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我就喜欢中国武术,因父母传统思想的约束,一直没有机会去接触它,但习武的念头在我内心从来没有放弃过。直到2017年3月份,在广场上遇见方师傅,我悬着的心终于有了着落。方师傅和我是同乡,教学员的是陈氏太极拳。他老人家是正宗的陈氏太极第十三代传承人。后来通过多方了解和接触,才知道他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太极拳名师。处于对太极拳的热衷,就义无反顾的投在方师傅门下。跟师父学拳近两年时间,对太极拳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慢慢体会到太极拳的奥妙所在。下面就谈一下我自己习练太极拳的一些切身体会。
首先学练太极要有“勇”的精神。我这里讲的“勇”不是逞勇斗狠,而是要勇于面对、勇于挑战、勇于创新。
首先学拳要勇于去面对。因为师父平日是在广场上教拳,公共场所围观的人自然很多,少不了一些人的指指点点。特别是刚开始,脸皮薄,拉不下面子。再加上初学,动作僵硬不到位,经常跟不上师父的节奏,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沉下心来,有勇气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做好自己,专心练拳。要做到心无杂念,内心只想着师父教的动作反复练习,十遍、百遍、千遍、久练自化,熟极自神。师父拳架打的这么漂亮,也是经过几十年来不断的反复练习才有如今的成就。其次练拳要勇于挑战自我。初学太极的人关节韧带柔韧性都不是很好,马步不够低,重心不够稳,打出来的拳比较僵。只有韧带拉开了,拳架才好看,动作才能到位。拉韧带对初学的人来讲是一件很辛苦也很痛苦的事情,我们要勇于挑战自己。韧带拉伸练习,一天可以拉一点,日久天长,坚持不懈,慢慢的自然而然也就开了。不要总是认为自己年纪大了,筋骨已经老化,给自己找借口。要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到自然成。想想自己能打出一套漂亮的太极拳,吃这点苦受点累算什么!再就是学拳要勇于创新。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师父教导我们应该博采众长,汲取兄弟门派的拳理拳法之精华与本门技法融汇贯通,结合实际,不局限于师父教的一招一式,要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师父经过这么多年来太极修炼,在原有的拳法基础上也是不断勇于创新,时常会为比赛或表演设计一些精彩太极套路,并获得表演奖项!
目前在练的太极缠丝养生功就是方师父为初学学员精心设计的,养生功如果熟练的话,学习后面的老架一路就非常容易掌握了,在这一方面师父给弟子们起了很好的带头创新作用。想想先祖创拳,从原始的太极拳后来发展成老架一路,二路,新架一路,新架二路,小架、赵堡架以及后来衍生的杨氏,吴氏、孙氏、武氏等各大太极门派,都是在原有太极拳基础上进行创新的结果。 作为师父的弟子和陈氏太极新一代传承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先辈在拳法修炼方面“勇”的精神,开拓进取,把太极拳“勇”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