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481|回复: 4

把太极拳说成“动作柔和的软功”是一种谬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08: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学》P95页下数第七行,把太极拳说成是“动作柔和的软功”,这是对太极拳的错误理解,是一种谬论,必须予以纠正。   太极拳为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内家拳,其内蕴为阴阳两种力量,阴变阳,阳变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为其跟,不可分为两橛。由里往外开者皆属阳,由外往里收者皆属阴。故凡外击者为阳,内引者为阴。拳势内,外开者蓄而不发,内收者引而不击,而击搏之劲自然藏于引进之中,惟其如此,故愈练而愈精密细巧。刚柔互运,虚实渗透,久练纯熟,无端绪之可寻,无迹象之可指,斯为得太极之真谛。  陈式太极拳第十六代传人陈鑫说:“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为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无名名之。”又说:“世人不知,皆以太极拳为柔术,殊不知自用攻以来,千锤百炼,刚而归之于柔,柔而造之于刚,刚柔无际可见。但就其外而观之,有似乎柔故以柔名之耳,而岂其然哉?且柔者,对乎刚而言之耳。是艺也,不可谓之柔,亦不可谓之刚,第可名之为太极。太极者,刚柔兼至,而浑于无迹之谓也。其为功也多,故其成也难。”在另一古典拳论中也说:“此拳不可以柔名,日久恐流于滑拳也;亦不可以刚名,日久恐流于硬拳也。故直以太极之无名名之。”拳论说:“柔过劲,刚落点”。总之,太极拳是柔中寓刚的拳,刚柔交互为用,又是刚柔相济的拳,刚柔不能截然分开;柔非无劲,刚非呆滞;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摧逼不捷。当柔则柔,当刚则刚;“柔过劲”表示运化,“刚落点”表示发劲。“至柔至刚,刚柔兼备,阴阳所存,无迹可寻”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  把这样优秀的拳种归于“软功”,是对太极拳的不理解,矮化了博大精深的太极内涵,不利于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尤其是作为全国中医药大学教材的专业书籍,受众面十分广泛,受众群体又多是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们,对他们的误导,更是学者之耻辱,诚望尽速订正之。
发表于 2010-12-6 16: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確實是誤導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6: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见地
发表于 2010-12-7 16: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发表于 2010-12-12 12: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