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824|回复: 7

论剑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16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叙述:
  练拳的一般说来比不练拳的多少要灵便些。但要称什么技击名家、什么精技击,恐怕就有个标准问题了。据我所知,杨澄甫、吴鉴泉、陈发科等可以称为武术名家,但很难称得上是什么技击名家。技击名家至少要符合两个条件:硬条件是在擂台比赛中名列过前茅。软条件是在擂台下赢过不少有名的练家子,但不是自吹出来的而是历史上确有所载。就杨澄甫、吴鉴泉、陈发科来说都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至于精技击,则更是说明其技击造诣非一般同道所能及的。堪称精技击的,一般是指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技击高手。以吴公仪的技击水平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什么精技击的。吴公仪至多可以算是略懂技击而已。太极拳是个好东西,但它的好处主要是在明理、健身与修身上。硬要说它有什么技击特效,那就只有去吹肥皂泡了。最近在《武林》杂志上看到了一篇童旭东先生的文章,其中谈到了太极拳的技击问题,谈的很有见地,很有水平,这样好的文章实不多见。真能把童先生的这篇文章读懂了,也就能明白太极拳在锻炼上是起什么作用的,同时也就能明白,为什么说武术家与技击家是有联系的但又不是能划等号的。
  技击的成就七分在人三分在艺。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技艺的品位在于其是否能合于理。术合于理近于道则不分优劣。从这点上讲形意八卦太极皆为上品之选。若单就技击而言,形意考究发力之道,发力乃技击之基础,故用于技击似更直接。所以近百年来善技击者多出自形意一门。但太极、八卦于技击上也各有独到之处,只因其特点不是技击术之基础,故纯修太极、八卦而不及其他者,欲成就技击难矣。人言马贵只练八卦不及其他,其实马贵兼练少林罗汉拳,其拳路不仅有转圈,更有直趟,出手甚硬。真正的技击大家非博采众长不可。民17之国术国考、民18浙省、上海两次国术大赛其名列前茅者多为内外家兼修。其中尤以练少林、形意、查拳、通背、摔跤者为众。他们所兼修之太极、八卦,也只是孙氏太极、孙氏八卦,也就是经过孙先生改善了的太极、八卦,与老谱的太极、八卦已有出入了。傅钟文先生讲:孙先生在世的时候,就被世人视为神一样的人物。傅先生说,当时有名的技击家大多拜在孙先生门下。但到底孙氏拳好在哪里,我没练过,所以也说不出来。而我所认识的一些孙先生的弟子,都是原来就有其他拳术的基础,后来又得到过孙先生一些指点而有成者,如李玉琳先生等。他们的拳大多很杂,很难说哪一手是谁的,哪一手又不是谁的。任何一门艺术都有绝顶天才,孙先生就是技击艺术的绝顶天
才。但天才的弟子不一定还是天才。不是天才的师尊也不一定就教不出天才。没有当过状元的师傅有可能教出当状元的徒弟,同样,得过状元的师傅不一定就有当状元的徒弟。彼一时,此一时。不能由彼及此,也不能因此非彼。还是就事论事的好。
 
纯阳叙述:
  孙剑云、尚济、马岳梁都不是职业拳家。一些真正的拳家解放后很少出头。象孙存周和许延曾都是身怀绝艺者。但又有谁去研究他们的艺业和事迹呢?自1956年国家体育领导部门开始反唯技击论后,有真正能耐的拳家更是很少露头了。我并不否认孙淑容、马岳梁他们在太极拳方面的造诣,但是他们在拳术上的实际功夫是根本无法与尚云祥相提并论的。尽管他们比尚云祥活的年头长,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养生有道而已。
skate评述:虽然技击是内家拳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也不是全部。许多成名的或享有高寿的拳家都不是技击高手。而许多技击高手的惊人绝技一生也难得用几次,终生默默无闻。这点学拳者不可不知。



发表于 2003-8-23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You are not of a pig.
发表于 2003-8-26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扯
杨无敌的名头是怎么打下来的?
有点脑子好不好?
发表于 2003-9-25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再迷信什么神功了,技击是一门讲求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

杨无敌是杨露禅,在座的有谁见过他的拳是什么样子的?我估计和现在的杨式拳有很大出入吧。真正的技击名家全大的不是那么漂亮的。看看形意拳就知道了。

所谓的松,不过是为了去掉人与生俱来的低级的本能反应,即丢和顶。这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你见那个真打的粘在一起的?高手打低手才会好看,想叫你出去就出去,叫你跑不了就跑不了,叫你趴下你就得挺在地上。

发表于 2003-9-29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练拳不懂养生也不行啊

要不然,死得太早,可惜了

发表于 2003-9-30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对太极而言。能够确定有真正技击功夫的只有四个人
杨露蝉 杨班侯 杨健侯:父子三人进京开创了太极拳的天下,若无真功夫,只是摸摸鱼,没人肯买帐。否定他们,也就否定了整个太极拳。
陈长兴:好师父不一定有好徒弟,但好徒弟一定有好师父。根据这个理论,陈长兴的功夫也不容置疑。
其他诸位大家,从学于以上各位,是否学到了真功夫,就要看文献记载了。
发表于 2003-10-1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得有点道理,说到杨式太极也不能漏了杨少候、杨澄甫、田兆麟喔!他们对杨式太极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倾注毕身精力的!
发表于 2005-3-23 1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没有见过真正的太极拳交手吧!我师兄和咏春拳师交手,一次对方上来就是搂头撞膝,我师兄低头顺化的同时,左手下按护胸,上棚其搂头手,同时上步挤发,只是几秒的时间,就把其打飞出去。交手两次,咏春拳师都被打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