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振明 现在人们常把健康一词挂在嘴上,特别是疫情之后,更是收到人们的信奉和追捧。可何为健康:如何健康大家确知之甚少。再当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的各种欲望也在不断地随之攀升,无论是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中的压力都在层出不穷的加大,为了减缓压力,有的练静的,有的练动的,有的人相信食补,也有人用药补。为了获得健康,人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近我在网络上常看到一句话“人的健康就是一”而后面的房子、车子、票子等等都是零,而前面的“一”要是失去了,后面的零在多又有什么用啊。多么有哲理的阐述。可话又说回来了,人的一生又有谁能摆脱掉后面的许许多多的零呀。因为衣食住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有谁能离得开呢。但是,万事都有度,度是什么?度就是我们寻找平衡的一把尺子,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源于内在的气血平衡和经脉的畅通,而这个平衡与畅通是受心性、情绪的变化所影响和制约,中医学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心静性则柔,性柔体则强,体强身则健,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心性都能达到平衡才是真正的健康。这也正与太极拳修炼所追求的修心养性、强体健身的目标一致。所以说运用好太极健身养生的方法,坚持不懈的修炼,就可达到健康的目的。在这里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太极、太极拳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从健身的角度去看待运动太极图,我们不妨把一个人看做是一个太极球,身为阳半球,性为阴半球,体为阳中阴,心为阴中阳,在脊柱的上领下垂的支撑下,气血围绕任督阴阳靠胸腹折叠一吞一吐,平缓、均匀不间断地在有型无型之中自然规律圆型运动,这就是太极的运动方式,它贯穿了人体的经络脉络,同时又带动四肢、阴阳互济,虚实分明,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健康平衡运动。在练习中我们不仅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而且再实践中还要不断地去练、悟、练上下工夫,只有通过不断反复的习练,悟觉到身心内在的细微变化,从变化中寻找到规律的东西,再按规律坚持不懈的修炼,才能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好太极,不辜负几千年太极赋予人类阴阳平衡的健康财富。作为一个太极人不仅只存一个太极身,更主要的是要有一颗含有禅儒道的太极心。《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道医也讲“病由心生,心应道医”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实践中不难看出,修心养性,才是我们强体健身获得健康的前提和保障。修心永无止境,太极拳永远再路上。只有不断的探讨、认识、掌握和运用好太极,才能获得身心健康之硕果。以上是我习练太极拳的一点体会,有不正确的地方望各位老师斧正。
作者:孙振明 责任编辑:太极网小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