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查看: 6728|回复: 0

八卦、五行与太极拳 (梅应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4 20: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探传统杨式太极拳步法运行方位之谜

  一、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讳忌向北迈步之揭示

  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套路演练及诸著述书籍中,详观其步法运行方位,使人惊奇地发现,在方位多变的步法中,其共同之处,竟没有一步向正北方位迈步者。

  所谓“步法运行方位”,即在套路演练中,左右任何一只脚从原来方位运行到另一方位的上步、进步、摆步、跟步、退步、插步、盖步、横步、跳步、分方位示意图:
17.jpg
  




  东、南、西、北为“四正”,其余四个不同的方位为“四隅”。八个不同的方位交汇点名之为“中定点”,在所有步法运行的规律中,每次都以中定点为基点分别向八个方位运行,如光幅射向八个方位放射,故此谓之“八向图”为妥。

  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每次步法运行必是从中定点为基点向“四正”或“四隅”的每个其中任何的一个方位运行,如面向正南“起势”后“搅雀尾”之“左掤势”:当右脚跟为中轴点,其脚尖外碾不计为步半运行,当左脚提起离开地面时,以右脚跟站立的位置为“中定点”向南上步,计为向南运行一次;“右掤势”一式:当右脚提起离开地面时,以左脚跟站立的位置为“中定点”向西上步,计为向西运行一次;“单鞭”一式:当抹掌向东的同时,以右脚跟为中轴点脚尖碾向南不计为步法运行,左脚提起离开地面时,以右脚跟站立的位置为“中定点”向东上步,计为步法向东运行一次;“提手上势”一式:左脚尖和东南方向内碾不计为步法运行,当右脚提起离开地面时,左脚跟站立的位置为“中定点”右脚跟向西南方向点地面右虚步,计为向西南运行一次。

  从下表可看出传统杨式太极拳一八式套路中步法运行方位“四正”与“四隅”次数基本平衡,最多为正东78次,最少为正南12次,7个方位每个方位平均为38次,唯向正北步法运行次数为0。更有使人费解之处:诸著述推手方位图解中,“四正手”及“四隅手”亦不向正北方位迈步。

  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步法运行方位统计表

  据笔者观察,全国各地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的演练,由于不同的师承关系,在风格上或拳谱名称有多两式或少几式之区别,亦有个别实为同一架势而名称不同,或有相同之名称而练法稍有相异,亦或对同一架势之技击作用解释有别等等,然而尽管如此,只要是面向正南起势,其共同之处在于不向正北方位迈步与进 。

  在杨式太极拳拳架中,“搅雀尾”之“掤、捋、挤、按”称之为“四正手”,即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在实际盘架中,向正南上步左手掤出为“左掤势”,向正西上步右手掤出为“右掤势”,“捋”化向正东,“挤、按”向正西,东南西皆有上步进击。按一般套路布局规律,应向正北迈步而出乎意料之外讳忌向北迈步及进击者,如继向东南方向“右蹬脚”之后,忌向正北方向上步而向西北方向上步“左打虎势”;继“单鞭”之后忌向正南进步而向西北方向进步“玉女穿梭”。四式“玉女穿梭”为避向正北上步,宁走“四隅”也忌向“四正”迈步。在整个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步法向不同方位运行一二六次,正北竟是空门,手法亦讳忌向正北进击。尤以太极剑更为之昭然:“剑似飞凤”当之凤凰展翅翱,婀娜多姿,八面玲珑,光彩夺目,转动照人之风韵中,却难以使人察觉在85次步法方位转换下向正北迈步与进击竟是空门。在以剑诀四次的神击中,“三环套月”剑诀向东指出神击之后,立即“大魁星”向剑诀所指方向上刺剑;“射雁势”向东南上方指出神击之后,立即“青龙现爪”向剑诀所指上方刺剑;“白虎搅尾”剑诀向西指出神击之后,立即“鲤鱼跳龙门”向剑诀所指方向刺剑皆合乎剑术理法,唯有“海底捞月”剑诀向北指出神击之后,宝剑不向剑诀所指之正北方向进击而向正西下扫剑,实为明显讳忌向正北迈步与进击之佐证。太极刀“刀猛虎”,四面出击,暗藏杀机,大有使人驚心动魄防不胜防之势,在54次步法运行转换中,向正北亦是空门。在数十招砍、劈、撩、推等刀法中,竟不向正北进击一次。

  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向西北和东北的步法运行共54次,竟不向正北运行一次,在推手的“大搌”向“四隅”上步和退步,亦讳忌向正北上步与退步。“四正”、“四隅”乃四面八方方为理也,然则于步法运行乃进击中,为忌向正北运行与进击,仅为三面七方,如此畸特现象,绝非偶然,其原则何在?多少年来困扰笔者,苦于懵懵,百思不得其解,笔者曾请教于太极拳理论家顾留馨老师,顾老似觉新奇,答曰:“我们还没有思考这一问题”。由此可见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转换中大有八面支撑之势,掩盖了讳忌向正北进步与进击之畸特现象虽屡深邃隐蔽而不易被人察觉、盖毕竟其中必有原由。老子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真乃“玄之又玄”。为释悒劳,以解懵懂,笔者也曾先后拜谒于杨澄甫公数位高徒,众先辈教诲:“我们老师历来就是这样传授”。唯有西安赵斌老师年逾九十高龄仍然思维敏锐,按其所著“杨式太极拳正宗”所载教诲:“练功方位,应合天象,面南为宜。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越老虽没有详尽阐释讳忌向正北连步与进击之根由,但“应合天象”为我等晚辈探索个中奥秘指点一线曙光,实为难得之至。

  世界不少科学家预言,二十一世纪是将生命科学作为先导科学的世纪,在此科学百般争流的精进中,由我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孕育出奥秘精深之太极拳,能否在揭示人体科学众多的科学实验中,大显身手,再造辉煌,有赖我炎黄子孙不求闻达,戮力同心。正如我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先生在为“中国气功经典”题辞所示:“清理我们的文化遗产,探讨它的奥秘,发扬它的优良传统,剔除它的污垢糟粕,赋予它崭新的生命力,便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一项严肃的历史使命……”世界著名科学史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博士曾撰文指出:“在中国科学的广阔领域中,还有许多东西甚至连中国学者本身也从来没有涉猎……中国科学者本身也往往忽视了他们自己祖先的贡献。迫于伍绍祖先生的激励和李约瑟博士的鞭策,笔者不揣固陋,谨表寸心,愿与我志士仁人共探杨式太极拳讳忌向北方位迈步与进击之谜。

  二、八卦、五行说与地理方位属性

  据载为张三丰祖师所传之“太极拳论”有云:“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杨氏清代老谱”有云:“八门五步是人生成固有之退”。

  以上立论,在“太上清静经”(万物品第二十)阐述最真:“天之万物。地之万物。人之万物。总归先天八卦之所生化者也。夫先天八卦。对待之理。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四正之位。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兑东南。四隅之位也。此谓卦之相对也。乾之三爻阳。而对坤之三爻阴。名曰天地定位也。震之下一阳。中上二阴而对巽之下一阴。中上二阳。名曰雷风相搏也。坎之内一阳外二阴。而对离之内一阴。外二阳。名曰水火不相射也。艮之上一阳中下二阴。而对兑之上一阴。中下二阳。名曰山泽通气也。此为爻之相对也。封爻相对乃先天而天弗违。成圣之道也。”

  “太极拳论”所阐述之八卦乃伏羲先天八卦,在上文《太上清静经》中明示:在八个不同方位的四对卦象定位中,乾坤名曰“天地定位”,巽震名曰“雷风相搏”,艮兑名曰“山泽通气”,此三对卦象皆可行道,唯坎离一对卦象名曰“水火不相射”,此四对卦象相对之交 谓为“成圣之道”,不得违犯。本文所探之谜,在于坎离一对卦象交 为“水火不相射”之理安在?

  《太上清静经》(万物品第二十)有论:“从鸿濛分判之后。乾之中爻阳。去交坤之中爻阴,变坤为坎。坤之中爻阴。来交乾之中爻阳。变乾为离……故离南坎北。震东兑西。乾居西北。巽居东南。艮居东北。坤居西南。先天变为后天。后天者流行之气。故后天而奉天时。延命之术也。所以不知先天无为之道。后天之术。故不能成仙者。”在此品之结尾有康节夫子诗曰:“万物原来在一身。天文地理亦同亲。凡夫不究源头理。性入幽冥骨葬 。”

  从上文所述,将伏羲先天八卦之“先天无为之道”,演绎为周文王后天八卦奉天时之“流行之气”,“延命之术”。先天八卦为其体,后天八卦为其用。康节夫子之七绝情简意赅:不明文中之理,任意进入“幽冥”危害以极。本文所探之谜,在于何处为“幽冥”方位。

  《太极拳论》所云:“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在《太上清静经》(生死品第二十三)有述:东方属肝木,南方属心火,西方属肺金,北方属肾水,中央属脾土。如图三示(因原文冗长,亦不易领会,故从略)原文有云:“不知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夫生仙生人之道者。河图而已矣。人生之初。秉父母之元气。而结一颗明珠。名曰无极。得父母之精血。名曰太极。……从先天之河图。变后天之洛书。又从洛书中央土。去克北方水。则肾亏矣。”

  《周易》卦象中称正北方位之“坎”卦即“坑”也,能蓄水备用,以盈满为宜。“喙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象曰:习坎入坎,天道凶也。”

  从我古代诸著述记载可看出,东南西北中,金木水火土,心肝脾肺肾之标明方位,在河图与洛书中将天体各方位之属性与人体藏腑三者之生克关系明确指出,中央脾土去克北方肾水“则肾亏矣”。从练拳架步法运行方位之“八向图”可看出端霓,从中定点“脾土”不能向北克“肾水”,我传统医学称“肾乃命之本”。何为“命”?《仙槎宝筏》之“道教教主三清一气太上老君降:何为性命。分而二耳。因父母未生前。原是太和一气。天地合而为一。不分其二。气足胎圆。脐带一断。性命分为二。而性藏于心。命藏于肾。则性不能见其命。而命不能见其性。……性则心。心则火。火性轻而浮……精则肾。所动则为水。故水质。沉重下流。……呜呼。双修之法者。性命能合一。将心中之火。降于命宫肾内。合而为一。以成真种。而性自空。故水不下流。谓之坎水逆流。火不上炎。谓之心火下降。两相和合。而不外驰。岂不是性命合一矣。”

  《仙槎宝筏》有“儒教教主至圣先师降:而与天地同体者。须炼身中三宝。精气神皈元。自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融和。性命合一。”所言“性命双修”者,心属“性”,肾属“命”,心火宜降不宜升,肾水宜升不宜降。

  著名道家气功《八段锦》有“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之功法,亦是心火宜去,肾立宜固,此乃练功必须遵循法门。我古代医家将南方位离卦与心相配,因心属火,乃称“离火”;将北方位坎卦与肾相合,固肾属水,乃称“坎水”,视人体健康与“坎离相交,水火既济”密切相关。肾水升腾,心火下降,阳气温煦五脏,使之气机通畅,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学说同属一理。

  《仙槎宝筏》所载:“三丰祖师训示:静业从来水月清,心同明镜意如冰,离坎交填丹九转,一觉之间大道成。”又另有七律:“张三丰祖师题:邯郸一梦悟三乘,实通三宝及三清,岳阳三度留鸿爪,黄鹤楼头誌姓名,一琴一剑归林壑,离坎丹心大道成,犹复尘鞭时刻整,欲渡众生上玉京,三丰拜祝无疆寿,请鉴愚怀一点诚。”(以上诗句之标点符号为笔者所加)从此七律诗字里行间所示:张三丰祖师弃官云游,邯郸悟道,跨长江登岳阳,归武当,只为性命双修,大道圆满,诚心点破《离坎交填》修练之法,布施世人,共谋养身之道。由此不难看出当时修道隐士避世、循世却并非出于厌世,而是愤世嫉俗,洁身自好,试图以德抗权,以道抑尊,蔑弃礼法权势,傲视王公贵族,亦是贵已养生,“被褐怀玉”的异端精神,循居山林,注重人体节律与自然生态的观察与研究,强调个体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之间的同构与互动关系,修造渡人健康之舟,透出一派道家“智者气象”。

  三、喜南恶北是生物顺应自然的通性

  《十三势行功心解》有训:“以气运身。务令顺遂。”据现代科学测定,所谓“气”是普遍存在于宇宙和人体内的有质量的微粒流以及无质量的能量和信息流,是物质的客观存在。而人体之“气”有别于自然界的微观质能和信息流,它的特点是受意识活动的影响和调控,具有特殊的生物效应。“气”的运动生化谓之气机,其运行方式有“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如果气机紊乱失序,则有损人体健康。太极拳在“气遍身躯不少滞”的状态下,“气”的升降出入忌讳向北运行乃与人体共同生存的生物习性不约而同。如从古树干横断面的年轮结构,向日葵干与花面所处位置,候鸟迁徙之飞向,便可标明各生物喜南恶北之共同特性。从我国的生理版图看人口自然分布情况,便可识别南北方向,从世界地图上看北半球的许多国家都是南方人口多于北方人口这一共同规律,此乃大自然千百年所造就。

  据现代科学所知,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地球南北则为磁场之两极,包围着地球的磁场同时也包围着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地心磁场关连着组成人体细胞的活力,如对血液的粘性、温度、电流、浓度及血流在血管内的运行,都起着强大的效力,对脑部轮向机体各部的讯号及新陈代谢等等,对人体生理机制至关重要。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人体磁场,是以“能量”、“分子”、“场”的三种方式存在,其运行规律与天体紧密关连,此乃近代科学对我古老道家“天人合一”学说合理性之证实,出自道家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太极拳,当合天象乃自然顺理成章。

  “太上清静经”(虚空品十一)有云:“空于喜则魂定。魂定而东方青帝之气朝元。空于怒则魄定。魄定而西方白帝之气朝元。空于乐则神定。神定而南方赤帝之气朝元。空于哀则精定。精定而北方黑帝之气朝元。空于欲则意定。意定而中央黄帝之气朝元。故曰五气朝元。”文中阐明东方喜魂为青、西方怒魄为白、南方乐神为赤、北方哀精为黑、中央意为黄。  

       “易经”伏义八卦方位之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象”方位,每方位各七个星宿中,正北七宿为玄武,称此“玄武”中星为“虚”。“史记索隐”解“虚”同“墟”意为坟墓。“太上清静经”(万物品二十)诗中“性入幽冥骨葬”即指正北“玄武”星宿是也。

  细察“伏义六十四卦方位图”圆形天象图,“十六卦”菱形结构示意图,“连山易”菱形结构示意图,“归藏易”示易图正北方位标明皆为0,故古代数理中一直将正北定为0位,正与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步法方位统计表正北方位为0相合。从古代相传“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笔者管见为:东方青龙任图腾,西方白虎可跳跃,南方朱雀能翱翔唯北方黑暗当“止戈”矣。

  结束语

  从古代道家养生观衍生而出之太极拳,源远流长,其奥秘精深之养生术,时至今日,未被人们涉足之领地芸芸,尚待当今从事人体科学工作之志士仁人,来此太极拳苑寻珍探宝。

  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盘架或演练推手过程中,人体处于“太极态”或称“气功态”时,倘若违背太极先肾们讳忌向正北运步或进击,对人体生理机制及气血循行将产生何种影响,当前尚不能以科学手段作全面测定,据笔者多年的实践体验:有数例长期失眠患者,经练太极拳有年未得好转,从笔者练拳忌北运步与进击之后,短期内有得神奇般改善,亦有长期失眠者,遵照笔者嘱咐将床位改为头向北而脚向南之卧位后,以往失眠现象大为改观。据此,笔者认为:当现代科学尚未充分测定人体处于气功态时,向正北运步对人体生理产生何等影响之前,在练传统拳架“起式”时,遵照赵斌老师教诲“面南为宜”。

  此文于一九九六年发表在台湾《太极拳》杂志103期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