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57|回复: 0

扯掉“太极健身”这块遮羞布 看清太极拳濒临失传的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9 15: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认为我是要否定太极拳的健身功效!但你错了!我不但认为太极拳可以养生健身,而且还具有区别于其他运动的“独特”养生功效!我要讨论的是你现在打的所谓“太极拳”,还是不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国宝。
近年来总能听到一些太极大师在擂台上被暴打的新闻,而每当这个时候都会有一些太极名家和学者出来替“太极拳”站台,其主要观点是说: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太极拳作为武术的功能在逐渐弱化,而人们更加注重练习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能。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观点的逻辑。按照这个观点理解,太极拳的武术和养生功能就是两个可选项,我可以只练武术,也可以只练养生,当然也可以两个都练!根据我的需求,选择权在我。现实中很多太极拳的爱好者真是这么想的!
那么,这个逻辑对不对呢?
不对!


翻遍前辈们关于太极拳的论述,几乎全部都是武学的典籍著作,很少有专门关于养生健身的论述,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历史上太极拳一直是作为一门武学在传承发展。
由于太极拳独特的训练方法,使习练者在武技上身的同时,其身体的特性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后天返先天,复归于婴儿”,这是太极拳要追求的身体状态,它即是习武者的身体素质追求,也能体现出独特的养生健身效果。你可以想想,如果你的思想和心灵如婴儿般的纯净,身体如婴儿般的朝气蓬勃,那你的健康是什么状态?所以太极拳的武术和养生应该是一种伴生关系,一体两面,养生其实是习武的副产品。正确的习练两者皆有,错误的习练二者全无。我们的前辈讲话很直白,可你听了觉得别人是在开玩笑!
个人以为,拿养生健身为擂台上的失败找借口,其实就是为太极拳的现状找了一块遮羞布,它遮盖了太极拳几近失传的本质!大师之所以被暴打,是因为他们练的根本不是真正的太极拳,真正的太极拳基本已经失传了!
写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并不认同我的观点,但是没有关系,不同观点可以交流碰撞,理是越辩越明的。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失传太极拳的认识,为我们今后的辩论多提供一些素材。
在分享我的认识之前,我要先讲一个例子,这有助于理解我要分享的内容。

例:把两块体积和质量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桌面和水面上,两个木块都受到下面物体的支撑,那么木块的这个支撑力如何计算呢?有初中物理知识的人都知道,放在桌面上的木块用经典牛顿力学的公式计算,而水面上的木块要用流体力学的公式计算,这两种支撑力量的性质完全不同,所以在物理学里是放在两个不同的章节里讲述的。物体的性质不同,它产生力量的性质也会不同。“
物性不同,力性也会不同”,大家先记着我提的这个观点。
接下来谈谈我认识的太极拳,我们先从“太极劲儿”谈起。关于“太极劲儿”,各种专家学者写过无数的解读文章,天马行空,五花八门,至今我也没看到统一确定的说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大家身上都没有“太极劲儿”,对“太极劲儿”还处于思考和感悟阶段。本人认为,是否正确认识“太极劲儿”,是判断你是否正确习练太极拳的核心标准!正确的认识了“太极劲儿”,才有可能正确的认识太极拳,正确的认识了太极拳,才有可能正确的习练太极拳!所以,身体是否产生了“太极劲儿”,才是验证你太极拳是否入门的唯一标准!
那什么样的“劲儿”才是“太极劲儿”呢?
别急!我要先引入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太极拳词汇—“换劲儿”。
关于“换劲儿”,各种专家学者又写过各种五花八门的文章,什么圆弧了,角度了,切线了,技巧了等等。其实根本没那么复杂,说是“换劲儿”,就是把身上的劲儿给换了!就像我上面案例里说的,把木块从桌面上转移的水面上,支撑木块的力就“换劲儿”了,是支撑木块的力量性质彻底改变了!理论其实就这么简单,我们的前辈们描述的也非常精准,就叫“换劲儿”。
可是你不相信呀!
你回家要换鞋,你不是去找鞋垫儿,不是去戴鞋套,是直接把脚上的鞋给换了。那为啥叫你“换劲儿”你就不肯换呢?你为啥非要去找圆弧角度呢?原因就是你不相信呀!你不相信人身上的力量能被彻底换掉这回事儿!
多么神奇的创意,我有时候想,我们的前辈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太极拳,又是在什么理论支持下,发明了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呢?想想就令人钦佩!可是我们今天的国人对我们的前辈和传统的文化充满了傲慢与偏见,总觉得我们是先进的,前人是落后的!我们是科学的,前人是迷信的!听不懂的话,就说是故弄玄虚,理解不了的事,就持否定的态度!多么的悲哀!正是这种傲慢与偏见,使祖国的优秀文化太极拳被阉割的支离破碎,全无内涵,只剩下了一副空洞的框架。
我们接着说太极拳,前面案例讲了,不同性质的物体,产生不同性质的力量。那么,要改变力量的性质,首先就要改变物体的性质。要实现太极拳的“换劲儿”,就要把身体的固体特性,改变成类似于液体或气体的特性。大致想象成站起来的一团水或是一团气。能想通这点,你对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就不会质疑了,松、松、松,太极功!全世界所有的搏击术都追求力量、速度、技巧这三要素,唯独太极拳要放松,要不用了,要缓慢,要以不变应万变!
所以很多人认为太极拳就不可能是个搏击术,也有专家说过去的太极拳是武术,打的很快的,后来为了锻炼身体,才慢下来的,这基本都是不懂在胡扯。太极拳这么练的真正目的就是改变身体特性,将固体特性的身体改变成类似于液体特性的状态,从而将身上的杠杆力性去掉,换成类似于“浮力”性质的内劲儿,这个内劲儿就叫“太极劲儿”!这是身体松空、松透之后,人体内部能量的自然外现。身体上有这种现象的朋友,我就要恭喜你,你的太极拳修炼入门了!
接下来我再说一下“太极八法”,今天满大街都在推广“八法五步十三式”,我个人是比较反对的,因为会把太极拳爱好者的认知带到沟里去。八法不是八个动作,是太极的八大“劲法”。
这个很多人又理解不了了!没关系,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比如剑法。就是我如果手里有了一把宝剑,我就具有了基本的砍人功能,但我还不够厉害,遇到高手我砍不到人家,所以我需要练一套用剑与人搏击的方法,这套方法就叫“剑法”,大白话就这么解释。那太极拳的“劲法”又是什么呢?同理呀!就是我身上有了“太极劲儿”之后,我在搏击中用这个“劲儿”的方法。“太极劲儿”在身体里面,不能像宝剑一样用手抓着乱晃,它要通过意识驱动,依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来运行,这个理论就很深了,我就不讲了,留着以后我们讨论。总之,“太极八法”是太极拳精华中的精华!它绝非八个动作。
解释了几个核心词汇之后,我们来简单的描述一下太极拳训练的目标和步骤:
1、通过放松、不用力的训练,来改变身体的固体特性,使身体在运动时能体现出液体的特性。所谓的行云流水,大概就是这个状态。这里特别要注意,是你本身要变成了“水”,而不是做出水的样子,这两者是本质的区别。到这一步,有一个验证的方法,就是别人推你的时候会推不到东西,推猛了力量找不到支撑,会感觉从你身体里穿过去,这就是松透了。
2、“物性变了,力性就变了”,这我们前面讲过。通过“换劲儿”,把身上的杠杆力换成类似于“浮力”的太极劲儿,这个不用你刻意去练,身体松透了里面的能量就包不住了,往外冒,你就清楚的认识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