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查看: 4709|回复: 0

张三丰太极拳论解(来源网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8 21: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轻灵”是在心、意、气、神等相合的基础上的一种自然放松。“轻”要轻到让对手感觉不到,轻到好像空气对你都有阻力。“灵”除了本义的灵性、灵活之外还带有灵异、灵精、精灵的味道。三丰祖师曾在几百年前就告诫我们——不知轻灵,凡是动作没有做到轻灵的就不为太极拳。祖师爷那么的强调“轻灵”,它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因为只有轻灵才能使我们人体的元气、真气顺畅。只要你在气顺畅的情况下,你才能保持自身的体力而去消耗对手的体力。才能使人心静,心静了反应变化才会快。才能达到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拨千斤的独特武术养身健身的效果。“一举动”是代表我们的动作无论大小、内外、前进、后退、包括神态、潜意识、眼神等在持续上亦不可分先后。在道家哲理上讲动在环中,无先无后,是始亦是终也。“俱要”是起画龙点睛,强调的作用,是指在太极拳中有一个形、意、神、气、体等动作在一举动时一定要做到“轻灵”的意思。
二、“尤须贯串”
“贯串”在太极拳的实用、练习过程中要求一举动就要轻灵,那么紧接着就是贯串,在道家哲学上讲“物极必反”当你轻灵过度了,那么就会出松散、断续、周身分家的现象。“串”就好比是人体外在的各个部位,内在的五脏六腑,内气等。“贯”是一种意念,好比是一根线,要把这些串子全部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所以这句的意思是,练太极拳要以神气贯串全身,成为内外一体,使意识、神态、动作一致。
三、“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这句话我们只能倒过来理解,在前人认为,神帅气、气帅血、血动体随。此中的气是指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元气、神气以及在后天修炼的浩然正气等。眼为心之苗,为神之窗,所谓的神宜内敛,务必先做到心意不起、心意未起自然神态轻松,自然成为气定神闲。神内敛了,体才松,内气才能顺畅无阻,气顺体松了,那么我们无形的内气、元气和真气先有内养,故可直养我们有形之体了。内气有养,才能达到与宇宙空气相鼓荡,内气外气能自行鼓荡,则自然发生相感应,有感应,在外身体则灵,在内气才活,彼此才能相生,才能促进身体机能新陈代谢和更新循环,才能保持身心年轻,延年益寿,返老还童了。
四、“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
    这三句话实为三个问题,六个错误;“缺,”如桌子缺一角,“陷”是脚踏烂泥巴,有越陷越深之势,“凹”是进去、“凸”是突出、“断”是断裂,分离,“续”是断裂之处,尚带一点接链,而有再断之势,说起来这三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在练习、应用上要求一个“整”字在修炼过程中尽量保持中正、安舒、不冒犯。以上的六个错误,只要自然身架能做到“整”了则自然是一动全自身动。一静无有不静。动静之法能撑握了那么阴阳二气之开合则自然而生。
五、“其根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
    此句是太极拳动静,开合等一切动作的最高指导依据,拳论中“根”是人体之根和内气之根,体若无根就如浮萍,气若无根,则不能化为动道,所以“脚”是人体一切动力的基点。“腿”是支柱,是人体中动和力的支撑导体而非身体;“主宰于腰”,“腰”是人体的枢纽,是中心地带,是内气的储藏室亦是发动机。如:太极拳要求用劲又用力,“力”是人后天用力;是内气和人身体运动结合一致所产生变化之后的力道,再配合后天的义和正气作基础而成的劲道。“行于手指”中“手指”是名词,是指形体的末梢,在应用时是指和对手接触时之接触点。
六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于一气。”  “ 向前退后,及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在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向前退后,及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在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这段话的前两句是再进一步的强调上面讲的一个整体。“完整于一气”中的“一”就是太极拳在动静、开合、虚实讲求不在分开,成手是手,内是内、外是外、脚是脚,否则拳便松散。而前两句是前几段中所述的要领是否做到如没有时身气便会散架,气以不能顺畅,如是三丰祖师昭示,其病必在腰腿上下前后左右都是一样。“凡皆是意,不在外面”是指腰、腿是人之身体,身、法、步是外面的动作。在太极理论上,则是上下前后、左右归于六合。意见、意念、念头,意识、见识等如此,当我们在练习,应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多研究太极拳理法根源,从根本上心理意识上着手,而后才能到肢体上体会,否则只求外面,那么太极拳是永远达不到,养身、防身的精髓。
七、“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右”
这三句话既加强了前面的陈述,也是正统太极拳 乃以道家哲理为理论基础的意思是无论是你还是我,不管是上还是下、或左还是右、只要有一方出现,那么另一方也是存在的,老子曰:“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 。其实这些就是五行生克的运用“物极必反”。
八、“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折之力,斯其根自断,乃攘之速而无疑。”
    这句话说明了太极拳与其它武术不同的独特之处所在,此意已超出了推手的要求,已进入了太极拳加劲到苦练,到拨根提教之运用,也是太极拳主用法上的精华所至。这句话的意思也只能有反向思维理解,意思是说当你要将对方下挫或使之倒地时,那么你的外体动作是与你最终的目的相反。若你想将一物掀起时,而内在的气、神是往下的,就先用反力,往下挫使其根断,根断身自浮,随之就以最快的速度发力将其掀起,(前面以讲过轻灵,心神,气等都以合为一体,一气,而进入了听、懂劲的境界,自然你也会发出最快的速度了)
    九“虚实宜分清,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比一虚实。周身节节贯窜,无令丝豪间断耳”
    此句是对前面拳论的全部作了总结和强调。练拳要轻灵,必须虚实清楚,比如双脚同时用力,人体的重心必在两脚上那身体的轴心也随双脚而变大,轴心变大,在转换行动之时习定迟缓,相反,虚实清楚,那么重心在一脚上,活动的重心垂直而小,那么行动起来就自然灵活。以此为例,推至同身关节,骨胳却同样。最后一句“无令丝豪间断耳”除本义指贯窜外,是进一步的要求我们在练习过程中,在太极拳的观念上,行为和动作上,都不可以有丝豪的间断。“不间断”的另一层含义是指要在一个学习太极拳者,能将这些拳理、动作,变成自已的本能习惯。
本文转自武当钟学勇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