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4116|回复: 5

[转帖]太极十三势的定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20 1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十三势的定义

 太极十三势是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十三势即:掤、履、挤、按、採、挒、肘、靠、进、退、盼、顾、定。有关太拳的功法,功理、拳理的文章很多,但多年来武术界对术十三势尚无统一定义,甚至还有着很大的争议,要研究太拳,就要研究太极拳的原理和太极拳的基本技法。笔者通过多年珠研究,已成功地用《易经》和阴阳五行理论对太极拳原理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同时推断出了太极十三势和由来,拙文《太极拳原理和太极十三势》被收编在论文集《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中,并刊登在《武当》1990年第6期上。这里,根据《太极拳原理和太极十三势》(以下简称《原理》)中的结论,并结合前人研究的一些结果和资料以及笔者多年来练拳推手的体会和理解,对太极十三势这十三个技法分别作出定义,以望能与武林同道共同研究,为更好地发展和推广太极拳尽一份力。

    一、太极拳原理简述

 太极拳原理就是:“由人(太极)以刚柔(两仪)两种劲路,用打八方(八卦)的手和跳踏五位(五行)的足来完成的一系挒动作,在格斗中必须由五行、八卦来指示,八种劲法与先天八卦图相对应,各属基性,五种步法与五行相对应,各适其理,并遵循阴阳、五行八卦(太极图)原则。”归纳起来讲就是:“胸怀太极、手按八卦、足踏五行”。

 由此可见,太极十三势不是一些固定的动作和指式,而是一些技击的法则,劲力的性质和用劲的方法,筒称技法。

  太极十三势是组成太极拳的基本骨架,它贯穿于太极拳的所有招式中,换名话说,就是太极拳的各种招式都由十三势中的一势或几势所构成。十三势本无固定的招式,而根据十三势应敌制敌又可形成一定的动作和招式,这是运动对敌的结果,因此说:“太极本无法,动即是法。”那么,十三势的具体内容和定义是什么呢?它是按什么定义运动成法的呢?

    二、太极十三势的定义

 太极拳的创造者没有为十三势留下任何文字的定义,而十三势又有明确的文字命名。通过《原理》中十三势的由来,以及与其字音形相近的字,取其对技击拳法有用的含意,结合资料及对太极拳的认识来解其意,我想离创拳者的本意不会太远吧!好在祖先留下来的方块字,对其最好的研究方法莫过于从音形求意,创拳者也不至于脱离这一点。

 (一)掤 定义

   字,在字典上, 掤 (bing) 读作“冰”音,指箭盖子。通冰,此外再也找不到其它的解释。由此可知, 原来并没有专门的技击含意,而且它是名词。因此我认为它是太极拳的创造者为太极拳专门选用的字,作为“掤  ( beng 音朋 ) ”它是一个太极拳的专用字。

 有人认为 就是捧,即向上托的意思,同时掤就是膨,象充气而未满的皮球,按下这边,那边鼓起,绐终按不彻底,而使力下不来(见诗郑风《抑释掤忌》)。

 也有人认为“逆敌势而向上,使敌力不得降者谓之掤,”意思是搭手时敌人的力由上向下压来,我使敌人的力量不能下来的劲法叫做掤(见许 厚《太极拳势图解》)。

 还有人认为掤就是架,就是烘托,由下而上掤架敌力使其不着我身,即由下而上烘托敌手足(见姜容樵《太极拳讲义》)。

 吴式太极拳传人徐致一先生把掤解释为“是一种向前而又向上用力的斜线动作”(徐致一《吴式太极拳》)。

 太极拳名家顾留馨先生将掤解释为“是通过长期的认真的对太极拳的推手的练习,练成一种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灵活而又沉重,富于弹性和韧性的具有粘、化、逼、捆作用的劲”。(见顾留馨《太极拳术》)。

 以上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它们都是讲述了掤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意思,没有全成地解释掤。

  这里先查挒出与掤音形相近的字,取其对技击有用的意思,并参考上挒解释,挒出如下。

 捧( peng ):两手托着。

 抨( peng ):弹的意思。

 膨( peng ):胀大,扩大,增大。

 崩( beng ):被弹射的物体击中。

 摈( bin ):抛掉、排除。

 篷( peng ):遮蔽物。

 托( tuo ):用手掌承举。

 架( jia ):搭、支起。

 将上挒字解合并归类用于技击,则其解释如下。

 捧托:指捧托敌双手不使其着我身。

 篷架:指架格敌手足不使其击中我。

 抨崩:指用弹抖的方法将敌击退。

 膨摈:指扩大自己周围的空间排除周围不利因素。

 我认为,上挒字解才包含了掤的全部意思。将其结合《原理》中掤的劲力,即纯刚之劲,得出如下定义:

 掤( peng 音朋)就是遇敌时以坚韧的纯刚之劲,用捧托、架格、弹抖等手法将敌击退或使敌不能靠近的技法。

 (二)履的定义

 履字,音履( lu ),在字典中无此字。有写作“捋”(见《四十八式太极拳》),也有写作“摅”(见《太极拳讲义》)可见,履是太极拳的创造者为太极拳创造的字,作为履,它是太极拳的专用字。

 作“摅”者认为,摅( lu 音履)就是舒,展布的意思,即遇敌交手时用摅法化散敌劲(《太极拳讲义》)。

 也有人认为,履就是摅( shu 音书),   这是取同音字舒之音。舒展开,摊开的意思。即在交手中敌人劲力向我涌来时,我用摅字诀将敌人劲人全部舒散化开(《太极拳势图解》)。

 徐致一先生将履解释为:“是顺着对方主力前进的方向向自身而又向两傍用力引带的斜线动作。”

 顾留馨先生认为:“凡是用意念贯注于手臂任何部位,粘贴对方臂部作螺旋式划弧向后或右或下地履化来劲,引进落空,使对方立身不稳的,都是履劲的作用。”

 这些说法仍没有全面的解释履,仍用前法挒字解如下:

 捋( lu 音履):用手顺着抹过去。

 捋( luo 音罗):用手握着东西,   顺着东西移动。

 搂( lau 音喽):往怀里的方向拨。

 履:是《易经》中一卦,“履虎尾,不 人。”即?住老虎尾巴而不被老虎咬伤,这是履字的来源。

 将以上字解用于技击,则其解释如下:

 捋:将敌人攻来的双手顺着其攻来的方向拨带引开,或握着敌手将其顺势拉开。

 搂:将敌人攻来的手向怀里带。

 履:柔能克刚,以柔履刚,没有危险。

 我认为,这些字解才包含了履的全部内容。将其结合《原理》中履的劲法,即内柔外刚之劲,得出如下定义:

 履( lu 音履)就是用双手以刚劲固住敌攻来的手臂,同时内有柔劲顺敌攻来之势用顺拨回带,外拉,旋抹等方法使其攻势失效或顺势将其发出的技法。

 (三)挤的定义

 挤字,查字典知,其意为压榨,互相推、拥;紧挨着,不容转动。另外还有排斥的意思。

 有人认为挤就是排(斥),推,用手挤物前进。即用手或肩、背挤住敌方使其不得动,从而将其推掷出去(《太极拳势图解》)。

 也有人认为挤就是撞,就是排挤,即以手腕、臂、肘推捆敌人各部使其不能前进(《太极拳讲义》)。

 徐致一先生将挤定义为:“是一种向前而又向下用力压迫的斜线动作。”

 顾留馨先生将挤定义为:“挤是进功的手法,挤劲是我用力尽量挤去的意思。”

 我认为以上解释都包含了挤的意思,挒字解如下:

 压:紧贴住,不使物滑动。

 撞:碰、冲打。

 推:推掷,推捆,用手掌,掌背,手臂推击。

 排:排斥、排挤,使物离开。

 拥:聚到一块。

 将以上字解用于太极拳则解释如下:

 压:用一手将另一手紧压在敌人身上不使其滑动而被化开。

 推:用手掌、掌背、手臂将敌击出。

 撞:用手脚冲打将敌碰出。

 拥:将敌人的双手紧贴在其身上使其发不出力来。

 排:将敌人发出去。

 参照上挒注解,结合《原理》中挤的劲法,即外柔内刚之劲,定义如下。

 挤就是用柔劲压住敌攻来的手脚而使其劲发不出来,同时内存刚劲以身体的相应部位贴住敌人不使滑动而猛然发力将敌击出的技法。

 (四)按的定义

 按字,查字典知,意为:用手压或摁。止住,压住。

 有人认为按有向下的意思,用手止住,抑制的意思。即当敌用挤劲攻来时,用手按来抑制和止住敌人使其不得逞(《太极拳势图解》)。

 也有人认为按有抑制,按摩、据、捺等意。即遇敌袭击时用劲抑制,压住敌人身体相应总位使其劲力失效(《太极拳讲义》)。

 徐致一先生将按定的为:“是一种向下而双向自身方向用力下沉和引带的斜线动作”。

 顾留馨先生将按定义为:“凡是向下而又向自身的方向用力下沉和引带的弧线动作;以及微微带弧形向上或中或左,或右按出的动作,都是按的作用。”

 我认为以上解释都包含了部分按的意思,但不全面。依前法挒字解如下。

 压:以上面加重力,按住不放,用威力制服。

 止:停住不动。拦阻,使停住。

 抑:压制,抑制。

 摁:拥手按压。

 捺:用手按。

 按摩:回旋地揉。

 将上挒字解用于太极拳则其意如下:

 压、摁、捺:用手压住敌人攻来的手脚、按住不放。

 止:切断敌人进攻的劲力和必须经过的路线。

 抑制:用双手压在敌人手足上使其不能随意动作。

 按摩:用双手粘住敌人手足,随其移动,按照敌意动作后,回旋地揉而不使其靠近。

 参照以上字解,结合《原理》国按之功法,即纯柔之劲,定义如下:

 按就是用手以纯柔之劲力压住敌人功来的手、足、肩、肘等各部,并随其动借势粘带,回旋揉按,以抑制其攻势或切断其劲路使其攻势失效的技法。

 (五)?採的定义

 ?採字,查字典知,意为摘取。选取。挖取。的人认为太极拳用?制敌人的劲力就是採,就象静坐者抑取自身内动之气是采一样(《太极拳势图解》)。

 也有人认为?就是取,就是摘。另外选择后取之也是?。即太极拳中用爪抓取敌人各部位就叫做?(《太极拳讲义》)。

 徐臻一先生将?定义为:“是向下沉劲随即向自身左方或右方用于提带的一种动作。与?物时一落即起的动作相象。”

 以上解释包含了?的部份含议,不全面,同前释安如下:

 摘取:用于抓拿。

 选取:对众多可取之物进行比较后取之。

 挖取:用手掏起。

 提取:用手粘带走。

 由上可见,?的字意就是用手抓、拿、掏和粘带物品。用于太极拳就是用手抓、拿、掏、粘带敌人攻来的相应部位。

 参照以上解释,结合《原理》中?的劲法,即前柔后刚而刚多柔少,定义如下:

 ?就是用手以柔劲抓、拿、掏、粘带敌人用来进攻的相应部位,将其制住,而后手以强刚之劲顺敌运动之势击其牙应部位而将敌发出的技法。

 (六) 挒的定义

  挒字,音挒( Lie ),查字典知,意为搩 。   紾扭捩;转动。

 有人认为挒就是捩,就是拗,也是紾。转移的意思。太极拳转移敌人的力还制敌人之身就叫挒(《太极拳势图解》)。

 也有人认为挒就应写作捩,即扯、拗、紾等意,有转移的意思,捩住敌人各部使其前倾或趁其来劲使其后仰的就叫捩(《太极拳讲义》)。

 徐致一先生将挒定义为:“是顺着对方主力的方向循弧线用力使对方身体旋转的一种动作。”

 还有人认为“以手臂的侧击为挒。”“以闪为挒掌”。“当甲左履后,接着右肘下沉,右带化开乙之靠劲作为挒”。(傅钟文《杨氏太极拳》)。

 由此可见,挒法各说不一,前两种说法相近也和于挒位震卦,震为动,转就是最好的动。

 仍查挒同音形字结合上挒解释如下。

 捩( lie 音挒):扭转。

 拗( liu 音扭):固执。

 紾( zhen 音诊):扭捩、转。

 扯( che ):拉、撕破。

 趔( lie 音挒):身体歪斜,   脚步不稳的样子。

 分析上挒字解,我认为“趔”是挒的作用效果,而其方法就是“转移”,其动作有弧形的转圈,有撕开的架式。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原理》中挒的劲法,即前刚后柔刚少柔多之劲,定义如下。

 挒就是前手(或其它部位)以刚劲接敌攻,来的相应部位后通过走弧划圈等法使其劲通过我之身体柔化转移到后手(或适当部位)再以强柔之劲发还敌人使其失重的技法。

 (七)肘的定义

 肘字,查字典知,肘是上臂与前臂相接处向外凸起的部分。

 有人认为,拳术家以肘击人为肘,故可以肘作动词用,太极拳用肘之法皆为肘(《太极拳势图解》)。

 也有人认为,各派拳术中都有用肘的地方,而别派用肘多以曲臂直抵故胸腹各部,只有太极拳用肘多在推、挤、拥、靠中求其妙用(《太极拳讲义》)。

 徐致一先生将肘定义为:“是以肘击人或者用肘沉带对方手臂的动作。”

 还有人认为肘就是“被履者摺肘以使用肘法”。“肘下沉化开靠劲”。(《杨代太极拳》)。

 由此可见,肘本身是名词,而作为武术上用的肘字可作动词,即以肘击之意。

 分析上述说法,都包含了肘的意思,但“被履者摺肘以使用肘法”不妥,因为真正被“履”时已无法用肘,应为“被?时摺肘以使用肘法”。

 由此,结合《原理》中肘的劲法,即前刚后柔刚多柔少之劲,定义如下。

 肘就是被敌抓拿或制住某一部位时,用强刚之劲突然摺肘贴敌后用柔劲抵住敌人将其发出的技法。

 (八)靠的定义

 靠字,查字典知,其意为倚靠、挨近、依靠。

 有人认为靠就是倚,即依,依附于他物。太极拳近身时以肩胯击人就叫靠。有肩靠胯打之说(《太极拳势图解》)。

 也有人认为靠就是偎,依的意思。拳术中有靠手靠打等名词。太极拳中靠手尤为重要。因为无论何势不相靠不能懂劲,然后才能粘黏随连以击敌人(《太极拳讲义》)。

 徐致一先生将靠定义为:“是用肩去靠击对方的动作,它同时一样也是不及换手时趁势追击的一种方法。”

 《四十八式太极拳》一书中将靠定义为:“肩、背或上臂向斜处发力”。

 分析以上解释,除《讲义》认为靠是一种练劲的方法外(这显然是错误的)其余解释都认为靠有“用肩、背、上臂、胯等部位发力”的意思。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原理》中靠的劲法,即先柔后刚柔多刚少。定义如下。

 靠就是我被敌粘黏压制时,先以强柔之劲顺其势以肩、背、臂、胯或其它相应部位贴住敌人身体后,微失重心靠紧敌体,再用脆刚之劲于贴敌处突然发力恢复重心同时将敌发出的技法。

 (九)进的定义和寓义

 进字,查字典知,有以下意思:向前、向上移动,从外面到里面。

 有关太极拳资料中没有这一字的具体解释。由其字意知,其有向前,向上、进入之意。由《原理》知进在火位,火有向上及急进的趋势。因此进也有这一意思。进主要是用来指导步法的,步法只有配合招式才能用来击敌,因此进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它也可用于指导劲力发放的方向和寓示对敌的策略。故定义如下。

 进就是在敌已被我制住或其重心已经不稳时或敌欲侧避我时,及时向前踏进或发劲截敌发敌的技法。其寓示敌失势时急进之策略。

 (十)退的定义和寓义

 退字、查字典知,其意有:向后移动,离去、使向后移动。脱落等。

 有关太极拳资料中也没有这一字的解释。由《原理》知退在水位。水有向下流的趋势,遇到平地则停滞不前。因此我认为太极拳中退就是后退或重心向后移的意思。其定义如下。

 退就是在敌人正面攻来时,我向后退步或重心后移以引敌进而落空,使其攻势失效而处于被动地位的技法。其寓示敌强大时应暂时避开退于安全之处以待其势衰之策略。

 (十一)(左)顾的定义和寓义

 左字,查字典知,其意有:面南时之东。偏、邪、不正、错、不相合等。顾:回头看、看、拜访。因有左顾右盼之说,因此常以左字连用,表示向左看,这里就表示左。

 资料中无此字的解释,由其字意有:偏,不相合之意,故于太极拳中应为偏斜,不迎合的意思。

 由《原理》可知,左为绕进之意,结合上面分析定义如下。

 (左)顾就是在遇敌时避开正面而由两旁绕进,以避实就虚,避锋就钝攻敌制胜的技法。其寓示敌人以逸待劳时,我避开敌有防备的正面而绕由敌防备较弱的一侧攻敌的策略。

 (十二)(右)盼的定义和寓义

 右字,查字典知,其意有:西边。上(古人以右为上)。盼:看。因有左顾右盼之说,故常与右连用。这里就代表右。

 资料中无此字的解释,其字意没有技击方面的意思。我认为创拳者创造此法主要是用其所在金位,和有左就有右之意。由《原理》知,其有随从之意,则于太极拳应为黏随之意。由左表示绕进,故有应为绕退,由此定义如下。

 (右)盼就是当敌以变换而又不易对付的攻势向我攻来时,跟随其劲其步不即不离弧形后退以使其攻势失效而后寻机击敌的技法。其寓示与敌周旋,不即不离寻机反击的策略。

 (十三)(中)定的定义和寓义

 中字,查字典知,其意为,和四方等距离的地位。

 定字:查字典知,其意为:使不移动。

 由上可知,中定即站在中间不动的意思。在太极拳中则应为以静制动之意。由《原理》可知,中定有固守原地之意。结合前面的解释可定义如下。

 (中)定就是在接敌时敌人未败而退,或虚晃引诱时,固原地不动步,不发劲,作好准备待敌进攻再按生克制敌的技法。其寓示以殂制动和以逸待劳,严阵以待的策略。

 三、太极十三势的运用原则

 太极十三势按其定义运用成法,即根据定义的内容结合实践的经验运动成招式。但其用时必须遵循五行生克的法则,才能收到克敌制胜的效果;并合于太极之理周而复始运行不停,从而达到意不断,劲不断、气不停,神不离的高功夫境界。其生克规律即五行、八卦和含劲见下表。


发表于 2003-6-3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掤是无;捋如学唱;挤即脊;按为沉浮,总之劲不是发出来的,而是无中生有想出来的
发表于 2003-6-13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势


形似猿、大似鹏、狠似鹰、凶似狮、稳似鹤、斗似鸡、轻似燕、

捷似鹞、行似蛇、灵似猫、伏似鹿、闯似马、静似羊、窜似犬、遁似兔。

歌诀:

大如大鹏展翼,小如猿猴缩身。狠如旋鹰猎兔,凶如吼狮发威。

轻如紫燕抄水,捷如鹞子翻胸。斗如金鸡夺魁,稳如仙鹤舒顶。

活如白蛇出洞,灵如狸猫扑鼠。卧似玉鹿伏草,闯似烈马奔槽。

静似绵羊嚼叶,窜似金犬出猎。遁似玉兔离窟。

发表于 2003-6-13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不教  

不忠不孝者不教,不仁不义者不教。鼠窃狗偷者不教,寻花问柳者不教。

恃强凌弱者不教,酗酒聚赌者不教。顾一盼二者不教,无意深究者不教。

欺师灭祖者不教,无情无义者不教。贪财狡诈者不教,行凶斗狠者不教。

打家劫舍者不教。

发表于 2003-7-14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晚苍论太极拳推手轻重浮沉
  

  太极拳击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保持自己的平衡而破坏对方平衡的拳术运动。因此,在打手过程中,对平衡极为重视。影响平衡的因素,从自己主观方面来看,主要是劲力分配的轻重和呼吸鼓荡的浮沉。“太极轻重浮沉解”将劲力轻重以上、下肢的左右相比较,分为双、半、偏三种情况;将呼吸对丹田吐纳的深浅,也分为双、半、偏三种情况,并说明如下:
    
  “双重为病,失于填实,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与重不同也。双浮为病,只如飘渺,与轻不例也。双轻不为病,天然轻灵,与浮不等也。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着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着落也,所以为病。偏无着落,不失方圆。半有着落,岂出方圆。半浮半沉为病,失于不及也。偏浮偏沉,失于太过也。半重偏重,滞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圆也。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圆也。夫双轻不近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近于重,则为离虚。故曰上手轻重,半有着落,则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为病手。盖内之虚灵不昧,能致于如气之清明,流行乎肢体也。若不穷研轻重浮沉之手,徒劳掘井不及井之叹耳。然有方圆四正之手,表里粗精无不到,已极大成,又何云四隅出方圆矣。所谓方而圆,圆而方,超乎群外,得其环中之上手也”。
    
  这里将轻重浮沉分为十二种情况。其中关于轻重的有六种,即全轻、偏轻、半轻、半重、偏重、全重。双重指的是两手使用了全付劲力,两脚又平均支撑全身重量;从而,只有实没有虚,不能作任何转换变化;偏轻偏重,左右相差较大,自身难于平衡;半轻半重,既未使用全部劲力,左右距离又较接近,有利于平衡,也有利于变化;半重偏轻和半轻偏重,虽然只是程度上的差别,但左右均有,或轻或重,不利于八面支撑;半轻偏轻可以达到灵活,但过柔而失圆;半重偏重失去灵变而又出头;单重和单轻是相同的,左右相差悬殊,自身容易失去平衡;双轻是用意不用力,自然表现轻灵。同样,对于浮沉也可以作类似的划分,只不过浮沉指的是
  气,呼吸要求深缓细长,气沉丹田。
  
  “轻重浮沉解”在指出认真研究、仔细体会轻重浮沉的重要性的同时,更明确指出,在这四个字中,任仍一种浮都不好;沉较重好,但仍利少而弊多;只有轻才利弊相当。但是,由于轻重浮沉是相互矛盾的,必须作辩证的处理,所以,要求双轻而不近于浮,双沉而不近于重,或者半轻半重,而极力避免双重。因此,太极拳的走架和打手,都必须用意不用力,气沉丹田而不上浮;虚灵顶劲以取得周身轻灵,身法中正,腰(月当)开合而不偏不倚,八面支撑,八面转换。
  
  所谓轻重浮沉,就是柔刚、虚实,也是开合或阴阳。劲力和重量集中为刚、为实、为阳;否则为柔、为虚、为阴。全身重量集中于一腿,则此腿为重、为实,而另一腿为轻、为虚;劲力用于一手为重、为开,另一手为轻,为合。呼为沉为开,吸为浮为合。用阳刚以击人谓之开,用阴柔以自守谓之合。
  
  在太极拳法中,这一系列的名词,都是相互对立而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对待这些矛盾的双方,不能采取任何极端的作法,而必须作辩证的处理,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古典拳论中有“阴阳诀”:
  太极阴阳少人修,吞吐开合问刚柔。
    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
    生克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
     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现轻勿稍留。
    同时还有“虚实诀”:
    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
    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
    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
    虚实自有实虚在,实实虚虚攻不空。
    强调了明阳、虚实的重要,并根据实践经验阐述阴阳、虚实的应用及其关键。
  
  单重和双重是劲力分配的两个极端。前者大虚大实,阴阳相乖离,易成偏随,不利于平衡;后者有实无虚,有阳无明,外貌是平衡,实际上不能运化,最易破坏平衡。因此,按虚实、阴阳来理解轻重,则有阳无阴和有阴无阳都不好;一阴九阳失之过刚,一阳九阴失之过柔;二明八阳、三阴七阳和二阳八阴、三阳七阴都是阴阳偏盛偏衰,偏柔或偏刚而失于协调;四明六阳和四阳六阴则近于平,而可以应付突然变动作相应的转换变化;五阴五阳是阴阳相问,虚实兼备,说有则有,说无即无,柔中寓刚,十分虚灵,又极为沉重,从而被认为是太极拳术的最高境界。
  
  由此可见,在太极拳行动走架时,要从大虚大实开始,经过多阳少阴或多阴少阳,逐渐往虚实结合、阴阳相济过渡,为自己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太极打手中,则必须“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通过调节虚实,运化刚柔,在实践中逐步达到“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呼吸在太极拳术中,一向受到很大的重视。但呼吸必须与动作紧密结合,在意念中达到“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的要求。这样,浮沉也是上述阴阳、虚实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将人体想象成为一个气球,表里内外浑然一体,在意识的统率下,呼吸鼓荡,动作开合,虚实变换,自然贯串。
  
  这里还有“听劲”的问题,即“谨察阴阳所在”的问题。这是太极拳术在击技中的基本问题。必须要求思想中对于阴阳有明确的概念,神经控制系统对于虚实有高度的敏感。因此,无论是走架,还是打手,都必须先有意动,才有身动手动,在动作中配合呼吸;以意将气下沉送入丹田,敛入脊骨,气遍身躯,无微不至。从而,前进不凸,后退不凹,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沾粘连随,变化万端,有如气球。
  
  正确地处理好轻重浮沉的关系,刻刻用意,时时动脑,先懂自己的劲力,再能预测对方的劲力,日久功深,气敛劲整,无意皆意,不法皆法,则可获得太极拳术的高度造诣。

发表于 2013-3-23 08: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宗岳太极十三势即:掤、履、挤、按、採、挒、肘、靠、进、退、盼、顾、定。
进、退、盼、顾、定。对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生相克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即:前进生左顾 左顾生后退 后退生右盼 右盼生中定 中定生前进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即:前进克左顾 左顾克中定 中定克左顾 左顾克右盼 右盼克前进

前进如何生左顾? 左顾如何生后退? 后退如何生右盼? 右盼如何生中定? 中定如何生前进?
前进如何克左顾? 左顾如何克中定? 中定如何克左顾? 左顾如何克右盼? 右盼如何克前进?


五行方位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青龍代表東方,五行屬木,

白虎代表西方,五行屬金,

朱雀代表南方,五行屬火,

玄武代表北方,五行屬水,

即:前火,后水,左木,右金,


王先生的五行不能相生相克,方位也不对

三丰祖师、王宗岳和蒋发宗师一脉太极十三势的五行是怎么一回事?


三丰祖师是怎样教五行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