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258|回复: 3

[转帖]讀六祖壇經淺談學拳之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4 0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讀六祖壇經淺談學拳之心(太極拳)
兆 木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危是人心險惡,因為人心最多。微是幾,幾者動之微,在念頭初起時。一是象徵的太初,謂一念之謂誠,萬事取中,是儒門不二心法。在佛說:人心即佛心,是指修行之門,所以佛有一切法,可治一切心。唯六祖惠能大師認為人心最頑固、最複雜。若直能無心,即可無法,若用無法之法,就是無心之心,說出這些定能治心定慧,因此有直性見佛。

  太極拳祖師說:「以心行,以運身。」即心在先,在身先。這心是何心?就值得所有研究太極拳者,大大推敲一番,否則練太極拳是隔靴搔癢,學了一輩子,恐怕連皮毛都得不到。在江湖上有幾句諍言說:「天下是那裡經最多?一說麻布袋經多,一說老佛爺經多,後者說人心最多。」在天下萬物心最多的人心中,太極拳之心是何心?該是何心?該俱何心?實在很難找出一個合適合理的心來。近讀壇經,看看惠能大師以一個目不識丁的嶺南山頭下來的獦獠,而能成為一個佛門禪宗的六代祖師,除了他天性、慧根、福緣外,是他俱有幾個和常人不同的心。

(一)平常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本無樹、亦非台、無一物、何處惹,多麼平常直接了當說明人心。比神秀首座那首:「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身是、心如、時時、勿使,不知高明多少倍。後者是肩負重擔,一身都是包袱,那能堪比擬!

  今天學太極拳,教太極拳,練太極拳,到處充滿傻練、死練、笨練、貪心、急性、學太極拳求商業化,現在我繳一元學費,最好明天賺萬元回來,虛名、門派、自負、抱殘守缺*這種重擔中加重擔,包袱中加包袱,一身裡外都是,那能練好太極拳!

(二)平等心:
  「人有南北,佛性無南北,獦獠身和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這是六祖和五祖初會面的應對,是反問五祖的:「汝為嶺南來人,又是獦獠(小狗),未開化生番(中國西南夷人),若為堪作佛?」六祖雖為山野樵夫,面對五祖一代高僧,竟這樣平淡純樸直性的應對,若他心中無平常心,平等心,那能有此佳句。作者教太極拳近三十年,雖然在太極妙用真諦僅得皮毛,但小小勁法技末之功,已使一些人羡。

  可是我遇過幾種人,一為領導級的人曾建議我說:「某老師,你可否單獨教我,我是老板、領導人,怎能和我的伙計、部下...一起學?」另一種人亦告訴我:「老師,我是老同學,我們是教練,你要專門教我們,和他們(指一般新同學...)分開學!」合理嗎?乍聽合理,在道、藝、禪、佛中,是執著偏私,甚至還有:「老師,你只可教我們幾個人,我們給你養老,不可教旁人。」乍聽亦是孝心...想想看,因這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何許人?自然那懂平等心。

(三)誠真心:
  誠真之心,在佛、道、藝(太極拳功夫藝術),是最直接最重要,當時六祖向五祖說:「遠來禮師,惟求作佛,唯不求餘物。」不求餘物,誠真直接了當。今人學太極拳,有些僅求健身,有些是想爭勝,也有是好奇,更有些是想學點功夫,好作為商業途徑發財,與作者昔年拜師時稟告先師時說:「老師,你老人家為五絕奇人,舉世聞名,不須多我一個學生作宣傳,我個人曾是特種蛙人突擊隊長,知道我的絕不敢和我打架,不知道我,真找我打架,普通三兩人我也不在乎,所以我也不會到處用你老人家名諱來抬高自己。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給我學三五年看看,看我天份夠不夠,到時有點出息,你老人家再正式宣稱我是你弟子...。」很多事,就那麼簡單,可惜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今日商業性的現實社會中,這份誠真心已很少見著了。

(四)自性心:
 在一般學問功夫,自信己夠,唯在佛、道、藝(功夫藝術),除自信外,更要自性。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自信是後天的信心,自性卻要開啟先天的至性大門。後天的自信,往往會被不實、似真似假、似幻似空的人時地物事不斷的感擾打了折扣,而會出現喪失...,唯自性一旦開啟,是恆久不垂的永生不悔。就如六祖辭師,在五祖渡他時說:「迷時師渡,悟時自渡。」在船上六祖要求接過五祖之槳櫓剎那,才是六祖真正的自性開啟。接過是心燈衣缽,不是槳、不是櫓...云云眾生,千百種太極拳,似乎是拳頭功夫,肢體運動,如要得其真諦,邁進太極拳功夫藝術門檻,務須開啟自性的大門,才能找出妙契天心的寶藏。

(五)忍耐心:
    若在十年前,作者對宏道心願和太極拳功夫進境方面,可能不會重視忍耐心。近些年來時時檢討、反省,總感到自己似乎缺少什麼?六十年來遭人忌妒,莫須有的扣帽子,以前會用:「能受天磨生鐵漢,不遭人忌是庸才。」安慰自己,其實是自己錯了,沒有忍耐心,等於自己準備請客人,煮一道上等的魚翅招待,結果魚翅雖珍貴,但是尚未煮熟就上桌了,客人吃了嘴裡謝謝,好吃,肚子一定會罵你,差勁,糟塌魚翅,唯有如六祖得道後,留在深山,遯跡在獵人群裡十五年,始下山弘法傳道,這一份忍耐心,是今日眾生最大的寫照和反照。太極拳真正得道者,宜也如是。作者雖然以微末之功夫,經常走訪各國,想想這些,確是自嘆不如,差得很遠很遠...。


恭錄數偈和心和學拳有相關者,獻給同學互勉之
(一)「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反照,密在汝邊。」何為反照?
(二)「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何為仁者?何為心動?心該如何動?
(三)「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是緣心迷,不能自悟。」學拳不開竅,亦是緣心迷,何為緣心?緣心為何迷?...
(四)「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佛︶,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萬劫不得見性。」何為自性般若?為何終日口念般若?...
(五)「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佛道同心源,太極拳原為道家拳,若說本性是道,離性無別道,也通。何為本性?為何本性是佛、道、太極...
(六)「迷人口說,智人心行,迷人空心靜坐。」若以太極拳是迷人身練,智人心練,迷人傻練、死練,智人是用心練...
(七)「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道家是先學無為而後無所不為。太極拳體用歌是渾身是手手非手。
(八)「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在道,道無先後,達者為道。太極拳無早晚,學到才是。
(九)「碌碌(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無道心,闇(暗)行不見道:」神龍誓言第十條是「行事要正道」凡我同學希躬身自問,我行事正否?後問我有道心否?再問見道?...如能見道,自然到頭不自懊...
(十)「人若不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無相頌:「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則是良藥,逆耳則必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淺淺幾句話,知否?行否?

小跋
  禪宗歸依是自性三寶,三寶者,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覺在改過,太極拳為改過拳。正者正道在心,正則中,允執厥中,太極拳中定是要時時在無常定中,不失中定,求中定。淨者在身,太極拳要鬆淨、鬆透,鬆到本來無一物,及吾無身。三者歸一,自性而已。自性即本性。本性即天命。天命即天性。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道佛同心源。同學不可不知,且先切戒之慎之行之。太極拳功夫藝術自然垂手可得。


发表于 2003-6-5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HWL369!
无念无相无住。
发表于 2003-6-6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转贴一个吧
------------------------------
※般若太极禅修方法※
   第一阶段『学习招式』******************
   学习太极拳以108式的好处最多,因为招式繁多且练习时间较长有助于以后进行较深的禅定修行。初期,先运用太极拳的练习,『改善体质』,然后练习『松』及『用意』,最后进入『禅定』的境界。
   说明:
   一般人只要找对真正懂太极拳的老师,练习个半年之后,普遍都能够『改善体质』。
   太极拳108式:
 名称( 略)
   长时间的太极拳练习有助于身体的协调感及连动性,因为从小到大,我们身体有很多的肌肉,一直是很少运动。如腹部、腰、大腿、小腿内侧、背肌等等。有较常时间的练习(108式太极拳一次大约25-30分钟),对于肌肉、神经的连结反应加快,就能达到第一个目的---健身。
   刚开始练习时,只要先跟老师练习招式,听老师讲解,大约3个月就能记住全部的招式。招式记熟之后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调整缺陷』”。
   第二阶段『调整缺陷』********************
   刚开始练习太极拳的人只能先记招式,每一个动作的细节运用还不纯熟,所以在第二阶段接着要进行『调整缺陷』的工作。
   说明:
   当练习者记住了全部的招式以后,就必须要开始了解每一招式的作用以及运动方向,如步法、脚膝腰肩肘手的结合、上半身与下半身的协调、左右手及左右脚的协调等。针对上述的细节要细心的观察是否每一个动作都确实做到,这样就逐渐能将动作有缺陷的地方调整成正确的姿势。当动作练习到符合标准之后,行者就可以进入“第三阶段『熟习拳法』”。
   第三阶段『熟习拳法』******************
   再继续练习下去大约1年左右对于全部的招式都能达到熟习的阶段,从这个阶段之后的练习里,内心开始会变得逐渐会越来越专一地安住于每招每式之中。
   说明:
   在身体各方面的协调感都进入状况后,就要开始『熟习拳法』,这时要开始熟记太极拳心要(此心要与藏密大手印要诀 雷同):1.上身保持中正安舒,顶头悬。2.收尾闾。3.收下额。4.舌抵上颚(或 上门牙根)。5.沉肩坠肘。6.眼观鼻鼻观心(或 观手指)。7.放松全身及意念。
   1.上身保持中正安舒,顶头悬。上身保持中正安舒,顶头悬,能使脊椎保持中正,神经血路(脊椎内有大量神经及造血系统)畅通无碍。顶头悬能使颈部不弯曲神经血路直接到达头顶完成循环。
   2.收尾闾。能收小腹(自然不用力)使上下身畅通,神经血路直达下半身,到达脚底(涌泉穴)完成下半身的循环。
   3.收下额。使颈部与头顶(泥丸穴)垂直加速神经血路的传达。
   4.舌抵上颚(或 上门牙根)。减少舌头的动作,专注在其它方面。
   5.沉肩坠肘。让身体的动作回复自然,不产生多余的动作,使身体与手更协调。
   6.眼观鼻鼻观心(或 观手指)。眼睛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使注意力分散,无法将全部的心念专注在打拳上。所以将眼睛专注在鼻息,或指尖上,专心在一件事上。
   7.放松全身及意念。打拳时要放松全身,不要有多余的力量在身上,有多的力量就会使肌肉与神经不协调,无法为自己的意念所用。意念不要紧崩,要舒适才能安心无负担,精神轻松神经会更协调。
   将太极全心要放入练习中将会更容易了解拳法拳法,当太极全心要能溶入拳法中,就可以进入“第四阶段『松弛身意』”
   第四阶段『松弛身意』*******************
   『松弛身意』主要是在将的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松化与意念的清明。
   说明:
   前三个步骤,是将身体做基础的调整,训练意念与神经肌肉的串连(包含骨骼与肌肉的协调,血液的流畅度),接着将心念集中在『松弛身意』,放松全身的肌肉,使用最小的力量而能推动全身,使身体能随着心念的走向而动,加强意到身到的连动性。意念的松持主要是在放松神经细胞的紧绷(练习时往往因为要特别的注意而绷紧神经)加强意念的流畅(紧绷的神经会使传递心念不良,而且容易疲劳)。
   练习一段时日后觉得心神越来越清明时,就可以进入『明白拳理』
   第五阶段『明白拳理』*******************
   心神越来越清明,就能越明白拳理,才会不惑。
   说明:
   心神清明,对于判断力就会加强,每招每式的运用就会越明白,这时很容易了解拳理,何时该松沉、转化、四两拨千斤、藉力使力、彼不动我不动,彼一动我先动(这话有另解:当禅修到明白世间一切运作自然本性时,对方的一举一动早已在于你的观照之下,行者可就对方下个动作开始之际,即预先在半途以逸待劳,可以说只要用一半的时间,虽看似较晚发出动作,却是先到达制住对方的功能预先等在那边。太极拳理所谓『神明』的境界,不外乎如此而已!)、单纯一气、沾黏连随不丢顶等等,相对的处理事情的能力也会加强。
   继续的保持练习,这时就可以进入第“第六阶段『万念不起』”
   第六阶段『万念不起』    *******************
   人的念头的产生是非常快的,常常在瞬间同时出现好几个。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必须训练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安定。在日常生活当中与一切的人事物互动时,若需动念则动正念,若不需要动念,则能随时不受任何牵引。而能保持在无念、空性的安定状况中。
   说明:
   控制自己的心念,必须要锻炼出很强的意志力。前面的练习是将身心调整到最好的状态,但要长时间的完全的支配自己的心念,并不是很容易。能长时间的保持清明的心智,是开启『智能之门』的必要条件,在经过长期练习太极拳之后,行者已能很容易的保持安定的感觉,但要完全断除念头的产生仍然会有困难。这时,可在练习太极拳时将两眼注视在手指上(前面的手),并且集中注意力。这样就可以收摄住心神,不会涣散。刚开始时不容易全程都控制住,甚至连5分钟都很难,所以时常要提醒自己,慢慢的将专注的时间延长,直到能将全套的拳打完,都不会产生任何念头。行者在到达这个阶段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每次练完拳架后收功时所产生的感觉--『万念皆空,心性光明』,也就是所谓的『禅定』。然后尽量在日常生活当中,留住这种『明觉状态』以及保持使自己一直能够长时间的溶入其中。
   第七阶段『观体练习』    *******************
   有一天一位妇人很期盼地向佛陀请求:『您能不能教我一种练习禅定的方法?』佛陀说:『当妳每次汲水的时候,必须心无旁骛地专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修行者要练成『深入的洞察能力』,需要非常坚强而深厚的定力。
   练习太极拳的行者,恰好可运用观体的练习,训练出深厚的定力。一个长时期保持练习太极拳的修行者,自然而然会意念专注在每次的练习之中,逐渐增强了对自己身体各种细部动作展开观察。慢慢的,会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关节、肌肉的连结和协调关系,一些虽已练习过很多次但是从来没有去想过的运动方式,开始会去了解究竟,并且会愈来愈清楚。对每招每式的原理和用途,也愈来愈明白。所以练习太极拳到了一个阶段以后,身体的各个部位在不需要用它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处于『安定』及『放松』的状态中。同时,不单观察力变得愈来愈强,对于意念的专注力也变得愈来愈集中,愈来愈持久。达到这个阶段,就会具有深厚而坚强『开启内观』的功力。
   说明:
   当行者在练习中若是无法完全控制自己不会产生任何的的杂念,行者必须努力练习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将意念由大的动作开始灌注,由脚而腿而腰、背、手、指,慢慢进而由脚趾到小腿到大腿、而上,再到手指,再进一步更可细分观察肌肉与肌肉之间的运动关系,甚至血液流向都能彻底观察得出来,达到这种程度以后,行者就可以进入第八阶段,开始进行『修正觉心』的学习。
   第八阶段『修正觉心』******************
   大多数的太极拳习武者,在接下来的阶段里,会开始进行『推手』、『气』及『发劲』的练习以追求武术最高境界,但修行者与习武者所追求的『道』却是由此而分。
   行者必须开始进行『思闻法教』以及『审查自身』的功课。深切了解『人身难得』、『无常空性』『业力因果』以及『轮回过患』的原理,并且用己身历程(一切的觉受--如;烦恼、痛苦、悲哀、快乐等等)应证对照,将心性导入『正知』、『正见』,以开发自己的『觉性』。
   说明:
   拥有人身是很难得的,尤其是无碍的人身更难,既然已拥有了健康、修正自己、无念、内观(观照)、及修行的方法等等的能力,就必须将心修正,走向正道(中道)使自己的心觉醒,才能开始开发自己。思维『人身难得』,将会了解到生为人,是多么的幸运,我们不会像其它的动物一样(下三道),无法思维修行重要,也没像沈迷在丰富物质生活的其它人一样(天道及修罗道),无法了解修行的重要性,当我们了解到,身为人道、拥有人身是多么的重要时,才能真正的把握住当下实时修行。
   一时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也不是永久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能使周围的人幸福,同时自我也有成长。学习随时检查自我的起心动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彻底的思维,把握当下的学习,将自我开发出来,导入正道,是最重要的课程。
   大家都了解到世上没有永远不变的,身体如此,生命如此,各种现象以及万物亦如是如此,没有恒常,一切终将消或改变失,这就是『无常』。无常在周围处处都在不断的发生、进行;如生命的变幻生、老、病、死,环境的变迁。当我们既然了解到无常的空性本质,自己就不再会掉入各种『执着』及『幻象』的窠臼里,而能保持一颗『清净的心』、『觉醒的心』。
   接着,行者必须思维『行为』和『行为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良好的起心动念,经过行为产生的结果,必然能使被对待的人、事、物产生愉悦的感觉或良好的结果。反之,任何不善的动机或无法兼顾『利他』及『利己』的行为,不仅会伤害他人,也无法带给自己真正的利益。因为,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纵使我们得到一件我们所欲求的事物,得到之后,我们就会想得到两件。得到两件之后,又想得到更多....。因此,受制于欲望的人,为了满足欲望而做的事,只会带给自己及他人『问题』或『失败』的果报。
   最后,我们必须了解,恶行必会导致某些极为可畏及痛苦的经验。所以,具有极为嗔恨心、造作杀业或严重的淫业、贪婪吝啬以及愚痴无明的人,将发展出导致觉受下三道之苦的心识习性。因此,行者必须牢记前面所说的『业报因果』定律极其无比的重要性。若『因』不存在,『果』就决不会产生。反之,若『因』存在,『果』就不可避免。只要我们创造了痛苦的因,不论是否想遭受痛苦,我们都必定会得到痛苦的果。如果我们想要得到快乐,我们无法平白得受它,我们必须先创造快乐的因--即『善行』。
   第九阶段『清明不惑』*******************
   在经过了一~七阶段的禅定修行,并且真正的明白第八阶段所述『人身难得』、『无常空性』、『业报因果』以及『轮回过患』的四项道理之后,行者已经逐渐能够洞察人世间种种烦恼痛苦的根源,并且也因为长时期练习太极拳所产生的禅定效果,清明的内心自能看清这些烦恼障碍而产生合宜的对治办法,拥有『清明不惑』的能力。
   至此,练习禅修的最大功能已经达成。行者应该努力深入经藏,学习佛陀亲传的教法,是更重要的功课。十叶建议所有的行者要依止世尊亲传的法本,以世尊为唯一上师,因为这是最正确的方向,无数贤者大德皆依此达到智能彼岸的『最圆满境界』。
发表于 2003-6-15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禅武不二,释道合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