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744|回复: 0

精彩太极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0 10: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020111129263164067956.jpg
 一袭白色的太极服,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再配上舒缓的音乐,实在令人陶醉。初次见到宋和是在栖仙公寓西区李氏太极会馆,他正在跟徒弟们一起练习,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宋师傅。
  今年48岁的宋和,出生在城关镇南元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兄弟多,宋和经常吃不饱饭,长期营养不良的他成了体弱多病的“豆芽菜”。为了改变这种身体状况,宋和到本村的徐士忠师傅家拜师学习武术。在徐师傅认真、严厉的教导下,刻苦努力的小宋和很快便学会了少林拳、八卦拳。年龄稍大些后,宋和觉得自己身体好了应该去报效国家,于是他就报名参军,成了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一名光荣的空军通讯员。正是这次参军,让宋和接触到了其他地区的武术门类。在他们团里有很多是来自武术之乡沧州和吴桥的战友,他们个个都身怀武艺。训练之余,大家就在一起切磋套路,较量武艺。在一次次的切磋与较量中,宋和的名字也在团里小有名气。很多战友也都慕名来找他切磋,请他教上一两招。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宋和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回到了家乡,成了泗村店镇畜牧水产站一名工作人员。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他仍然没有停下对太极拳的追求。为了能学习到李氏太极拳的真谛,宋和拜李贵之为师,并在他的引荐下拜李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郑炳章为师。96岁的郑炳章深得李氏太极拳的真传,在宋和的回忆中,郑师傅的言传身教和恩德给了他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并影响至今。宋和回忆说:“当年郑师傅不仅义务传授李氏太极,很多外地的徒弟还经常吃住在师傅家,和蔼可亲的师娘更是对他们关爱有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个无父无母的徒弟跟随师傅学太极拳,不仅吃住在师傅家,并且认师为父,这在当时成为佳话。”每年清明节宋和都组织师兄弟以及弟子们为过世的师傅擦碑祭坟。
  宋和不仅自己练习李氏太极拳习得一副好身板,他还把自己多年所学无偿传授给了他的徒弟。宋和在教授太极拳期间,始终以郑师傅为榜样,崇尚武德,修炼身心。对待慕名来找他学习的徒弟,他都无偿教授。
  一次,他在公园打太极拳,一个人想跟他进一步学习。这个人以前修习过简单的24式、48式,自觉已经练到了精进的地步,想要学习更复杂的套路。但宋和发现他对太极拳的学习只是皮毛,道理不通,这个人非常不服气,十几次的切磋后,都败下阵来,且全身出虚汗。经过宋和一番深入的讲解和多次的演示,他开始暗暗佩服宋和,并潜心跟他学习。现在此人的精、气、神都好了很多,而且还在去年的一次比赛中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在太极拳馆里,脑梗塞病人、腿脚不好的人,经过修习太极拳不仅身体好了,精神头儿也足了,而且人也活得年轻了。为了能够将太极拳修炼得更加精进,宋和还主动克服学习面窄的困难,从书中、网上、光盘中大量汲取其他宗派的营养,借鉴陈式太极拳。“虽变化多端,但理为一贯”,宋和掌握的拳法不下几十种,太极五行锤、太极剑更是精通。近年来,他还在国际太极拳大赛中获得太极拳三等奖、太极剑三等奖;北京市太极拳85公斤推手第一名;华北地区太极拳、太极刀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我们日益注重文化生活的今天,宋和携弟子以其实际行动,默默为武清的文体生活做着积极贡献,进一步弘扬光大传统武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