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125|回复: 0

上海树立武术历史新标杆 一个体育电视人的体验与感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4 08: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跨入2020年之际,窗外寒气逼人,而上海广播电视总台(SMG)五星体育频道的总编室内却热气腾腾。在专注于武术搏击节目的资深编导高频的工作台历上,记录着将要做的几件大事:1、第十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沪成功举办,中华武术如何进入奥运会将再次成为热门话题;2、如何利用2020体育大年进一步推广武术搏击赛事和中华武术文化;3、与各方合作筹备《武术春晚》选拔大赛并积极传播优秀武术节目内容……
微信图片_20200104081123.jpg
一、“功夫”与“武术”是世界的               
作为一个资深的体育电视人,高频与我谈起了“功夫”与”武术”,自有他的见解与观点。他认为:如今“功夫(Kung-Fu)”和“武术(Martial-Art)”都已成为世界性词汇。曾经有人说,是李小龙花费了十多年工夫把“中国功夫(Chinese Kung-Fu)”写进了英语词典,让许多西方人对“中国武术(Chinese Martial-Art)”顶礼膜拜!也有人说,是全世界各民族武术家们花了几千年的工夫逐步把“功夫与武术”传承融合,才有了李小龙的发扬光大……继李小龙之后,成龙、李连杰等武打明星又成功杀进好莱坞,在一系列功夫电影中展现了中国武术的魅力。尤其是李安导演拍摄的《卧虎藏龙》,更是把中国传统武术的艺术气质和文化意境、诠释的淋漓尽致,影片也斩获了多项奥斯卡大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大奖。再加上近些年甄子丹的《叶问》系列、吴京的《战狼》系列……可以说,中国武术的电影艺术价值得到了相当充分的大众化传播和国际化传播。
微信图片_20200104081730.jpg
高频继续说,除了中国武术,世界上还有很多功夫流派:欧美拳击术(Boxing)、巴西柔术(Brazilian Jiu-Jitsu)、日本柔道(Judo)和空手道(Karate)、泰国泰拳(Muay Thai)、朝鲜/韩国跆拳道(Taekwondo)、俄罗斯桑搏(Sambo)、古希腊搏击(Pankration)、蒙古摔跤(Mongolian Wrestling)、以色列格斗术(krav Maga)、日耳曼擒拿术(Kampfringen)、印度武术(Kalarippayattu)、阿拉伯搏击术(Silat Mubai)、等等。从国际体育发展的层面来看,拳击、柔道、跆拳道、摔跤等项目很早就进入了奥运会,空手道也正式入选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拳击、自由搏击(站立式)、综合格斗等运动的职业化发展更是如火如荼。这些项目的赛事举办、电视转播、市场运营都取得较大的成功。相比较而言,以中国武术套路和散打为主题的赛事举办、运营、推广和传播,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动、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微信图片_20200104081735.jpg
二、全力传播武术搏击文化
高频自小热爱武术搏击,跟随一些专业人士学习过武术搏击的技法;他从事体育电视工作20多年,先后服务于CCTV-5和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五星体育),参与武术搏击赛事的报道和制作也将近20年。据介绍,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的《散打王争霸赛》,他作为实习记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武术搏击赛事的现场震撼与澎湃激情!之后的几届全运会、亚运会武术比赛和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及各类国内国际武术散打对抗赛事,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表演项目),他都参与过报道和制作,激情投入之后有了更深的感悟与体会。
微信图片_20200104081739.jpg
他认为,虽然以中国传统武术和散打为主题的赛事逐步迎来了高光闪耀的时刻,但2010年前后,随着K-1世界自由搏击赛、UFC综合格斗大赛等舶来品的进入和兴起,中国传统武术和散打赛事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有压力也会带来动力,随着政策的放开和市场的热度,越来越多的武术搏击赛事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相关的电视节目和赛事转播也应运而生。2011-2016年,上海电视台五星体育频道全新打造武术搏击项目的“重竞技之夜”,在周末“午夜赛场”为广大观众和武术迷带来四季不断的荧屏烈焰和令人热血澎湃的擂台较量——亚太《武林传奇》系列、《UFC综合格斗大战》、《环球功夫争霸赛》、《拳力争胜》周刊、纪录片《江南船拳》等等,这些精彩纷呈的武术搏击节目,都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各方好评连连。
微信图片_20200104081743.jpg
2017年,CCTV-5的《功夫春晚》,展现了众多草根武术人从“百姓擂台”打到“春晚擂台”的精彩故事;2018年,中国武术散打超级联赛全面展开,探索全新的俱乐部赛制和商业运营模式,也全程进行了电视与网络直播……高频身为上述节目和赛事的制作人兼解说员之一,富有激情的解说和入情入理的技术分析,让观众得益匪浅!而他认为自己最大收获就是:武术搏击的本质是文化,而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和穿透力是不分种族、不分国界的……
微信图片_20200104081747.jpg
三、上海武术世锦赛树立新标杆                                      
2019年,金秋十月,振奋人心的第15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上海举办。高频担任赛事的官方解说员,他每天在现场感受到了一浪又一浪的武林激情,更加深切感受到了本次大赛的意义与亮点:不仅是“扬我国粹,以武竞技”,更是在多方面展示给全世界一个奥运级别的“上海标准”。无论是赛事组织、场馆改造,还是直播制作、宣传推广等方面,本届比赛都体现了“上海标准”的精细与智慧。

本届武术世锦赛在多个方面刷新了历史纪录、创造了崭新的立意和标杆。来自102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官员和嘉宾相聚浦江、共赴盛会,创下了赛会历史参与人数之最。同时,上海还给武术世锦赛留下了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对外公开征集吉祥物,第一次大力度地去对接市场、创收盈利,第一次将套路与散打比赛分在两个场馆内举办,第一次设立套路创意集体项目,第一次将散打首金的决出提前到第二个比赛日……值得一提的是,组委会在半年之前就开展了“沪(who)是高手、武动天下” 系列主题推广,以及市民武术嘉年华、武术夏令营探营、武术登陆威尼斯双年展等活动。诸多创新举措,让更多的普通人感受新意、融入武术,促进全民参与、以武会友。此外,比赛场馆——上海闵行体育馆的智慧化功能再造与升级,前前后后的方案,至少改了十几稿,最终,不仅完全符合各项竞赛要求和安全保障,也满足了国际级赛事转播和市场运营方面的需求。组委会赛前还组织了两次测试赛,以“全要素演练”来精益求精,以通用培训为基础、专业培训为重点、岗位实训为核心……这一切赛场背后的努力与艰辛,最终让本届武术世锦赛实现了“开放、精彩、卓越”的办赛宗旨。  
微信图片_20200104081750.jpg
从2019年10月19日晚上的开幕式,到10月23日晚上的闭幕式,以及整整四天的赛事转播,由上海广播电视总台(SMG)派出精英制作团队倾情打造,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高规格的公用信号。 开幕式的节目呈现,通过“大道持中”、“人天和合”、“厚德载物”、“世界大同”四大篇章,汇聚了国粹武术风韵和海派文化特色,表达“会武中华,和美天下”的主题思想。闭幕式的主要亮点,除了精彩的冠军汇演和《精武中华》,还有精心设计的颁奖环节和会旗传递,强调以武术精神为火种、以武术传播为风帆,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扬到全世界。本届赛事的开闭幕式,均由SMG东方卫视中心创制团队打造,通过3D建模,度身定制舞美、视频、灯光、音响、威亚、转播方案,最终展现出来震撼人心、大气磅礴的视觉冲击效果。   2019年10月20日—23日的现场赛事转播,则由SMG五星体育与技术中心联手制作。双方共同组建奥运级别的最强阵容,动用了大型4K高清转播车一辆(11+5讯道), EFP 高清转播设备一套(9+3讯道),卫星车两辆,近90人的制作队伍,涵盖导演组、解说员、慢动作、摄像师、字幕包装、赛事数据、技术保障和信号传送等八大团队。整整四天,从早上8:00到晚上23:00左右,共计制作套路赛事 803 场,散打赛事 249 场,分为三路信号,通过卫星和网络向数十家国际国内电视和网络媒体平台传送。每一场比赛,通过数十台高清摄像机的捕捉和导演的切割,生动而精准地讲好了武术世锦赛每一名选手的精彩故事。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一改传统武术转播镜头在观众心目中的期待落差,本届赛事转播启用最新的“子弹时间”慢镜头技术,绕场一周72个相机镜头毫秒级同步,进行360度环绕拍摄,拳脚威猛、剑芒轻灵、刀劈昆仑、枪龙棍虎……大气磅礴的镜头画面如同3D电影大片一样震撼!由此创立的武术转播“上海标准”,将成为今后武术大赛的经典标杆。
微信图片_20200104081802.jpg
高频认为,本届武术世锦赛还有一大亮点,那就是规则的进一步革新和规范。几乎所有运动员和裁判员在谈及新规则带来的影响时,都提到了“严格、精确、客观”。新规则的出现让选手技术动作和裁判执法尺度的容错率越来越低,这对运动员和裁判员都是极大考验,也是武术运动迈向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关键一步。正如新任国际武联主席苟仲文表示:“始终坚定推动武术进入奥运会的目标和愿景。”   应该说,无论是套路项目还是散打项目,新规则的实施让本届赛事的竞争空前激烈。最终,13个代表团瓜分了44枚金牌,拿到奖牌的总共有30余个代表团,奖牌分布之广泛,也是前所未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因此评价说,“上海打造了武术史上的新标杆”。 新标杆、新规则,对武术(套路和散打)进入奥运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不过,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类大赛和活动积极传播武术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和加强群众基础。正如国际武联执行副主席吴廷贵先生所提倡的:“第一,以后要做‘段位制’,只要是武术爱好者,都可以有,段位制让练中国武术的人都能接受。第二是重视社交媒体,奥委会很看重,是评价一个项目传播力度的标准。第三,赛事管理可以更客观、更透明,加强运动观赏性,怎么让人看了之后觉得好看。”
微信图片_20200104081754.jpg
四、弘扬“功夫”、传播“武术”
2020年来了,武术项目没能进入东京奥运会的赛程之内,高频却认为并非坏事,他觉得应该变压力为动力、继续促进武术的变革和发展。对于世界武术发展前景,他充满信心:随着国际武联、各国武协、武术专业人士、武术爱好者乃至媒体传播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工夫”去修炼、积累、打造,一定会成就普及全世界的风采独具、引人入胜的“功夫与武术”文化!从而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功夫与武术”文化,其实质是人类所共有的“实现自我价值、超越自我极限”的一种实现方式,正如李小龙所提倡的武学境界“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中国武术更是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妨倡导一下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的“功夫与武术”文化,对于助力塑造国人的精神信念和文化自信,服务于全人类共通的人文价值观,是有极其重要的深远意义!
文/钱承飞

责编/张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