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731|回复: 0

武林高手兴化论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6 08: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林高手兴化论剑.jpg

武林高手兴化论剑.jpg


 7月4日上午,兴化市举办“武林大会”庆祝武术协会成立三周年,各路高手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与喝彩。

 兴化市武术协会主席、该市公安局副局长李从德说,兴化市武术协会有会员1200多人,并已由城区向农村辐射,张郭、戴窑等乡镇有会员100多人。

  “武痴”当“教头”

 51岁的陆林祥,表演的“燕青拳”身轻如燕。陆林祥11岁时开始习武,还精通少林拳。

 “一年365天习武,40年从不间断。”陆林祥说,父母专门腾出一间房给他练武。好天去公园练,雨雪天,就在这间练武屋里走八卦,练沙袋,春节也如此。有人因此说他是“武痴”。

 “一天不练自己晓得,两天不练师傅晓得,三天不练学生晓得!”1988年,陆林祥办起少儿武术培训班,以后年年都办。每天早晨6点钟左右,在公园里,陆林祥忙着教孩子们压腿、下叉、托腰。跟他学武的有学龄前儿童,也有小学生。弟子朱田友曾在第二届中国武术节华夏武状元争霸赛上,获得60公斤级全国散打冠军和“金腰带”奖。

“祁门通臂拳”的第七代传人

 47岁的董庭芳12岁开始习武。“当时家里没有武术器材,市场上也买不到。就找来古城墙的墙砖,在墙砖上钻一个洞,做成石杠(杠铃)练。”

 “祁门通臂拳”第六代传人周宝昌,是董庭芳嫂子的舅舅。一天,周宝昌从南京到他家做客。听周宝昌讲起传统武术文化和学武的故事,董庭芳着了迷,想拜师。后来,周宝昌去北京请来师父―――“祁门通臂拳”第五代传人李宝明,一起到兴化对董庭芳进行了仔细目测,才同意收下这个徒弟。

 “为了学武,每年要去南京两次,每次要住上10多天。”董庭芳说,师父口授心受、言传身教,“祁门通臂拳”的基本要诀是:“腕是绵,臂是铁,手如钢草筋如铜,两条胳膊是皮鞭,腰是螺丝,胯是奔马脚是钻……”

“病坛子”成了太极冠军

 陈艺农,这个50岁的女人看起来像40岁。

 “武术帮我摆脱了亚健康,成为一个健壮快乐的人。”陈艺农说,她原来患有植物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等慢性病,上班都很难支撑了。一次,看到厂里两个老工人练太极剑,很精神,她也想花点时间练。兴化城区九顷小区有人晨练,陈艺农一大早就去了,在这里学起了太极拳。

 2003年6月,泰州市首届武术大赛上,陈艺农夺得陈式五十六太极拳金奖,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到目前在我市累计获奖10多次。

学到功夫带回乡下

 刘春兰家住兴化市戴窑集镇。2006年下半年,为了照顾在兴化城里读高中的儿子,她租住到城里张阳小区。闲暇,她发现城里健身运动非常热闹,就加入健身点练起太极拳。学了3个月,刘春兰被选送到靖江参加武术比赛,她打的二十四式太极拳竟获得了亚军。去年,参加泰州市武术比赛,她的三十二式太极剑获得了冠军。

 去年,儿子高中毕业后,刘春兰回到了家乡。她把在城里学到的武术健身项目传授给邻居和姐妹们,带了40多个“徒弟”,其中有10多人加入了兴化武术协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