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的年末,太极网《大拳师》栏目组一行三人开始了本年度最后一期的采访活动,计划中的目的地是江苏的淮安、南京、昆山和上海等地,预计十天左右时间。此次外出,摄制组肩负两项任务,一为太极拳传承人做专题访谈,二为温县人民政府即将出版的大型画册《走近太极拳》拍摄图片,各地习练太极拳的照片如果配上地标性建筑,将是太极拳广泛传播的最好注脚。
12月20日中午简单用餐后从温县出发,晚上7点到达第一站淮安。淮安是伟人周恩来的故乡,位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在废黄河上建有地理南北分界线地标性建筑。这里也是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吴梦生和李叶明老师的授拳点儿,他们都是陈伯祥老师的弟子,习练陈式太极拳小架。我们的车载导航的原因让我们多走路几十公里的路程,快八点的时候才到达目的地,两位老师和他们的弟子们已经久候在双河宾馆,免不了寒暄过后的推杯换盏,两位老师及弟子们非常的好客,也很能饮酒,自然我们也喝的有点高了。
因路途遥远,也因吴老师和李老师的热情,所以淮安做了我们旅途的第一个驿站。昆山的王大昭老师已提前从南京到昆山去等我们。我们决定先去昆山。早上两位老师热情的让我们品尝了淮安特色小吃黑鱼面,在李叶明老师的陪同下前往上海后花园——昆山。
昆山毗邻上海,经济发达,景色秀美。2010年陈氏太极拳女杰陈立清的弟子王大昭在这里扎根传播陈氏太极拳小架,在弟子们的帮助下成立了“昆山萃华太极武术馆”。昆山萃华太极武术馆的成立,是王大昭老师人生中的重大转折,尽管他已经步入耳顺之年,依然使他焕发了青春。
21日下午我们到达昆山。昆山刚下了一场小雨,地面还是湿滑的,空气很清新。精明能干的黄贵龄小师姐带领我们来到王大昭老师的住所,也是拳馆办公的地方。喝茶之后来参观昆山萃华太极武术馆,拳馆位于昆山白塔公园,古色古香的建筑位于人工湖之上,小桥流水,满眼翠绿,让我们不断感叹江南的美景。王大昭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拳馆,以及拳馆里的文化长廊,让我们不能相信的是这些内容和门前的对联都来自王大昭老师本人的创作。晚上拳馆的学员们陆续到来,我们拍摄了一些镜头。
22日上午对王大昭老师做了访谈,从他的童年讲述到现在的发展。太极拳对他如何产生的影响,这些我们都会在后边的访谈节目中为大家呈现。
23日天气晴朗。来昆山不到周庄肯定是一件憾事,于是在王大昭老师和黄贵龄小师姐的陪伴下,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就是江南水乡——周庄。当周庄的旅游宣传广告逐渐映入眼帘的时候,我们内心对于梦里水乡的那份渴望愈加强烈,这就是梦里的江南吗?(以下对周庄的描述来自网络)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当然,这一切都不是我们今天描述的重点,所以只能一笔带过。
24日周六,拳馆的小学员们都在利用周末来参加训练了,父母亲陪伴着,有的在旁边静静的观看孩子练拳,有的甚至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来。来自宝岛台湾的一家五口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全家人被太极文化所吸引,在拳馆的一角认真习练着,自得其乐。
24日下午结束了昆山的采访,我们的下个目标就是全国的金融、经济、贸易中心、国际大都市上海。因为具体的行程不能确定,我们临出发前才和上海的殷勤老师、申小建老师、郭小华联系,希望他们能组织一些学员在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前边演练太极拳,因为当天晚上是平安夜,国际化大都市自然都笼罩在西方文化的氛围下,很多人已经开始他们的狂欢。幸好得到了郭小华老师的拳馆——上海合纵太极拳馆的大力支持,黄立雄副馆长等一行数十人不畏严寒,驱车来到外滩演练陈氏太极拳尊古拳法,让我们和游人都一饱眼福。
上海合纵太极拳馆的规模让我们很吃惊,在上海寸土寸金的地方,能够拥有300多平方的室内馆,具有男女更衣室、浴室、茶室等功能,还拥有一千平方的室外练功场地,陈氏太极拳如何能够更好的扎根上海滩,做大做强太极拳产业,的确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
在平安夜和上海的老乡见面自然多了一份亲切,和从温县来的教练们吃宵夜时,面对他们不停的干杯,怎能忍心放下手中的酒杯?
25日圣诞节,也是周日,这天我们要赶回淮安,为的是拍摄淮安的太极拳爱好者集中演练的场景。早晨来不及和郭小华馆长告别,6点我们便踏上前往淮安的路程。10点多钟,走了460多公里的路程又一次来到淮安,吴梦生和李叶明老师等候在国家地理南北分界线——虹桥公园,拍摄了集体表演、推手等镜头,下午又转场位于淮安楚州桃花垠的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等地拍摄。
26日周一,两位老师的大部分弟子都上班了,我们来到废黄河岸边,拍摄了部分花絮,10点在吴梦生老师家中拍摄访谈。吴梦生老师自小喜爱武术,爱上太极拳源于自身的一场大病,是太极拳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同时也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多少年来,他一直坚持义务授拳,传播着快乐和健康,也让他收获着快乐和健康。
下午,还是在吴梦生老师的家里,接着李叶明老师的访谈。同为同门师兄弟,和吴梦生老师不同的是,李老师想的更多的是太极拳的武术本质,特别是陈氏太极拳小架仍然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何能够更广泛的传播她、宣传她,让这一民族文化的奇葩绽放在武林。
27日早,我们特意赶到李叶明老师位于虹桥公园的训练场地,见识他和学生们的太极拳技击应用。之后,我们就一路直奔江苏省省会——南京。
27日上午11点,在GPS的指引下,车子准确无误的停靠在南京奥林匹克中心的南京陈氏太极拳馆下边,拾级而上,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馆长齐庆典高大熟悉的身影。略微寒暄之后,在罗志平老总的陪同下共进午餐,席间的聊天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南京陈氏太极拳馆的宏伟蓝图,规模化、规范化的战略方针也许是太极拳产业化的突破口?不禁为他们殚心竭虑的谋划暗伸大拇指。
下午在南京奥林匹克中心拍摄图片和视频,我们一直被宏大的场面震撼着。拍摄期间,齐老师接了一个电话,示意让我接听,原来是未曾谋面却已相识已久的罗永平老师!自然晚宴又多了一份儒雅和侠意,不怎么喝酒和抽烟的罗老师跟我共同分享了两盒大中华,三瓶红酒、两瓶白酒、若干啤酒。之所以说起烟酒,还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江湖情节隐隐作祟的缘故吧。我们是最后走出酒店的一拨客人,在南京街头相拥话别,这个镜头虽然没有被摄录下来,但俨然已被刻录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头。
本来,已经计划要在徐州一站,但是还是战胜不了的思乡之情,在清晨来不及告别齐老师等人,我们早早踏上了回家的路。路过徐州时,脚下的油门在踌躇,因为太想徐州的老朋友郑广济、彭阳锁、梁正雨、解永法等人,四百多公里的路程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算得什么了,下一次再相聚吧!
车子进入河南境界,开封的范战中、赵国杰、周元睿代表范鸿信老师在不断的询问进程了,路过开封而不停恐怕说不过去了,况且黄立文老师还有拍摄东京汴梁的太极拳图片的使命呢。一路上江苏境内晴空万里,这里却雾锁中原,虽不是我们夜宴的理由,但害的八十多岁高龄的范鸿信老师一直陪到很晚,至今内心还很不安
29日清晨,透过宾馆的窗帘,灰蒙蒙的天空让我们很沮丧,开封依然是阴霾天气,对PM2.5也加深了印象。张明师兄来接我们吃早餐,走在开封破旧的巷道里,被开封古老的文明和江南发达的经济纠结着,一时理不出思绪来。
范鸿信老师和他的弟子苏雨虹、赵国杰等早已等候在开封龙亭公园的东门,看到寒风中的范老师,心里暖暖的,正是这些老一辈的拳家们默默的奉献,才有了今天太极拳的繁荣。龙亭前,师兄弟们脱下棉衣,一遍一遍的摆着姿势,太极拳和龙亭一起定格在了我们的镜头里。
谢绝了开封拳友们的真心挽留,义无反顾的踏上归家的路,毕竟离家很近了,中午饭要在家里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