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108|回复: 0

十五载传武熏陶心得,倾情奉献,立志发扬传统武术,弘扬国粹(十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2 10: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浑元剑经》指出:至若因变亦受,逸以待劳, 或从之为进退,逆力以为揭献。 或柔以济刚,阳以化阴,猝中含柔,缓中蕴刚。 或寓进于退中,寄奇于偶内,虚中实而又虚,实中虚而更实。 侧伏引诈之机,涵于无形; 注定圆照之神,寂于觉里。 蓄发之前,继发于已发之候,随发于将发之形,必深造于此,方能对敌无隙。 [蓄劲在前,继之于敌人微动之时,随敌之将发未发之际,立刻闪电出击。无隙者,谓此也。但如果敌人也早已准备好了进攻之势,也想利用这个时机发动进攻,又当如何?所以,这个无隙是在讲要抢得时间上的先机,让对方无隙可乘。另外,在身形和手法的配合上还有个无隙,讲的是方位上的没有间隙,这就是双环套月的技术。]
    又曰:气盈神灵则胜,气欠神昏则败。 若平时技精兵练、声名自著,要知异地人情之喜忌险曲,地势之夷险宽窄,设防变外。
知天则生克造化之理悉, 知地则山河进退之路熟, 知风土则计策易决, 知人情则引诱乃顺。 知此者,自能心在规矩之中,神游规矩之外。造诣如兹,讵能为所误耶?
    止戈之术,可备而弗用,岂可用而无备? 故,临渴掘井,晚之已甚。 艺高慢敌,昧之至矣。 故君子贵尊贤容众,采群智以择从,谦以自驭,敬以接人。 柔中刚非愚柔,此处出全身浑形远害之道。群魔尽散,而高人义士得以近接也。 故天时地利,不若人和。止戈之法,如斯而已。

以宇宙中的先天水平、垂直作为正方向,所有后天产生的星球其运转都是以斜轴方式自转,所以后天的万物<人>以为自身站立在地球表面是垂直立住的,放到宇宙空间中去看其实却是斜的。

试力:概括为直形〈钻、勾挂、提按挤撕〉试力,圆形〈旋法〉试力。细分为身手六面浑圆试力<身体上下起伏手向左右前后运动,身体前进后退手向上下左右运动,身体左右移身手向上下前后运动>,试整体爆发力,小臂钻勾挂试力,小臂劈法试力,小臂弹抖试力,小臂横裹试力,小臂栽拳和上勾拳试力,小臂杠杆翻板试力,手的俯仰压制试力,肘击试力,开肩试力,立圆竖向摇辘辘试力〈用于手在上时,意为往下挂往自己怀里吞进后发人〉,立向竖向翻饼试力〈用于手在下的提法中,意为把人提拉起来再发人〉,平圆水平推磨试力〈左右斜偏法〉,立圆横向风车试力〈横向旋法〉,浑圆螺旋翻滚绞杀试力(鳄鱼翻),斜向隅角试力,挤(向心力)试力,勾挂(离心力)试力,摩擦步试力,三角防守架构试力,拧紧腰背的上劲儿试力等。

拳兵合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后,拳脚就成了兵器。手与足谓之超短兵器,小臂、大臂和小腿、大腿谓之短兵器,从手至足上下一线谓之长兵器。

踢打拿摔一体:踢在足与小腿<含膝>,打在手与小臂<含肘>,拿在守中用中,摔在离向牵动。

制敌重心三法:1、上边用肘旋挤或勾挂2、下边进身进步夺位3、扶按分撕进步头撞发力与提挂撑抱横肘进步头撞发力。
腰背的大筋不练活了会影响身法左右的转换速度,肘筋不活会影响小臂运动速度,膝筋不活会影响小腿运动速度,肩筋不活会影响大手臂及肘的速度,裆胯筋不活会影响大腿的运动速度,丹田不动会影响全局(速度、力量、方向、距离)。筋不但要活,还要有力有弹性才能快速发拳出腿。全身放松就是松懈,要肉松筋弹骨紧才是真松。只有练出了弹性之力才是拳术要求的真松,而这个弹性之力要靠锻炼各处的筋脉使筋脉强壮起来才能获得强大的弹抖力量。筋是弓弦,骨骼既是弓又是箭,筋把骨头弹出去才能发劲如放箭。发劲如弓身崩断,弓身本身崩断出去即变为箭,箭不光是指拳头说的。要挨着何处何处击。正是:手握提按撑抱错,激灵一动鸟难飞。不招不架,不勾不挂,磕开一线,勇往直前。懈〈松而且软〉而不弹,与僵何异(此二病都容易被别人借力。懈劲很容易被侵入内门,僵硬的手臂容易被别人借力。)?引而不发,何谈技击?发手而不进身夺位,何能击溃敌人重心?上弹、下弹、左弹、右弹、进弹、退弹、撑抱弹、错身螺旋弹的同时都要进身夺位以惯性力出手击敌,而以刹车力进行发力时身子却要向后撑住,才能避免力过出尖而被对手拽倒。双手乃至全身都要合住劲(夹劲)才能守住中线(这里说的是向内合力而不是指外形夹在一起),双手乃至全身都要含有撕劲和螺旋变化才能撕裂并摧毁对方合住劲的防线。
摩擦步练的就是发力前的准备状态。感觉能发力则前脚落步搓踏同时发力,不能发力时则转为其他步法变化。胯越低步子就迈得越大,追击速度就越快,在"分击"时的进步夺位和退步防守时可以瞬间抢占空间(距离)优势。当然,两胯也不能太低,否则被对方一压就弹不起来了。要以两腿两足能蹬住劲为好,就像坐在板凳上一样随时能站起来,不能塌下去但起不来。
人的本力大应该是好事,但僵硬不化的长劲因为冗余时间长又不能发出快速弹抖的震力,因此很容易被别人借力打力。而如果使用的是柔性之力但不会弹抖发力,那还不如僵力呢。因为僵力还可抵抗而柔力却只能顺从。所以,推手中讲手的慢速动作只是为了示范和说明用的,真正在实战中能用的,发力前的准备工作就是快速一磕产生的使对手身体发紧的效果,然后在对方将要放松下来的一瞬间快速进身进步夺位使对方失重,同时打击对手。这时,不管对方是松是紧,因为重心已失,所以都会被打出去。这也是在推手中高手根本就不会与对方绕圈而直接打击对方的原因,因为这样才会更接近于实战状态。在这种模仿的实战中双方都在抢攻,抢攻的同时也在抢手夺位力争能控制住对方,进而可随时打击对方。能控制住对方才是最好的防守,防守住了就说明控制住对方了。而在真实的实战中,没有谁能随心所欲的控制对方,最好用的就是快打快进,也可以夺对方重心使用摔跌法,夺重心最好用的方法就是“进步夺位直踏对方中线",而决不是推手时的玩耍动作这个伪技巧"以手臂四两之力牵动对方"。因为无论力大力小,均可以诱使方向发生变化,因此"以四两之力拨动千斤"的技术只适用于拨转顺力同方向的方向和力。只有身体内力充足且手臂上的实力够强的人,才敢放心进步抢入中门打人。自己实力不够的人胆量往往都比较小,因此只敢在手臂上耍手段随便娱乐一下推推手而已,那是当然的。知道自己不行的都在公园里练呢,知道自己能行的都在擂台上拼呢,其他的基本都是吃瓜群众。如果你有一拳一肘就把人打残打死的能力,当然敢往前冲也才能冲进去打了。而对方也会因为惧怕你的生猛而不敢出手打你了。这就是功夫到了一定境界后自然产生的不怒自威的震慑之力——威严、气场。即拳头未到,神威先至,凶神恶煞,杀气腾腾。那些身躯弱小的武者动辄打赢十几二十几个人的情况只会在电影或武侠小说中出现,现实生活中基本没有,如果有那也是被逼急了的情况下才会出手,那就不是打架而是玩命了,人急眼了以后能发挥出的潜能确实无法估量。有谁在拳台上见过70公斤级别的选手去挑战85公斤级别的选手吗?所以,根本不是传统武术能不能战胜现代搏击的问题,而是强度对比失衡的训练方法导致了传统拳的末落,而高强度的科学训练方法加上配套的比赛规则及大量的商业宣传,才使得现代搏击产业迅速的崛起。
    其实传统武术的基本功训练也是非常辛苦也非常出功夫的,只是一般练习者因为有着正当职业,不靠武术来吃饭,所以不愿意流血流汗去拼命练罢了,单靠练习套路只能养生,所以既使练了一辈子也出不来功夫。如果传统武术能吸引更多身体强壮的年青人去练真功夫,经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后一两年内就可以上擂台打比赛,并且绝对能打出好成绩,抗衡其他现代搏击的任何拳种,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绝不会像传说的那样"太极十年不出门",也绝不会那么不堪一击。但是如果练错了,那么即使练30年也未必进得了门,更别提出门了。
然所以能致胜者,皆在动静之间,动静已发而未发之间,谓之真动静也(在打人前先要观察敌人的动静儿)。手要灵,足要轻,进退旋转若猫形。身要正,目敛精,手足齐到定要赢。手到步不到,打人不为妙。手到步亦到,打人如拔草。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并中心,拳打丈外不为远,近者只在一寸中。足落似树栽根。眼要毒,手要奸。步踏中门,钻入重心夺敌位,即是神手亦难防。用拳须透爪,用掌要有气,上下意相连,出入以心为主宰,眼手足随之。两足重量,前四后六,用时颠倒互换。夫有定位者步也,无定位者亦步也。如前足进后足随,前后自有定位。以前步做后步,以后步做前步,更以前步做后之前步,以后步做前之后步,前后自定位矣。左右反背如虎搜山,乘势勇猛不可挡,斩拳迎门取中堂,抢上抢下势如虎,鹞落龙潜下鸡场,翻江倒海不须忙。丹凤朝阳势为强,云遮天地日月交,武艺相争见短长。三星对照,四梢会齐,五行俱发,六合弥结,勇往直前,纵横高低,进退反侧,纵则放其力,勇往而不返,横则裹其力,开合而莫挡,高则扬其身,而身若有增长之意。低则缩其身,而身有钻捉之形。当进则进摧其身,当退则退领其气。至于返身顾后,亦不觉其为后,后即前也。侧顾左右亦不觉其为左右矣。进头进手须进身,身手齐到法为真。内要提,外要随,打要远,气要摧。拳似炮,龙折身,发中要绝随意用,解开其意妙如神。鹞子入林燕抄水,虎捉绵羊抖威风。取胜四梢均要齐,不胜必有怀疑心。声东击西,指南打北,上虚下实,灵机自揣摩。左拳出,右拳至,单手到双手来。拳由心窝去,发向鼻尖前。鼻为中央之土,万物产生之源,冲开中央全体皆糜。两手结合迎面出,自然把定五道关。身如弩弓拳如弹,弦响鸟落见奇鲜。遇敌犹如身着火,打破硬进无遮拦。何为打,何为顾,顾即是打,打即是顾,发手即是处。计谋精变化,动转用精神,心毒为上策,手足方胜人。何为闪,何为进,进即是闪,闪即是进。不必远求尚美观,只在眼前一寸。静如处女,动若雷电。肩窝丹田吐劲,气贯掌心,意达指尖前,气发自丹田。按实用力,吐气开声,遇敌来势两相交,风云雷雨一齐到。

推手的作用:1.交流拳技。2.保护作用。即不允许出手打伤对方,但可以发力推对方。3.可以用技巧降服对方,让对方心服。4.研究探讨拳理和技巧,寻得理趣。5.交友。6.其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