陈师打拳“枉动”少。也就是陈师打拳还是有“枉动”,虽然“少”。因此就记住了张志俊的大名和“枉动”概念。后来还买了两张张先生的VCD。今天又在这里看到“北方狼”的帖子谈张先生的理论,包括“枉动”。我还是不理解“枉动”概念的内涵。“动”是动作了。比较易懂。关键是“枉”字。是“冤枉”的“枉”,还是“枉自为人”的“枉”?前者有“无辜”的意思,后者有“无价值”的意思。“枉动”不是汉语固有名词或词组,也不是武术甚至太极拳的术语,大概是张先生的发明。为了让大家理解,应该对此概念的涵义有所交代。我对“枉动”提出疑问,正是基于此。另外,张志俊的一系列理论文章在网上,在刊物上已有发表。似无必要在“陈瑜说拳”重复发表。我们来此坛目的主要是想听听陈瑜先生怎样说拳。因陈瑜先生功力深厚,又谦虚谨慎,不以”大师“自居。难得在网上或刊物上见到陈瑜先生的拳论。路途遥远,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北京向陈瑜先生当面请教。小胡开此坛为大家提供了方便,很长上受拳友们欢迎。希望多听听陈瑜先生高见。要宏扬张志俊的高见,可以在开个”张志俊说拳“若何? -------------------------------------------------------------------------------- 中正:不过晓白提的问题很好,能否请小胡谈谈究竟什么是枉动?枉动是好还是不好? 按照陈小旺先生的解释,枉动是调整身法的过程。如此看来打拳枉动少仍能发出太极劲来,当是功夫深的表现,但平时训练枉动也不能说是坏事。 请小胡和陈瑜老师指教。 -------------------------------------------------------------------------------- 小胡:关于“枉动”的定义,我本人确实不是太清楚如何解释,但是,就目前我学习锻炼的阶段来体会。我师父亲口对我讲,“小胡,你在我这已经学习一年多了,要加上身法,要从内到外,内动,内转起来,没有身法不行”,“你现在这个阶段,不怕你乱动,就怕你不动,开始扭点屁股是正常的,谁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都扭过屁股”,我不知道师父的这句话是否就是象小旺师伯讲的,在学拳阶段中,枉动是调整身法的阶段?? 但我想,调整身法的枉动只是个不可避免的阶段吧,最终的目的应该是无枉动。但身体永远不动,或永远不枉动,身法很难找出来。“无枉动”很难呀,很多成名的大师级人物枉动都很多,名家表演的时候,有的老师一个定式要颤三颤,这应该算是病吧,人非圣贤,谁都有缺点的,呵呵。 我的观点不一定对,欢迎大家讨论。 胡伟航 补充:“不怕你乱动,就怕你不动”这句话是师父根据我现阶段水平说的,不意味着在任何人或任何阶段上都适用,初学者更要注意,练坏了,不关我的事呀! 师父家电话:010-672758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