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128|回复: 0

区别于大众的传统太极拳基本功体系--苗玉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2 11: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240722114641.jpg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其起源与发展深深扎根于生活。传统太极拳的基本功体系更是独具特色,意义非凡!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扎实的根基至关重要,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亦是区分传统太极拳与太极操的关键所在。我们所习练的传统太极拳和当下社会上广泛流行的普及型太极拳存在本质差异。
微信图片_20240722114703.jpg
  暂且不论过往,仅着眼当下,部分太极拳组织未能依照传统的基本功训练系统循序渐进地开展进阶练习。而我们的显著优势在于:他们所缺失的,我们拥有;他们所困惑的,我们明晰;他们所具备的,我们同样知晓。
微信图片_20240722114700.jpg
  太极拳中有言:“理通拳而明。”中国的武术皆源于民间,任何实践都与生活紧密相连。无论是基本功还是套路,皆需坚实且强大的理论体系支撑,而这些体系无一不是源自生活。我们当下进行的所有基本功练习,恰恰是在贯彻与践行诸多农耕遗留下来的生活生产元素,通过一代代前辈的智慧总结、提升、转化而成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基本功理论体系。再通过持续强化肢体记忆,让每个动作简单易练、精准到位,且有助于增强内在功力。
微信图片_20240722114653.jpg
  需要铭记,我们绝非仅仅练习外在的招式动作,而是要强化内在的内劲,即所谓的“筋骨劲”。我们现有的一整套系统化训练方法,在这里只是一小部分,做为抛砖引玉如下:
  首先,通过科学的热身、伸筋拨骨,促使周身肌肉气血活跃,再做其他桩功。下面进一步分类细说。
1. 浑圆桩培育内气;
2. 揽扎衣、单鞭左右二八虚实步桩功,沉肩坠肘,心气下降,上身自重下沉,强化腿上力量。
3. 缠丝功(有的叫背丝扣)运动轨迹有横立圆、纵立圆、单手、顺缠、逆缠,促使裆劲内撑外裹,做到逢见实腿旋转下沉,掖合腹股沟,使裆腰胯虚实变化更灵,脚下借地面的拧劲反弹更足。
4. 云手缠丝功,云手的身法要求是双手各管各,左管左半边,右管右半边,手腕不超过身体的正中线。它的运动轨迹并非单纯练手臂运动,而是通过裆腰胯,也就是下盘带着上盘走,上盘随着下盘动,进行同步周身上下前后左右缠丝运动。它的身法要求和第三缠丝功一样。
5. 十三功法的练习,能让大家领会到在拳架的运行当中明白什么是掤、捋、挤、按……
6. “推磨子”(农村常见做豆腐用的小磨子的手推磨工具),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腰裆胯与手臂进行内旋转、外旋转的训练。
7. 铺地大云手是一种大身法,主要作用:伸筋拔骨,强化两肩膀对拉,促使肩胛骨与整个肩膀松沉灵活,同时加强胸腰折叠。在下势中,臀部与地面保留十公分左右,但不可座到地面,在上下左右对拉中加大筋膜拉伸,同时增强腿部力量。
8. 拔井绳桩功(提水式)能够强化腰裆劲的运化。
9. 压肩法的练习,通过下盘腰裆胯的旋转,强化上盘肩肘手下压,促使裆劲内旋更充足,肩胛骨与肩膀头带动肘手下压,合劲沉劲更好。
10. 白鹤亮翅的上下内圈、外圈滚化盘练,可提升胸腰折叠以及裆腰胯运动能力。
11. 摇辘轳功法,模仿人在井台一圈一圈地把水桶绞上来的动作,通过手臂、脊柱的运动使腰部更有力量。在做这个功法中要注意步法、身法、手法、丹田气、腰部的力量,尽量做到整体合一。
微信图片_20240722114638.jpg
  在以上基本功的基础上进而进阶到“四门斗”。那些步法、身法、手法、腰脊的劲力、丹田劲、腰裆胯的力量等等,总之是一种整体合一的整劲。这里借用我师父陈堂大师的几句话:“起落在腰,旋转在胯,泛臀,翻臀似翻浪,长年练,定根基,风摆柳,大甩手,浑身练成拨郎鼓,左右变迁压腿根,腰似车轮腿似钻,双手好似空中燕。”细细体悟,太极拳的劲力皆在其中,妙不可言!
  最后,借助“四门斗”的专项训练,使身体各部位达到理想状态。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验证,查看动作是否准确。其标准为:不论是裆劲的外旋还是内旋,膝关节必须确保是折叠关节,不能左右拧撇或者跪膝;同时,脚下保持内六外四(大拇指与脚跟内侧),脚踝前六后四;裆劲内撑外裹,形成裆内十字框架(泛臀、翻臀),维持腰椎生理结构,正如老前辈所言:“拳理即生理。”
  在以上基本功夯实之后,再进阶融入到整个套路之中,方能收获事半功倍之效,也才不会在运动中受伤。
微信图片_20240722114623.jpg
  唯有如此,作为传统太极拳的传承者,我们才能真正守住传统太极拳的根脉,与当下社会上大众化的太极拳形成本质区别,让传统太极拳的传承更具深远价值,绽放出旺盛的生机!
  请记住:大道至简,小道至繁,邪道至玄!
责编:郭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